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工程机械三兄弟:“逆行”助力武汉火神山医院建设

2020年2月2日上午,经过十天日夜酣战的武汉火神山医院顺利实现交付,这个可容纳1000余张床位,总建筑面积近5个足球场大小的武汉版“小汤山”医院,已于3日正式接收病人,将极大地缓解武汉新型肺炎病床紧张的局面。从一块荒地到一座标准的传染病医院,不到十天时间里,一天一个样甚至一天数变样的工程凝聚了众多工程机械人的爱心和汗水,武汉新洲区挖机“老司机”王飞三兄弟便是其中的代表。

对话工程机械三兄弟:“逆行”助力武汉火神山医院建设

王飞(左一)和他的两个兄弟一起上“疫”线

作为地地道道的武汉人、一名从业十余年的挖掘机手,王飞希望用自己手中的工程机械设备,凭借自己的一技之长,为家乡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贡献绵薄之力。作为参与武汉“小汤山”医院建设的代表,王飞和他的两个兄弟用特有的工程机械人的坚毅精神,来为战“疫”做着自己的贡献。


请缨到“疫”线

“我是大年三十中午接到中建三局一个朋友的电话的,他说火神山医院建设需要挖机问我能不能去,当时我正忙着收账没有立即应允。初一情况发生了变化:武汉封城,交通断绝,不让出门、串门……在家闲了一天,实在待不住了,一方面我是个闲不下来的人,另一方面我想在这个特殊时期为家乡出点力,但同时心里有些顾虑,首先我老婆非常反对,她心疼我辛苦工作一年难得休息几天,其次是全国范围内确诊和疑似病例的爆发式增长也着实让她担忧不已。”王飞如是表达了内心的犹豫和纠结。但矛盾只是暂时的,经过短暂思考,他还是决定:到抗击“疫情”一线去!因为他心里明白:

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大家必须众志成城,没有人能置身事外。作为一名武汉人,更是责无旁贷。

对话工程机械三兄弟:“逆行”助力武汉火神山医院建设

带着口罩的王飞在武汉火神山施工建设一线

疫情无情人有情,人间有爱我当先!支援火神山医院建设中,王飞不仅带上了手里的两台小挖,一台石川岛60和一台久保田75,更带上了自己的两个亲兄弟,“我开挖掘机已经有十几年了,我的小兄弟是一直跟着我学跟着我开的,大兄弟刚跟我学了一年,但也已经出师了,我们有两台设备,三个人都去,轮流开,才能保证设备24小时不间断作业。”就这样,大年初二中午,王飞带着两个亲兄弟义无反顾地投入了武汉火神山医院建设。“我们是初二中午到的,路上经过几次检测体温、进行了例行询问终于赶到现场。”时间就是生命,“挖机一下拖车马上就开始干活了。”早一分钟将武汉“小汤山”医院建成,就能早一分钟遏制疫情蔓延,让更多患者得到及时救治。王飞和广大建设者们深刻明白这一道理,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


条件艰苦但也倍感自豪

铺开武汉地图,位于武汉西南的知音湖犹如一匹奔驰的骏马,火神山医院就在这匹骏马的鼻尖之处。这里,曾经是武汉职工疗养院,遍布着藕塘、土丘。如今,这里又在短短数天时间内聚集了数千特殊时期的“逆行者“,他们要在十天内完成这个建筑面积相当于半个北京“水立方”的“战地医院”的设计、建设和配套施工。

对话工程机械三兄弟:“逆行”助力武汉火神山医院建设

在奔赴火神山医院建设的路上,王飞看到一路上人和车子都很少,但过一阵就可以在路上看到运输物资和开着工程机械设备的同行者,这让王飞感觉自己并不是独行者,因为还有很多工程机械人和他一样“逆行”在前往支援疫区的路上。

对话工程机械三兄弟:“逆行”助力武汉火神山医院建设

“每一台挖掘机都是24小时待命两班倒,24小时吃住都在现场,我们兄弟三人轮流开两台挖机,每人工作一天休息半天,轮到晚上休息还好,轮到白天休息根本没办法睡着,周围都是施工的嘈杂声。”王飞表示,任务虽然艰巨,但自从他们三兄弟进场施工以来,他的家人、朋友都在为他们加油鼓劲,当初反对他去工地的老婆也在为他打气。

对话工程机械三兄弟:“逆行”助力武汉火神山医院建设

只要我在朋友圈和抖音这样的社交平台上发布有关现场施工的图片、小视频,就有很多朋友留言说为我骄傲,我自己也为能够参与武汉火神山医院建设,为家乡人民抗击疫情出一份力感到自豪。

”王飞兴奋地说。为了保障施工进度,更为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所有作业人员每天都被要求检测体温不少于4次。在武汉火神山医院建设过程中,施工现场从未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参建人员未发生一起疫情感染。

对话工程机械三兄弟:“逆行”助力武汉火神山医院建设

亲身体验“中国速度”

“以前我从别人口里和新闻里也经常听到‘基建狂魔’、‘中国速度’这样的词语,但这次亲自到了火神山医院建设一线,我才亲身体验到了‘中国速度’究竟有多快。”王飞表示,1月26日当自己到达施工现场时,现场除其他工程机械设备外,仅挖掘机就有一百多台,“工地上有好几个区域在同时作业,速度太快了。”王飞在他发的朋友圈中感慨道,“头天还在打地基,第二天就在搭建板房了。”

正如王飞所述,铺设碎石、压实基础、开挖基槽……按正常流程,工期节点按天算。而在火神山医院现场,一切节点都得以小时,甚至以分钟来计算。这是一群和“死神”比赛跑的人,快一分钟建成便意味着多挽救一个濒临死亡的生命,早一分钟交付便意味着有更多的患者得到更好地救治。

特殊时期当有非常之举。“中国速度”的背后凝聚着无数像王飞一样的建设者们不计回报的付出:他们不问合同,连谈台班的时间都没有;他们不问福利,口罩、盒饭是最好的节礼;他们连日加班加点,昼夜不停施工,为的就是让身边的亲人和乡亲们早日摆脱病魔的侵害。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所谓的“基建狂魔”,不过是一群普通的工程机械人在奋勇逆行,用血肉之躯筑起抵御病毒的一道道防线罢了。

目前,王飞三兄弟参建的武汉火神山医院建设虽已完工,但他们仍在随时待命:“回家后,我主动向当地防控部门上报了自己的情况,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隔离,保证不给国家增添负担。如果还有其他疫区医院建设等工程需要,我还是会第一时间进行支援。”这就是一位工程机械人的责任与担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