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永遠慣不壞?不希望孩子為你爭光,孩子才不會為你抹黑

中國人相信慣子如殺子,所以,一般忌諱溺愛孩子,但日本育兒專家佐佐木認為,孩子永遠也慣不壞,他認為在育子階段,父母應該儘量滿足孩子的要求,給孩子足夠的保護和寵愛,這樣才讓孩子樹立自信和愛護他人,滿足孩子是對孩子的最好認可,一個缺乏寵愛的孩子永遠也不會懂得如何去愛他人。

孩子永遠慣不壞?不希望孩子為你爭光,孩子才不會為你抹黑


孩子出問題往往不是因為家長過度保護和寵愛,而是家長過度的干涉與指責,因此,家長盡力滿足孩子的要求,孩子自然會全力順從父母的意願,聽話的父母才能培養出聽話的孩子。如果父母沒有做得這一點,孩子卻十分聽話,這並不是一件好事,這樣的孩子有的進入青春期會迷人方向,判若兩人,有的進入社會後成為問題人員或者是不能適應社會而遭拋棄和邊緣化。孩子在家裡受到的關注和愛越多,在外面就越容易融入社會和集體生活。

育兒過程中,父母應扮演不同的角色,母親應以母性的寬容溫柔給孩子家庭的溫暖,父親應更多教會孩子社會規則,母親學會慣孩子,讓孩子體驗好與壞,父親學會護孩子,引導孩子判斷是與非,在育兒中父母都應是主角,不可或缺。父母這樣的齊心協力,永遠也慣不壞孩子,寵愛不壞孩子。

孩子永遠慣不壞?不希望孩子為你爭光,孩子才不會為你抹黑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成長的步伐,節奏,有人早有人遲,有人快有人慢,做父母應該默默等待,靜觀其變,讓孩子自主成長,等孩子慢慢長大,任何揠苗助長的行為都只會適得其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沒有錯,但不用說出來,不要不厭其煩的去告誡孩子怎樣怎樣,父母應該考慮的是如何成為讓孩子喜歡的家長,而不是強求孩長成為你希望的模樣,你不希望孩子為你爭光,孩子自然不會為你抹黑。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家長不應該只關注自己孩子,應該擴大視野和交往範圍,讓自己見識到更多孩子的成長方式,明白孩子性格各異,沒有好壞之分,永遠不要去比孩子,而是要去發現孩子的閃光點,沒有不費力的孩子,只有不想費事的父母,抱怨常常出現在懶惰和不負責任的父母身上,只有快樂的父母才能培養出樂觀向上的孩子。

孩子永遠慣不壞?不希望孩子為你爭光,孩子才不會為你抹黑


社會很複雜,有壞人,但好人更多,如實地告訴孩子社會實況,預防警惕之心不可少,但更要心存善念,樂於助人,從身邊人,熟人開始,教孩子學會信賴別人,誠實做人,即使這樣,也不是每個人,包括父母,事事都遂你意,時時都對你好,讓孩子學會正確的接受失望,失意和解決,處理矛盾,培養孩子在現實生活中生存的能力。

做父母的一定要懂得,不強求孩子成為你設定的模樣,孩子更能成就優秀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