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鬆精彩演講當你靜下來,你就會幸福,很值得深思

白巖松演講:引用老子《道德經》第八十一張的時候結束了,老子也強調了,信言不美,美言不信,這個倒不是擠兌我,他說真正值得相信的語言,都不美,外表特美麗的語言都不值得信,接下來他就是擠兌我了,知者不博,博著不知,知也可以通假成智,智慧的智,兩層含義都可以去想,真正知道的人,不會是什麼都知道,而是在自己,所感興趣的領域,鑿一口深井,他說什麼都知道的人,其實他不知道什麼,我覺得他說的就是我,希望各位能成為開始的時候是廣博的去吸取很多的營養,但是到了一定的年歲,做減法,打一口深井,最後《道德經》大家知道是用什麼結束的嗎,他講天知道,他講很多大道運行,他說,其實大道的運行一定是把損有餘而補不足,把世界多餘的東西要拿走,去補不足的地方,你看,老子中國慈善的奠基人,殺富濟貧,這是物質上的殺富濟貧,還有另外的一個東西,他說天道運行的一個規律,都是損有餘而補不足,當老子開篇的時候,是朦朧美,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但是到了結尾的時候,斬釘截鐵,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不爭,這14個字恰恰說明了,老子《道德經》中最重要的精髓,或者老子《道德經》的道就在這14個字裡面,而他恰恰破除了一種消極的說法,如果要是消極的話他為什麼要讓人為呢?他認為,為而不爭,是最好的為,這難道不是一種方法論麼?而他的天之道,從做人的角度來說,何嘗不該借鑑呢?你在你的群落當中,做一個什麼樣子的人呢?遵循天知道對所有的人都有利而不害人家,而你自己做事跟別人講,不用去談競爭這件事情,因為老子前面很聰明地埋了個伏筆,他說因為你不爭,別人便沒人能與你爭,老子之前說過,因此不是簡單地一種不爭,它也是一種路徑和方法論。


白巖松精彩演講當你靜下來,你就會幸福,很值得深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