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電動車用“真智能”定位,對標電動車行業的“更”字定位大法


今年第二篇,5000字收藏慢慢看。


前幾天看到篇文章,說性感維秘撕下了紙片人標籤,啟動品牌轉型。點進去看了三分鐘,覺得挺有意思,
結合最近很火的“真智能”的小米電動車,我覺得比起絲毫不懂智能底層邏輯的無腦鼓吹,講講品牌的故事可能更有意思。
此前我們曾經有過一篇文章聊過這個段子,沒看過的朋友可以去看歷史消息,或者搜索我們的官方微信:電動車私董會,查看更多好文。

中了定位的毒,一個“更”字毀掉了電動車行業的品牌價值觀


還是先從維秘開始吧,我摘錄了一點資料便於閱讀。 看膩了維秘天使插著翅膀,大秀傲人身材的朋友們,這次可以洗洗眼球了。繼變性模特後,近日維秘又啟用了史上首位大碼模特。

小米電動車用“真智能”定位,對標電動車行業的“更”字定位大法


或許是之前的榮耀讓維秘喪失了審時度勢的危機感。產品陳舊,在泳裝、運動服等諸多領域的改變淺嘗輒止,就連競爭對手擁抱互聯網的時候,維秘也遲遲沒有搭上這趟車。
維秘的每一次反應,始終都慢半拍,讓自己身處失利邊緣。


就在維秘銷量不斷下滑的同時,不斷野蠻生長的,是隻漲不跌的內衣消費需求。旺盛的需求和可觀的利潤,讓品牌和商家奮不顧身躍入這片紅海。
曾經用幾十年的時間,維秘從一家小小的店鋪做到了內衣女王,如今卻用短短的幾年,把自己推下神壇,同時摔落的,還有多年積攢的口碑和銷量。


OK,我們來看看這裡面的關鍵信息:

1、忽視了最基礎的產品點:舒適與安全。

2、應對市場反應太慢。

3、解決不掉產品同質化,反而掉進了品牌同質化的泥潭。


嗯,關於電動車行業的產品同質化,咱們就不提了,漫天的葫蘆娃,遍地都是108羅漢,走完電動車一條街,最後花了眼。 怎麼辦?


¤被國標鎖死了你還可以在外觀設計上下功夫吧?當然,開模具好貴的哈~

¤要不研發智能?兄弟你別逗了,養研發團隊的錢我都掙不回來好吧。

¤還是繼續螺絲刀+扳手,換燈換面板吧,

這活至少還能賺點錢,

至於品牌嘛,一個更字不就可以打天下了嗎?


說真的,這個其實還真不能怪老闆,“品牌同質化”,本來就是絕大部分企業的心頭痛,99%的企業都陷入在這個泥潭裡面無法自拔,你看啊:


¤線上做金融的公司:賣點都是:“門檻低”、“放款快”、“額度高”;
¤99%所有的衛生巾:都在喊“大容量、更輕薄、不側漏、通氣好”;
¤絕大部分的牛奶品牌:都在打“奶源地”、“蛋白含量”;
¤二線往下的電動車品牌:都在提“性價比”“好品質”“有資質”;
¤換電企業:
都是”幾秒換電”“無限續航”“一生只用一組電池”……


品牌同質化有沒有救?如果你還指望著諮詢公司幫你找定位,廣告公司幫你做品牌,那我建議企業連ICU都別去了,浪費錢。


作為一個曾經的資深廣告從業者,我很中肯的告訴各位老闆:

中國品牌同質化水平最高的行業就是廣告業。

99%的廣告公司賣著一樣的資源、放著一樣的價格、提供著一樣的服務,然後每天去教廣告主如何打破品牌同質化,

這也算是個廣告行業最大的黑色幽默。


來來來,看看下面這幾家,人家也是高度同質化但是還活得挺好。
西式快餐的老基友:牛奶界的兩個偽高端:肥宅快樂水的百年CP:

小米電動車用“真智能”定位,對標電動車行業的“更”字定位大法


注意: 首先我們列出來的都是快消品,其次,都是各自行業的老大和老二,再次,他們已經有了很強的品牌壁壘,在自己的品類裡面除了開創者就是最快速的那個跟進者。


最關鍵的是第三點,這就是定位大師們反覆和你說的,品類策略。


舉例:電動自行車界的小牛,是不是開創了一個品類,在獨立的小賽道里面獲得了大份額,那麼,這次高舉智能大旗衝進來的小米,能不能搶佔一個品類? 咱們來看看老闆們特別容易在品牌角度犯的錯誤,無需對號入座,當段子看看就好了:

1、動不動就是專注於XX領域XX年


這就是沒消化好《定位理論》,反向中毒了,舉幾個例子看看下面這幾家,沒一個說我專注的吧:


加多寶,怕上火喝加多寶

瓜子二手車,沒有中間商賺差價

BOSS直聘,找工作直接和老闆談


搞清楚,品牌定位是對用戶說的,而不是對B端渠道商說的。

對B端講的那個叫渠道價值定位。


消費者關心的不是你專注於電動車製造15年,專注於智能BMS研發7年,我只關心你提供的產品有什麼差異價值,

用個最簡單的說法:消費者買的不是電鑽,而是鑽出來的那個孔。 再說了,萬一您真的做大了呢?就還是繼續專注100年,不去擴張了?


小米做手機出來的,現在已經是整個智能電子產品生態鏈了,這不,連兩輪電動車人家都殺進來了。還記得小米起初的口號嗎?為發燒而生!當然,小米身上的品牌標籤也很清晰:小米就是賣便宜貨的,再好聽一點就是配置還不錯的便宜貨。這是個雙刃劍。

2、動不動就給自己貼高端的標籤


這兩年說自己“高端”的品牌越來越多,咱們就不一一點名了啊。

但是,幾乎所有喊“高端”的品牌,幾乎無一例外都是為了向渠道商貼標籤,“高端”、“低端”,這種詞彙都是相對概念,而不是絕對概念。


“高端”和“品類”一樣,本質上應該是企業對內的品牌定位,

而不應該成為企業面對消費者的價值表達。

真正高端的品牌卻從未把“高端”兩個字掛在嘴裡。

你見過法拉利說自己高端嗎?你聽過LV、愛馬仕喊自己高端嗎? 舉個例子,馬雲爸爸從來不在名片上印“華人首富”,真正高端的品牌,會非常聰明的和大眾保持距離以產生美,否則,撕下了面紗還怎麼見人?反過來,越是喜歡說我高端的品牌,並不是真正的高端品牌,而是代表他們希望能成為高端的品牌。


你弄個媒體,也說高端,你的高端是持續輸出有真正價值的內容?還是比其他人更會刷數據呢?

知乎有個段子,說99%的廣告其實都可以往下再推導一層,基本就代表了企業想要去的真正方向,


簡單的說就是,大部分廣告語背後都折射了這個企業內在的價值想法和想去的地方,所以,當你再看到那種“一天一斤奶,強壯中國人”的廣告語的時候,千萬小心了。

小米電動車用“真智能”定位,對標電動車行業的“更”字定位大法

我覺得王東嶽老師說的非常好:認知的目的是為了求存,而非求真;廣告語就是這個觀點最清晰的表現。

3

把技術當差異,前浪死在沙灘上


把技術當差異,最常見的標準用詞就是“智能”、“黑科技”以及“重新定義XXX”。
最近幾年,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用“智能”作為自己的差異化標籤,咱們就不點名了,反正各行各業基本你能想到的產品,都已經被老闆們扣上了智能的標籤。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智能音箱你買過吧?小愛同學,天貓精靈,小度小度……多好的一個產品,把AI和音箱做結合,解放雙眼雙手,場景也很豐富,絕對是人機交互的最強入口,你說有沒有高科技技術壁壘?

語音識別大部分來自科大訊飛;

音箱音質控制

基本來自傳統的音響品牌製造商;

芯片最大的供應商依然是聯發科、高通;

內容服務則是各家有各家的版權,各自有各自的通路

…… OK,不說亞馬遜、谷歌、蘋果,咱們就說國內的小米、華為、百度、阿里、京東等等,
大家一入局,就發揮“價格屠夫”的本色,洗牌中小玩家。比如,小米的“小愛同學”天貓也就賣個229,雙十一的時候,天貓的天貓精靈直接戳到了69元的價格段。 技術,本身是一種高速發展卻也高速淘汰的東西。

如果你的技術實力不是像華為那樣擁有強大的底層和壁壘,那麼你會輕易被強大的對手快速複製,然後被快速淘汰。 從小米本次秀出的肌肉來看,除了在電池層面沒看到足夠的展示外,其他方面都秀出了沉澱和挖掘,但是我印象最深的是,小米號稱自己擁有1000餘項基本專利,或許這應該才是喊出“真智能”的底氣。

3、“領導者”一詞如黃河氾濫


這個方法常見於中國各個行業的巨頭們,

常用的品牌話術是“領導者”、“真正領導者”“銷量領先””十個消費者,七個選擇了XXX“…… 把“領導者”掛到嘴邊,

本身是沒錯的,這是符合用戶從眾心理,當一樣東西有更多人選擇,一般意味著它的質量和服務更靠譜。 但我想問你啊,寶潔、Nike、KFC、可口可樂、奔馳……他們在廣告中強調過自己的銷量問題嗎?


Adidas從來沒說過”全球十個消費者中有9個穿過Adidas“,哈哈哈。

對於任何事物而言,選擇它的人越多,它的個性感知力就越差。而個性在某種意義上,就是小眾的代名詞,好玩的另一個名詞。


銷量大=更多人選擇,所以這個產品很安全流行=這個東西很紅,我也要趕個時髦
當一個品牌在標榜領軍者的時候,強化了銷量價值,弱化了品牌的差異化感知,


當然,如果你是一個精神屬性很弱的絕對耐用品,我會大力的鼓勵你去這麼做,否則,趕緊放下“領導者”的身份,去做更多有差異化的用戶感知,研發一些更有個性的產品,做更適合的文化推廣。
因為,大部分時候,你越是標榜自己是“領軍者”、“銷量領先”,你越是在背離品牌差異化。在用戶心智層面,恰好是你給新創品牌提供和製造了機會。


回來說小米:首先,在我們看來,新晉品牌想殺入兩輪車這個紅海,只有兩種方式:


一、去擠入最擁擠的低價廝殺通道,爭取活下來;

二、是在同質化的市場競爭之下,建立差異化的品牌認知競爭優勢。市場上常常出現跟隨者,總有模仿者,偶爾會有顛覆者,但最難出現的就是開創者。這就又回到了本次小米舉起的大旗”真智能“,這可能是一個創造差異化的切口。

在我們看來,小米本次給友商們帶來了一些很有價值的啟發:

1.放大產品價值點的行為感知
其實,很多產品都是有差異化賣點的,問題是:你的賣點並沒有讓用戶清晰地感知到。注意,品牌的價值賣點不是讓用戶去“思考”、去“判斷”的,而是去感知的。
所以,品牌的差異化價值,必須是讓用戶可感知、可觸摸的。
簡單的說,用3秒時間吸引注意力,用一分鐘時間完成體驗和基礎認識,你能做到嗎?比如,小米說,我就倆按鍵,邊撐的感應式設計,其實都是遵循了這個原理。

2.持續強化其中一個價值點
兩輪市場早已經同質化多年,也就是說對於一個新入品牌而言,產品的實用價值已經不起決定性因素,大家要拼的是產品的附加值。 當年海爾靠什麼勝出?靠的是後期貼心的維修服務形成的口碑,你問問家裡的長輩,當年為什麼買海爾啊?他們的理由幾乎都是“管維修,服務很好啊”。這就是海爾的附加值。 2019年初我們寫過的《預見2019》就很清晰的提出,智能化會成為核心趨勢。 因為在思考產品附加值的時候,你必須深刻的去洞察和理解用戶使用產品的所有環節,看看哪些地方是用戶“不舒服”的、是你可以去解決掉的,那個點也許就是差異化的突破口。

我們去把某個產品附加值放大,大到超過用戶的預期,超過對手的想象,那麼你就有了更強大的競爭力。

3.重新定義整個價值
好吧,前面提過,“重新定義”這個說法已經被各大品牌玩爛了。
好像只要誰誰誰的產品稍微有點技術或商業上的突破,就可以重新定義所在的行業。但不可否認的是,“重新定義”這個詞特別適合那些有著創新核心能力的品牌。

大部分玩重新定義的公司,都用了這個邏輯:就是把自己放在“未來”,把對手放在“遠古”,特別能引發人們對未來的渴望。 這個思路源自蘋果的喬幫主,他們一直在“重新定義”,比如音樂播放器、手機、個人電腦、藍牙無線耳機、智能手錶……還有特斯拉、谷歌…… 被時代淘汰的焦慮,加上我們對未來的想象力,總讓人們期待有新生事物出現,打破陳舊的傳統秩序。如果你的企業有這樣的基因,那麼你可以用“重新定義”的方法,去思考品牌的差異化價值。 可惜的是,絕大多數企業僅僅是比前人多邁了一小步,比如羅永浩的“TNT工作站”的N個重新定義。

小米電動車用“真智能”定位,對標電動車行業的“更”字定位大法


智能,不是功能的堆砌,而是基於智能和用戶對未來的需求,去重新定義一個產品品類的標準。

當你和對手的產品高度同質化時,那麼,消費者買的根本不是產品,而是品牌信息,我們如何去設計這些信息,就決定了產品能賣多少份、賣多少年。

小米高喊真智能,先不管這個切入口是否可以成為一個品類長期發展,


我就想看看,誰會蹦出來高喊:XXX,更智能的電動車!




好了,年前真的很忙,可能更新會慢一些,各位見諒,為了彌補我們的懶惰,近期每篇文章都會帶上抽獎,話是這麼說的:
沒什麼是紅包解決不了的,如果一次不夠,那就多來幾次咯。
祝你2020開年順利!!

紅包領取請微信搜索公眾號:電動車私董會,添加關注後,近期文章中都有紅包抽取鏈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