一路向西,宝安西部活力海岸带概念城市设计

一.项目背景

深圳宝安西海岸长约45公里,地处珠江口东岸广深港经济走廊,南接前海、香港,北达南沙、东莞,西联中山、珠海、澳门等城市,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战略空间。改革开放以来,宝安作为“珠三角世界工厂”的一部分,沿广深公路集聚起世界级的加工制造业,海岸带则集聚港口、机场、高架桥、污水厂等基础设施,渐渐成为没有公共体验的城市“背面”。在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和深圳创新战略的驱动下,西海岸的资源利用水平与其战略价值之间呈现巨大落差,急需通过空间“价值转向”匹配世界级湾区的品质和活力。


二.规划思路

西海岸城市设计,旨在以湾区发展逻辑来重新定义海岸带空间,通过空间顶层设计改变过去“加工制造”为核心的资源配置方式,引导西海岸从城市“背面”到“正面”的转向,建立生态可持续、宜居宜业、开放共享的未来滨海城市秩序。


本城市设计也是应对多项挑战的综合解决方案,尤其重点研究了化解暴雨暴潮和海水入侵风险,转化高架桥消极影响、建立从海岸至腹地的纵深活力等方面内容,形成了整体和实施两层次方案,建立起“骨架稳固、特色鲜明、项目化”的城市进化路径。

一路向西,宝安西部活力海岸带概念城市设计

图1-效果图

三.主要内容

(一)总体城市设计:对西海岸进行全新定义、顶层设计

方案在总体城市设计层面,旨在准确识别现实挑战与关键问题,提供一个综合解决方案,为西部海岸带注入新的发展基因,以绿色可持续、深圳个性、灵活性的发展框架和空间秩序,为海岸带生长和完善奠定基础。制定了两栖海绵城市、25公里海之廊桥、三个复合城区、多维湾区形象等四项策略,有针对性而创新地破除了现实的发展局限,满足湾区海城多元化的发展需求。

一路向西,宝安西部活力海岸带概念城市设计

图2-两栖海绵城市


一路向西,宝安西部活力海岸带概念城市设计

图3-25km廊桥公园

一路向西,宝安西部活力海岸带概念城市设计

图4-三个复合城区

一路向西,宝安西部活力海岸带概念城市设计

图5-多维湾区形象

(二)局部城市设计:承上启下,建构功能、景观、空间新秩序

在承上启下的局部城市设计层面,方案注重适应湾区城市发展的功能秩序、景观秩序和空间秩序的建立。功能秩序关注产业和人群的联动,通过产业升级为优秀人才提供发展机遇,通过高质量人才的集聚吸引先进产业和世界级企业的进驻扎根。景观秩序着重突出山河海城的特色,创造性地利用优越的生态资源和景观条件,打造湾区形象。空间秩序将航空限高由限制转化为机会,营造特色空间和高品质的城区环境,不仅实现城市的紧凑集聚发展,更以亲切的尺度、便捷的服务、安全舒适的出行环境体现对人的关怀。

(三)启动区城市设计:面向近期实施,拟定项目化行动

启动区城市设计注重近期可行性和未来适应性,使启动区既能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优势,在短周期和适度投入下快速为海岸注入活力,又预留未来发展的可能性,能不断地发展、变化和自我更新,成为可生长的景观。

四.创新特色

本方案的创新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重构湾区海城,重塑拥湾活力、山海相连、紧凑混合的城市骨架

“湾区海城”需要在粤港澳湾区层面重塑宝安的城市格局,将海岸带和空港的发展动力辐射到宝安全域。方案以四条“山-城-海”生态绿廊为边界,建立三个产城融合与功能复合的城区。上城,将以国际会展、国际商贸、科技创新等产业功能带来高端产业与人群,成为一座服务湾区的滨海中心城区。老航站楼的商贸展示、新航站楼的世界级枢纽功能、西湾固戍的生态与文化以及深中通道带来的珠江两岸“强联系”,将使中城成为一座与世界紧密联系的枢纽型综合城区。下城,前海计划、自贸区发展战略赋予其湾区影响力,未来将成为一座提供现代高端服务的国际化紧凑综合城区。

(二)修复两栖海绵,营造“去工程化”,可吸水、净水的韧性自然生态

规划正视宝安常年遭遇的雨洪冲击、水体污染和缺水并存的矛盾,设计倡导“去工程化”措施,柔性修复海岸生态及内河生境。城市海绵系统由河涌、圩田、红树林等自然元素和雨水花园、渗渠、储水池、城市公园等半人工元素构成,实现从海到陆渐进式提升防洪、由陆到海渐进式跌落过滤,缓解对近海水域污染。暴雨时节,逐级拦蓄地表径流,净化并缓慢下渗,回补地下水源;景观滩涂与分台堤岸组合,消解海潮的冲击并提供观赏海岸两栖景观的亲水空间。

(三)活化消极空间,营造人尺度、可体验、主题多元的活力海岸

规划辩证地认识沿江高架对于西部海岸带的影响,一方面,它对滨海空间造成了分割;另一方面,它作为独特的贯通整个海岸带的线性要素,具有不可思议的价值。


方案以更公共可参与、更友好的方式对既有基础设施进行重新定义,消解其负面影响并带来全新价值。结合腹地的功能安排,廊桥共形成海上田园廊桥、社区农场廊桥、海上嘉年华廊桥、老码头廊桥、长空廊桥、极限运动廊桥、游艇港廊桥、西湾廊桥、西乡廊桥和红树林廊桥等十个主题段落,把人吸引到海边,也将海的活力扩散到腹地。

(四)塑造山海风貌,以人的感知,建立山海景观保护策略与城市三维秩序

设计以保护山海都市风貌为导向,考虑人的视觉感知场景,识别城市级景观眺望点,保障山体景观的可见度,同时满足航空限高要求,建立片区三维形态管控要求。通过立体多维形象设计,为空中、海上、城区不同高度和速度行进的人提供全方位的湾区美景,创造令人印象深刻的湾区形象。在航班上俯瞰,可见山、海、田园和城市渗透交融;从海上眺望,将看到滨海公共建筑群及多层次的天际线背景;从高速驶入深圳则可观赏到多处河口生态景观,感受到深圳对于绿色、水的珍视。

(五)传导实施意图,将蓝图转译为项目行动,指导全域建设提升

方案倡导小行动落实大战略,加强资源的精明投放与系统性管控,让腹地产业功能升级与海岸带空间营造互为推力,开启海城自我演替的良性发展进程。


针对各启动区差异化的特征及潜力,以“负面清单”形式管控建设行为,兼顾可实施性及未来适应性,对近期抓手型项目拟定设计导则,有效传递规划构想。


五.实施效果

本次城市设计成果得到各界的广泛认可,在深圳建立起对西海岸生态保护、产业升级、风貌形象塑造等方面的价值共识。


目前,宝安中心区滨海公园、西湾红树林公园、第二会展中心、潮汐公园等公共项目陆续展开。宝安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全局性推进湾区海城建设,让西海岸的全新价值得到释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