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京東商家產品運營負責人 袁野激烈競爭之下,電商新增量在哪?

在市場經濟下行、商業競爭愈發激烈的當今,流量紅利逐漸消失,電商進入精細化運營,用戶行為及消費者決策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如何緊跟趨勢做運營從而引領行業,成為擺在所有電商面前的一個問題。在「新商業公開課」杭州站的現場,前京東商家產品運營負責人、前網易嚴選高級渠道運營經理袁野也來到了現場,為大家解答激烈競爭下,電商的新增量在哪裡。

前京東商家產品運營負責人 袁野激烈競爭之下,電商新增量在哪?

一、新增量層——用戶動機的互補

現如今,經濟下行、行業競爭激烈,據億歐數據報道:電商平臺活躍用戶數增長率持續下降,GMV漲勢乏力。線上消費者都去哪兒了,是電商行業每一位從業者心中的疑問。

那麼新增量的定義是什麼?如何用指標去衡量?袁野認為,新增量有兩個維度:用戶數和成交額。沒有用戶的增長便沒有盈利的增長。關於用戶數的拓展,需要電商從業者結合自身企業目標與需求,同時通過調研充分了解用戶的這些使用與需求動機,後將兩者的動機進行互補,以尋找新的用戶增長點。而用戶的增長最終目的是將其轉化為購買力,實現成交額的增進。關於成交額,主要任務是提高轉化為自由用戶的轉化率,促成成交。而通常用戶瀏覽電商界面有兩個目的,一個是尋找所需要的商品,另一個是在瀏覽頁面的時候發現需求,緊抓這兩點,便可以有效提升用戶的轉化率。

前京東商家產品運營負責人 袁野激烈競爭之下,電商新增量在哪?


二、新增量轉化——用戶行為習慣與偏好

其次,動機之下是對用戶行為習慣的深入研究。這需要我們做出符合用戶偏好的運營策略,才可以實現新增量轉化。對此,袁野列出了針對各種用戶購買新習慣,電商從業者所需要努力的方向:

前京東商家產品運營負責人 袁野激烈競爭之下,電商新增量在哪?

其中在用戶的購買新習慣中,超級碎片化意味著電商從業者需要想清楚用戶從哪裡來,是否需要做產品的全渠道與傳播的全渠道。群體引導和決策要求電商從業者瞭解各渠道用戶習慣、各渠道產品特性、儘量打造極致的服務、將針對性區域的用戶打透,同時做社群組建與垂直維護,以提升新量轉化。

前京東商家產品運營負責人 袁野激烈競爭之下,電商新增量在哪?

三、實操落地——轉化率優化提升存量價值

在前期對電商的新增量進行探索、分析之後,我們要對架構進行搭建以及進行實操落地,真正地把“內容”變為“行動”。這便需要電商運營者擁有以下知識結構與思維能力:

前京東商家產品運營負責人 袁野激烈競爭之下,電商新增量在哪?

同時不僅需要了解用戶的各種決策因素,還要為了最終實現提高引流率,利用視覺三要素與營銷三要素,製作一個可以擁有高點擊率的banner,來促進流量變現。只有經過這些環節,才能在紅利消退、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突出重圍。

結語

我們要遵循時代的大浪潮,要善於運用“互聯網思維”與“用戶思維”,一切增量都始於“用戶體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