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国家体操队冠军张尚武再犯“偷窃”,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

教育到底是什么?只要孩子学习好或者表现好,就真的可以了么?

近日,看了一篇报道,事后我久久无法平静,自己一直在想,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事情的大概是这样的,近期,一位网友在网上爆料,自己近3万多元的财物遭遇盗窃,而盗窃嫌疑人很快就被警方抓获,竟然是退役的体操运动员张尚武,事件的热度迅速发酵,许多人纷纷指责张尚武的不良行为,可以说是体坛的一大丑闻。使得这名前国家体操队运动员张尚武再度成为了舆论的焦点。


前国家体操队冠军张尚武再犯“偷窃”,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

说真的,开始时,我对这名前国家体操队运动员是同情的,当时只想的是退役运动员的就业问题。但是随着我对张尚武进一步的资料查找,我被震撼到了。原来早在2007年初,张尚武就因为盗窃被天津警方判拘役了2个月, 然而这个惩罚并没有引起他的重视,他慢慢的开始变本加厉,游走于各大体校,并多次进行偷窃行为,最终在2007年7月因在北京先农坛体校盗窃被判刑,2011年4月,刑满释放。



前国家体操队冠军张尚武再犯“偷窃”,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

从开始查找,到种种盗窃事件被查找出来,我内心的想法在慢慢的转变着。犯罪也不能简单的用生活窘迫来解释,还是应该从自身性格和个人修为方面找原因吧。这已经不单单是退役运动员就业问题了,这涉及到了一个人的道德问题。我甚至更加庆幸,这样的人没有被委以重任,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前国家体操队冠军张尚武再犯“偷窃”,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

那么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结果呢?

随后,我对张尚武的成长经历进行了简单查阅。我发现张尚武家庭比较不幸,他从小基本上是和爷爷生活在一起,慢慢长大的。1995年6月,年仅12岁的张尚武就被选入国家体操队,这也就意味着当时的张尚武刚刚小学6年级,还没有很好的人身观和价值观。

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是否健康,家庭的教育占到了50%以上,剩下的就是精神教育和身体喂养。而当时跟着爷爷一起长大的张尚武,显然没有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这也就造就了他没有受到过良好的的家庭教育,但是更为严重的是他的精神教育,没有父母的言传身教,张尚武根本没有接受过精神教育,只是偶尔简单的被爷爷批评。可以说,小时候的张尚武仅仅只接受了身体喂养。

由于缺少家庭温暖,张尚武的心理方面存在着先天缺陷和问题,以至于后来发生了违法犯罪的悲剧。


这件事情我觉得应该让我们这些新做父母的家长予以警醒,充分的认识到家庭教育和精神教育的重要性。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3到7岁的孩子学成什么样子,长大基本上就是什么样子,各种脾气、爱好也都是根据这个时间段萌芽发展的,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也是这么一个道理。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家长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是十分必要的。

育——养小使作善也。让孩子读书,读经典著作,用圣贤的智慧影响孩子。

读《大学》善做事,读《老子》有谋略。那么家长在家怎么给孩子“喂养”精神食粮呢?

正所谓静能生慧,相由心生。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手:

中国国学经典可以养心。中国古典音乐可以养性。故事百科知识可以启智。


前国家体操队冠军张尚武再犯“偷窃”,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


当然,孩子还小的时候不会读书,我们可以给孩子念,或者放一些故事让孩子听。俗话说,读书才能明智,读书才能明理。时间长了,孩子慢慢的也就能明辨是非了。

前国家体操队冠军张尚武再犯“偷窃”,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


人生的道路虽然很长,但是今天过去了就永远过去了,不要让自己留下遗憾。给自己多留出些时间来陪伴孩子吧。

陶行知先生写过这么一首诗,这首诗我觉得大人们应该牢记心中,它是这样写的:大人都说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你若以为小孩小,你比小孩还要小。

培养一个好孩子,不仅是对家庭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正确的教育方法就像一把精美的刻刀,而孩子就是一块美玉,最终雕刻成什么样子,就看我们这些家长的“功力”了。

有的时候升值贬值就在那一瞬间,第一次没有选中好的刻刀不可怕,我们慢慢来,没有谁能一次成功;真正可怕的是有的家长以为自己拿的是一把精美的刻刀,却不知自己拿到的是一把锄头,白白苦了孩子。

西方有句谚语:“地狱之路有时是好的意图铺起来的”。

家长们善待我们的孩子吧,善待我们的社会吧,我们不应该埋没这一颗颗的花朵,更不该让这些本该茁长成长的苍天大树早早夭折。

前国家体操队冠军张尚武再犯“偷窃”,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