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闲为什么成不了大宗师?借用金庸经典,或能略窥一二


范闲为什么成不了大宗师?借用金庸经典,或能略窥一二

热播剧《庆余年》中有“四大宗师”:

第一位大宗师是庆国京城的叶流云,

叶流云的绝学名叫“流云散手”;

第二位大宗师是北齐的苦荷大师,

苦荷的绝学是“天一道”功法;

第三位大宗师是东夷城的四顾剑,

四顾剑的绝学就是“四顾剑法”;

第四位大宗师也是隐藏最深的一位,

就是庆帝本人,

庆帝的绝学号称“霸道真气”;

除此之外,其实还有五竹、神庙使者,是媲美大宗师的“人造人”绝顶高手,

他们凭借的,是精准无比的“物理打击”。

很多剧迷都期待,主角范闲最后也能成为天下至强的大宗师。

不过很可惜,如果按原著小说来看,机缘巧合之下,范闲虽然身兼流云散手、天一道、四顾剑法,以及霸道真气的精髓,自小又得五竹在身边指点,按道理来说,范闲岂不该是天下第一?

但一直到原著大结局,范闲都未能成就大宗师境界。


范闲为什么成不了大宗师?借用金庸经典,或能略窥一二

范闲为什么成不了大宗师?

是他不够聪明吗,还是悟性不够高,奇遇不够好?

显然不是。作为一个“穿越者”,范闲自小就拥有远超这个时代的智慧,再加上他“母亲”为他留下的遗泽,两代“天脉者”的积累,范闲的资源无人能比。

但有时候太多的资源意味着太多的选择,太多的选择则成为太多的负累。

范闲成不了大宗师,在于他不够纯粹,不达极致。

四大宗师,无所不用其极。

流云散手叶流云,原本是京城第一剑客,在被五竹击败后,竟终生弃剑不用,“流云”二字的惬意之名下,是求胜的极端偏执;

天一道苦荷,原本是最敬畏神明的僧侣,当少女叶轻眉从神庙走出来时,他毫不犹豫的下跪,然而天一道功法大成后,他却禀性大变,自诩神明,这是极端的狂热;

四顾剑的四顾剑法,不是茫然四顾的四顾,而是“顾前不顾后,顾左不顾右”,他守在东夷,画地为牢,大东山一战之前几乎闭门不出,这是对武道的极端痴迷;

庆帝,既是天下武道宗师,又是皇帝九五之尊,他的霸道真气,名为霸道,实则完全为他巩固王权所服务,他工于心计,决绝狠辣,四大宗师大东山一战,一个倒戈、一个被杀、一个被废,一场豪赌,终于让他取得了最大的收益,这是王权至上的极端功利。


范闲为什么成不了大宗师?借用金庸经典,或能略窥一二

毫无疑问,范闲做不到极致。

聪明伶俐的人,就容易好奇心重、细算贪多。

范闲特别擅长一手“仗势欺人”,论武力,他有五竹撑腰,真正的硬点子完全不用他操心;论背景,叶轻眉给他留下了陈萍萍的监察院和范建的虎卫两大隐秘班底;论出身,他是天底下最尊贵的私生子。

大多数时候,这个世界对范闲来说并非是一场生死厮杀,而是一场冒险故事。

范闲还有太多的困扰和羁绊。

范闲想要留住身边的人,想品尝爱情之美,还要为母亲报仇,想做太多的事。

四大宗师没有一个人真正走进过神庙。当范闲走进神庙,得知了这个世界一切的真相后,他就更加志不在武道,他就注定成不了大宗师了。

猫腻的原著其实蛮有些男频爽文的味道,小说中的范闲心理活动异常丰富,相较剧版,原著的语言也更为轻松诙谐。

若论心性,范闲的行事风格颇有些韦小宝式的自私奸诈。

而若论武学,范闲又特别像是《神雕侠侣》前期的杨过。


范闲为什么成不了大宗师?借用金庸经典,或能略窥一二

范闲有五大绝顶高手的一身之长,而前期的杨过,则有全真教正统根基,有义父欧阳锋的蛤蟆功,有古墓派的玉女心经,打狗棒法、弹指神通、玉箫剑法以及部分九阴真经,每一种功法拿出来,都足够成就一名绝顶高手。

范闲有“穿越者”的智慧,而杨过的资质也是绝佳,郭靖、金轮法王、五绝中人,都赞他是武学奇才。

然而前期的杨过,在比武大会上,连金轮法王的徒弟霍都和达尔巴都不能力敌,还要靠耍小聪明才能勉强险胜。

与范闲不同的是,跌宕起伏的一生让杨过在后期性情大变,特别是十八年之期,伤心绝望之下终于让他领悟出黯然销魂掌,成为数一数二的绝顶高手。

即便如此,在与小龙女重逢之后,喜悦之间也令他一时忘记了黯然销魂掌的真谛,险些败在金轮法王手下。

杨过亦可称得上是极于情者,方能问鼎武道巅峰。

而反观范闲,在明知有各种“高科技”的情况下,面对“古人”,自然免不了想要投机取巧一翻进行“智商压制”,可殊不知,金轮法王早期评价杨过的一句话,送给范闲,可谓是一语中的,再贴切不过:

多而不精,杂而不纯。

​剑走偏锋,贪多取巧,反而暴露了心性弱点。​


范闲为什么成不了大宗师?借用金庸经典,或能略窥一二

虽然从小说改为影视剧,为了影视效果,或多或少都会进行一定程度的改编,但个人还是真心希望能保留原著的结尾,依范闲的性格,成不了大宗师才是合理的设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