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败后的裕仁天皇积极拜访麦克阿瑟,最终逃脱了审判,背后竟然

1945年9月27日上午11点,美军进驻日本的第二十天,时任驻日本联合国军队最高司令麦克阿瑟正在美国驻日本大使馆的办公室内批阅文件,一个头戴大礼帽,穿着礼服的神秘人物来到了美国驻日大使馆,来人正是日本天皇裕仁。他走出皇宫向曾是敌人的将军深深的鞠躬表达敬意,对日本天皇来说绝对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战败后的裕仁天皇积极拜访麦克阿瑟,最终逃脱了审判,背后竟然

战败后的日本

1945年8月30日下午两点,美军将领麦克阿瑟乘坐的巴丹号飞机抵达东京郊外的厚木机场,时年65岁的麦克阿瑟,从此开始了对这个拥有七千五百万人民国家的重建和改造工作。1945年9月2日,麦克阿瑟发布第一号命令,宣布解散日本的陆军、海军和空军,同时解除所有日本军队武装,并强行规定军工厂停产,废弃有战斗力的军备。可是麦克阿瑟在日本要做的远不止这些,可以说在美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一个人能如同麦克阿瑟在战后的日本那样被赋予如此重大的责任,美国对日本政策的最高标准就是维护美国的利益,麦克阿瑟在日本的工作就是要达到这个终极目标。

二战刚结束时,战败的日本满目疮痍,遍地废墟,经济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日本人头脑中还广泛存在着对天皇的极端崇拜的观念。1945年9月8日,麦克阿瑟乘飞机来到了日本本土,随后乘车从横滨到东京穿行了22英里的废墟,驶向巨大而豪华的美国使馆大院。为了不引起冲突,沿途的日本士兵全部背向车队。

战败后的裕仁天皇积极拜访麦克阿瑟,最终逃脱了审判,背后竟然

说明日本人已经决定完全服从美国的指挥了。既然天皇已经宣布投降了,那么一向服从天皇的日本国民也就从心里投降。另一方面,日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战争,又遭受了原子弹的轰炸。日本国民的心里其实也期待着战争结束。这样看来麦克阿瑟改造日本的工作应该能够进展的很顺利,可事实上却远非如此。

天皇的拜访

裕仁天皇生于1901年4月29日,1926年继承皇位,是日本第124代天皇,1945年时他44岁,这一年他的日子并不好过。因为联合国占领军司令部设立后,其中一项工作就是要提出战犯名单。当时苏联,中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多个国家的政府强烈要求,把日本天皇裕仁作为战犯进行公审。就连日本国内从战争末期到投降时,政府的重臣们都普遍认为,天皇应对战争负主要责任。

一时间处决天皇裕仁的舆论沸沸扬扬,天皇陛下或许要被处死的风声,甚至流传到了日本偏远的农村,看来废除天皇已经势在必行了。但是美国为了稳定战后的东亚形势,需要建立一个符合美国利益的国家。由于此前日本长期推行神化天皇、效忠天皇的教育,天皇已经成为多数日本人心中的精神支柱。麦克阿瑟担心如果没有天皇,日本国内的秩序将可能难以协调。


1945年9月27日裕仁天皇以私人的身份拜会麦克阿瑟,并且是在极其保密的条件下,将警卫人员减少到了最低,只是乘坐一辆黑色轿车前往美国大使馆。天皇从一下车到进入大使馆,路上见到人就郑重行礼,麦克阿瑟见裕仁天皇进来了,便过去和他打招呼,裕仁天皇向麦克阿瑟深度鞠躬。

麦克阿瑟陪同着裕仁一起穿过了客厅长长的走廊,来到了另一端的火炉旁边就坐,当时在场的第三者只有一个人,就是天皇的翻译员奥村胜藏。这次会面麦克阿瑟和裕仁天皇共同留下了一张合影,这张照片第二天刊登在了报纸上,结果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裕仁的身高是一米六左右,麦克阿瑟的身高是一米八零,两个人站在一起,这位天皇被显得特别的矮小,这也如同两个人当时的关系一样,一个漫不经心,一个毕恭毕敬,一个俯视对方,另一个则必须仰视。

战败后的裕仁天皇积极拜访麦克阿瑟,最终逃脱了审判,背后竟然

天皇的目的

其实在会见麦克阿瑟之前,天皇已经和他的大臣们商量好了一个对付美军的态度:那就是唯命是从,用一个好态度争取宽大处理,主动登门拜访也是出于这样一个目的。可是对于两人的这次会面,事后裕仁和麦克阿瑟对此次会面内容都绝口不提。1975年在裕仁天皇庆祝登基五十周年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有记者向裕仁提出了这一问题。他说当时与麦克阿瑟将军有君子协定永不透露。这一年麦克阿瑟已经离开人世11年,而裕仁仍然守口如瓶,可见其内容的重要性和保密的程度。

其实在1964年麦克阿瑟出版的回忆录中描述了当时两个人会面的情景。天皇说麦克阿瑟将军,我是作为对我国人在进行战争时在政治和军事方面所做出的一切决定和所采取的一切行动负完全责任的人来到这里的,是向你所代表的那些国家投案并接受审判的。难道裕仁真的不怕受审并心甘情愿的承受全部战争责任吗,事情当然没有这么简单。

战败后的裕仁天皇积极拜访麦克阿瑟,最终逃脱了审判,背后竟然

根据2002年10月17日日本外务省公开的关于裕仁天皇与麦克阿瑟首次会见的官方记录中有这样的描述,麦克阿瑟在会见中称赞裕仁天皇决定日本投降是英明的,而裕仁天皇则说自己也想极力避免,但最后看到的战争这一结果,这是自己最遗憾的事。两种大相径庭的记述引起了各方的猜测,裕仁是在推卸战争责任吗,实际上对于追究责任的问题,裕仁和他身边的人早在见麦克阿瑟之前做足了准备。

日本陆军大佐美山要藏在日本投降前,在陆军省负责靖国神社事务,他与东条英机久有交情。在美军进驻日本的前一天,他秘密拜访了东条英机,东条英机当时说要保卫以天皇为中心的国家体制,一切责任都需由周围人来承担以保卫皇室。也就是说为了维护裕仁,日本这些高官和将领们已经打算把战争的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了。所以在裕仁天皇去见麦克阿瑟时,他们已经有了暗度陈仓的对策,就是利用裕仁的翻译员奥村胜藏在其中做手脚,在翻译时采取了利于天皇免责的话语。但是这次见面并没有促成麦克阿瑟马上做出要不要保留天皇的决定,裕仁还是随时有可能被推上审判席。

战败后的裕仁天皇积极拜访麦克阿瑟,最终逃脱了审判,背后竟然

靖国神社

1945年9月12日,美军进入靖国神社并把这里全面封锁,神社大殿里供奉着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的246万名军人,其中包括日本历次对外侵略战争中死去的军人。靖国神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一直由军方专门管理是国家神道的象征。美国占领日本后,一些美军将领强烈建议麦克阿瑟放一把大火烧毁靖国神社,从精神上彻底解除日本的武装,这个建议打动了麦克阿瑟。

天皇对于日本人来说是最神圣的神,他一人独掌政治、宗教大权,但即便是天皇也要参拜靖国神社,战死后被祭祀在靖国神社是日本人的最高荣誉。可以说战前的靖国神社实际上完全是日本军国主义用以愚弄和笼络国民,煽动他们效忠天皇,甘心情愿充当炮灰的御用工具。占领日本后麦克阿瑟很快得到了指令:关闭靖国神社,废除日本的神道和军国主义,于是麦克阿瑟命令宗教科科长邦斯,具体负责处理靖国神社的一切事物。日本人这下可着急了,他们想要把靖国神社永久的保存下去,天皇也要持续参拜,随后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展开了积极的活动,企图维护靖国神社。

与此同时负责解决靖国神社问题的邦斯也很为难,因为美国当时的政策是在日本肃清军国主义的同时,应尽力保持人民的信教自由。就在邦斯犹豫不决的时候,1945年11月26日,靖国神社权宫司横井时常找到了他,他想好了一个保留靖国神社的方案,就是将靖国神社改为纯粹宗教形式的地方,并改名为靖国庙宫。横井时常的方案正好解了邦斯的燃眉之急,他马上把这个方案提交给麦克阿瑟。1945年12月15日,盟军总部发布了麦克阿瑟第448号指令,这道命令宣布废止国家神道,实行政教分离,但却同意靖国神社脱离国家管理成为宗教法人,并与其他宗教团体享受同等待遇,靖国神社终于逃过了灭顶之灾。

战败后的裕仁天皇积极拜访麦克阿瑟,最终逃脱了审判,背后竟然

走下神坛的天皇

1945年10月6日,美国国务院和海军协调委员会拟定了一份文件,其中特别提到了经过斟酌美国决定先把天皇制和裕仁个人分开,然后考虑新宪法问题。1946年1月1日的报纸上面刊载了裕仁天皇发布的《人间宣言》,这份宣言是日本天皇第一次向全国申明自己是人而不是神,这给一向视天皇为神的日本国民以巨大冲击。毫无疑问裕仁发表这样的宣言,是在美军的压力下,甚至可能是麦克阿瑟直接授意给他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天皇去神化,其实前面对靖国神社的一通折腾当中也是为了这个目的,但是这只是完成了第一步。

战败后的裕仁天皇积极拜访麦克阿瑟,最终逃脱了审判,背后竟然

麦克阿瑟再三斟酌,又精心策划了一项日本天皇巡视全国的活动,想借此了解天皇在日本国民心目中的地位,以决定是否保留天皇和是否在远东军事法庭上审判天皇。从1946年2月19日这一天起,裕仁天皇开始巡视全国,足迹遍布除冲绳岛以外的所有46个都道府县。所到之处受到日本国民热烈欢迎,天皇是日本国民的精神支柱,即便在战败的日本国内,天皇仍有巨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许多老百姓家里仍然高挂着身穿元帅服的天皇肖像。

与此同时麦克阿瑟也越来越认识到天皇是可以利用的,他曾告诉华盛顿方面,如果裕仁被逮捕并作为战犯受到审判,他和盟军最高司令部将需要100万的增援部队。美国为了自己的利益,最终还是保住了裕仁的皇位,同时也没有让他站上审判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