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周家盐号:千里乌江盐运史上的唯一见证

在思南古城繁华的市井之中,林立着许多高墙深院。那高高的封火砖墙,深锁着一个个家族的秘密。这些自成一统的建筑,被形象地称为“统子”。“周家盐号”便是其中保存最为完好,面积最大的一个“统子”。


思南周家盐号:千里乌江盐运史上的唯一见证

周家盐号全貌


  周家盐号最初的主人周镐璜,据现在的房屋主人、也是周家盐号的第三代传人周业洪介绍,祖父周镐璜19世纪30年代出生于乌江下游的重庆龚滩。父母早逝,年幼失怙,家道维艰。10多岁时就身带一把短刀,只身来到思南。先是投靠亲友做点小买卖,后来经过一番打拼,涉足盐业贩运批发。于19世纪60年代,步入事业的黄金期,在众多的盐商中脱颖而出。他功成名就,腰缠万贯,本可衣锦还乡,富甲一方。但一个贤淑秀美的思南姑娘牵住了他投向故乡的目光,漂泊的脚步终于落地生根。清道光年间,他花费3万两银元,在思南的黄金地段建造了这座豪华的宅院,保护自己的爱情,以及未来的子孙。

思南周家盐号:千里乌江盐运史上的唯一见证

周家盐号正堂


  “周家盐号”位于思南县城之乌江河畔,坐西向东,木质结构,由正房5间,两侧厢房6间,对厅5间和厨房、盐仓、前后花园龙门等组成古朴典雅的四合院落。周围绕以高墙,清幽雅静。现除前面花园和龙门被拆除之外,其余房舍面貌依然。整个建筑占地1500多平米,使用面积为900多平米。大小房间50余间,布局合理,造型大方,工艺精湛,是思南当年贩运销售食盐商号和居家为一体的宅院。现庭院内尚余留有当年盐号梁衡器、石砝码数个,上刻“斤、两”字样,清晰可辨。

思南周家盐号:千里乌江盐运史上的唯一见证

周家盐号正门


  这座商住两用的四合院建筑是一种长方形的组合建筑形式,像个巨大的“口”字,砖木结构。房屋骨架的檩、柱、梁、椽、门、窗等为原木,四周则以青砖砌成高墙,仅侧面开一个小门。这种封火墙既保护主人的私密,又可有效防范火灾。围墙和临街的房屋没有对外开窗,环境封闭而幽静。

思南周家盐号:千里乌江盐运史上的唯一见证

保存完好的木床


  周家盐号根据风水理论,也根据乌江由南向北的流向,因地制宜地坐西向东,在主轴线上建造正房,正房前对面为对厅,左右建有南、北厢房,两两对称。四座房屋在四面围合,形成一个口字形,里面是一个中心庭院。它还吸收了江南住宅“四水归堂”平面布局的特点,使各屋面内侧坡的雨水都流入天井。建筑融合了北方“四合院”之长,又吸取了南派聚集财富的风水寓意。

思南周家盐号:千里乌江盐运史上的唯一见证

繁复的花纹木床


  正房建于料石砌成的台基之上,规模尺寸都比其他房屋稍大,正中一间内缩数尺为“吞口”,内为堂屋,正面香盒(神龛)供奉祖先牌位,屋内摆放桌椅,供家人起居、亲友聚会,年节时设供祭祖,两边是主人卧室。建筑处处暗含风水,如正屋三间开门就有讲究,只有正中的堂屋一间向外开门,其余两侧的两间房门只能开向堂屋,形成套间,格局一明两暗。

思南周家盐号:千里乌江盐运史上的唯一见证

绿意盎然的周家大院


  院子两边的南北厢房,完全对称,建筑格式也大体相同或相似。正房和厢房之间建有走廊,保持了组合建筑之间的联系,又可供行走和小憩。中间的庭院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宽敞的院落里花木扶疏,采光通风,可供全家纳凉沐雨、休息、劳动。院内石板铺地,阶檐石精雕细凿。据说这些木料和石料均来自于思南上游数十公里外的文家店。

思南周家盐号:千里乌江盐运史上的唯一见证

爱莲堂


  周家盐号院落封闭,私密安全,自成天地;四周屋子各自独立,又巧妙利用回廊相连。四面房门都开向院落,而院落天圆地方,宽绰疏朗,广植花木,绿意盎然。全家几代同堂,大隐于闹市,享自然之至美。天伦之乐,其趣融融。所谓良辰美景,无非如此。

思南周家盐号:千里乌江盐运史上的唯一见证

刻在窗户上的“家训”


  盐号内到处是古朴的木雕与石雕。以各种吉祥图案为主,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福寿双全、四季平安、犀牛望月、野鹿衔花、梅兰竹菊、龙凤麒麟等,表现出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

思南周家盐号:千里乌江盐运史上的唯一见证

雕花桌椅


木雕栩栩如生,图文并茂,风雅备至,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其中的浮雕、镂空雕等工艺复杂精湛,甚至有些草木花瓣和动物五官都清晰可辨。

思南周家盐号:千里乌江盐运史上的唯一见证

古色古香的茶壶台


  据史书记载,从重庆涪陵到贵州思南,乌江古盐道上的盐号星罗棋布,仅思南一地就先后存在过70多家盐号建筑。但时过境迁,万家灯火多已烟消云散,现今只剩周家盐号了。


思南周家盐号:千里乌江盐运史上的唯一见证

窗棂雕花


回忆起周家盐号的“前世今生”,周业洪感慨万千,这座饱经沧桑的宅院,在“文革“期间被幸运地保存了下来,在本世纪初的一场与房开商的经济利益博弈中,由于周业洪的“抗争”和“坚守”,这座盐号的历史博物馆未被高楼大厦所取代,并于2006年被确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了黔渝两省最后的盐商建筑,千里乌江两千年历史的唯一见证。


思南周家盐号:千里乌江盐运史上的唯一见证

工艺考究的雕花椅


  如今,盐号的辉煌已经远去,留给我们的,只有那些沧桑厚重的历史文化记忆。(刘兴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