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玩轉五國,絕頂聰明的外交天才

追了許多天《慶餘年》,終於等到了一個並不完美的大結局。範閒作為一個外交使節,充分發揮了自己的主角光環,藉助北齊的內亂,殺了肖恩、解決了沈重、削弱上衫虎、救回言冰雲,順便可以和漂亮的妹子打情罵俏一番,可謂開掛的人生,毫無道理可言。

在歷史上,雖然有兩軍陣前不斬來使的說法,國家之間使者交流也是非常頻繁,但使節這個職業,相當具有風險。很有可能會被送到北海牧羊,或者直接被烤了吃掉。即使沒有這般的暴力,像是晏子這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也難免要被楚王刁難一番。長久以來,使節這個工作是高危行業,也是很難幹好的行業。而當一個使者幹到極致,像是範閒這樣的,頂多算是入門而已。

範閒雖然已經很厲害了,但無非是兩國之間。他的背後有強大的慶國,有冷血的鑑察院,還有一個皇帝老爹。這樣強大的背景讓他的使節道路雖然有些驚險之處,但還沒有到了驚心動魄的地步。而在中國歷史上,真有一個厲害人物,玩轉了五個國家。

一人玩轉五國,絕頂聰明的外交天才

春秋後期圖

魯國的危機

在春秋時期,諸侯並立,國與國之間除了真刀真槍的幹仗以外,日常的交往也是必不可少的。雖然春秋無義戰,但是國與國之間,尤其是大國與大國之間,他們的關係並不是你死我活,他們時而打仗,時而和好,時而坑對方一次,時而拉對方一把。讓這段歷史比電視劇還要有趣。

這一年,魯國發生了一場很大的亂子,作為西周的開國諸侯,周公旦的封地,魯國的底蘊非常深厚,想當初,西周四大諸侯國,魯國便是其中之一。但很可惜,魯國作為開國諸侯,開局非常強勢,後勁卻嚴重不足,春秋時期沒有佔據五霸行列,甚至不如鄭國、宋國以及中山國,戰國時期,更是淪落為三流的小國。如果不是他的祖先叫周公旦,魯國將成為強國腳下的炮灰。

就這樣,魯國在人畜無害的生存模式下,存在了數百年。雖然沒有人願意 滅亡魯國,但適當的攻打,依然讓魯國心驚膽戰。這次想要對付魯國的國家,是他的鄰居,齊國。

齊魯大地,是現在山東的稱呼,當年的魯國和齊國,正好瓜分了山東地界,兩家雖然是鄰居,但因為距離太近,產生不了美,產生的只是爭端。很無奈,齊國比魯國強盛很多。

面對著魯國的危機,孔子極為震驚,因為這是孔子的老家,“夫魯,墳墓所處,父母之國,國危如此,二三子何為莫出?”子路請出,孔子止之。子張、子石請行,孔子弗許。子貢請行,孔子許之。在孔老夫子的允許下,一個嘴炮王者子貢,閃亮登場。

讀過論語的朋友,大概不會忘記孔子的這個弟子。相傳孔子有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子貢可以算是賢者之中的翹楚。而他的強大之處,在於他可以把學問用在亂世中。

一人玩轉五國,絕頂聰明的外交天才

孔子像

子貢面臨的問題

現在,子貢必須分析自己以及魯國面臨的問題。問題很簡單,魯國國力弱,打不過齊國,一旦開戰,就會有亡國危機。於是,所有的問題都集中在,如何讓齊國不打魯國。

兵法雲:不謀長遠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雖然子貢不懂什麼兵法,卻眼光獨到的分析出箇中關鍵。想要解決齊魯之間的矛盾,絕對不能單純的在齊魯之間周旋,子貢開始為了魯國奔波。

子貢以上大夫的身份,第一個目標是想要攻打魯國的齊國。而這個齊國,雖然姓姜,實際上已經是田氏的天下,如今,征討魯國的掌權人名叫田常。

見到了田常,子貢開門見山,說道:“魯國城牆低,國力弱,實在是很難打下來,你不如討伐吳國,吳國城高池深,兵戈強盛,打起來比較容易。”聽到這話,田常差一點就炸了鍋。其實不光是田常,就連吃瓜群眾,也會覺得荒唐。國力弱,防禦弱的小國,反而難打,這是什麼道理?

看似子貢的確昏了頭,但仔細想想,這才知道子貢的高明之處。雖然子貢是以使者身份來見的田常,但畢竟是敵國之人,田常又位高權重,子貢第一步要做的,並不是把利害關係全都羅列出來,而是要讓田常有聽下去的慾望。打破僵局的方法有很多,開門見山只是其中之一而已。但對於勢在必行的田常而言,開門見山很容易適得其反,唯有讓田常產生興趣,才是打破僵局的最好辦法。

果然,田常的興趣被勾了起來,哭笑不得的田常雖然覺得子貢荒唐,但也想聽一下,這荒唐言語背後,到底有什麼樣的妙處。看到田常上了套,子貢這才不慌不忙,道:“我知道,你要獨領朝綱排除異己,但你的危機不再外面,而在內部,你打一個弱小的魯國,可以說是唾手可得,得到的土地也是齊國的,你能得到什麼好處呢?再者說,打弱國也不會讓那些發對你的人有所消耗。還不如打吳國,打贏了是一個大功勞,就算打不贏,也可以削弱異己,異己削弱,齊國不就是你的天下了?所以說打魯國難,打吳國容易。”

田常瞬間明白了,子貢所說,憂在內者攻彊,憂在外者攻弱。果然很有道理,這可是借刀殺人排除異己的妙計,可自己都已經開始準備打魯國,這再要打吳國,說不過去。這時候,田常已經進入子貢的圈套之中,而吳國,也在不知不覺中,成了子貢的棋子。

一人玩轉五國,絕頂聰明的外交天才

吳越形勢

子貢的第二步妙棋

子貢第二步棋,下在了吳國。田常憂慮伐吳毫無依據,而子貢到了吳國,需要做的就是讓吳國和齊國的戰爭能夠順利進行。但吳國面臨的情況,又有些不同。

吳國作為東南的強國,卻偏安一隅,勢力範圍不過是江蘇浙江一帶。吳國的君主夫差也並沒有想要問鼎中原的野心。他把目光放在了自己的老對手越國身上。吳越的戰爭,已經經歷了兩代人,仇恨越來越深。在夫差的手裡,吳國達到全盛狀態,而越國已經成為任人宰割的羔羊。夫差並不是不想要問鼎中原,但他的思路非常清晰,先要解決越國,讓自己沒有後顧之憂,然後問鼎中原。但他的計劃,被子貢打破。

子貢言論的關鍵點,依然只有一句話:救魯,顯名也;伐齊,大利也。以撫泗上諸侯,誅暴齊以服彊晉,利莫大焉。名存亡魯,實困彊齊。

這個言論,自有一番高明之處,如果把田常比作需要爭奪家產的富N代,那麼夫差就是白手起家的暴發戶,對於暴發戶的心理,子貢非常瞭解。首先,暴發戶一定要讓所有人知道自己已經有錢了,不再是那個窮酸。其次就是,要掙更多的錢。子貢對於夫差的心理拿捏的非常準,同時,也在非常貼心的解決夫差想要滅越的心結。

夫差雖然很想獲利,但更想滅越。子貢卻等不了,時間就是金錢,如果吳國不出兵,齊國和吳國的戰爭就不可能發生,魯國也就完了。於是,子貢祭出大招,他的理由非常合理。那就是越國已經很弱了,滅越是分分鐘的事情。可齊國滅魯,也是分分鐘的事情。等你滅了越國,齊國也滅了魯國,那一切都白費了。

就這樣,子貢滿心歡喜的結束了這次對話,順便坑了吳國。按道理說,事情到了這裡,已經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吳國只要出兵,齊國和吳國的戰爭必然打響,魯國就有了一線生機。但子貢想的更加深遠,那就是,無論吳國取勝還是齊國取勝,他們都有能力一舉滅掉魯國。如果要想讓魯國更加安全,就需要另外兩個國家加入,第一個國家叫越國,第二個國家叫晉國。

出使越國,是受了吳國夫差的委託。因為吳國需要越國表忠心,而表忠心的方式就是加入北伐的行列。但子貢卻玩了一個無間道,他開始自己絕妙的表演。

首先,子貢向勾踐透露了吳國想要滅亡越國的計劃,這個重磅消息,的確把越國勾踐嚇了個半死。隨後,子貢告訴勾踐,現在吳國北伐,必定要和齊國晉國鏖戰,等到兩敗俱傷,就是你滅吳的好時機。現在你的任務就是,表達對吳國的忠心。表忠心的方式就是派兵。

這是一步非常險的棋。因為越國如果需要表忠心,就必須出足夠的兵力,那麼結果只有一個,這些越國的士兵,必然會被吳國當成炮灰,一旦越國失去了這支部隊,就不可能從後面牽制吳國。於是,子貢開始進一步謀劃,一定要讓夫差放鬆對越國的警惕,同時不讓越國派兵。好在,這時候的夫差,已經將子貢當成了自己人。而這個自己人,給吳國出了一條妙計:

夫空人之國,悉人之眾,又從其君,不義。君受其幣,許其師,而辭其君。

這條妙計分為幾個步驟,第一,允許越國出兵,第二,不用讓勾踐參加,第三,接受越國的賄賂。這三個步驟,步步將吳國至於死地,不但讓夫差放鬆警惕,更讓夫差失去了挾持勾踐控制勾踐士兵的機會。而勾踐的士兵卻可以大張旗鼓的做好北伐的準備,只是進攻的目標,不是齊國,而是吳國。人們只知道勾踐滅吳,卻不知道,真正坑死吳國的,是孔子得意門生子貢。

一人玩轉五國,絕頂聰明的外交天才

孔子弟子子貢

神來之筆,巧妙絕殺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謹慎無比的子貢,開始最後一步棋。這步棋,似乎是一步閒棋,卻是所有計劃的保障,這步棋,要下在晉國。

為了魯國的安全,子貢已經把齊國、吳國、越國全部拉了進來,卻依然不放心。所有不放心,依然源於魯國。吳國有了越國來限制,那麼齊國呢?子貢只分析了,如果吳國擊敗齊國,越國乘虛而入,迫使吳國回兵,魯國自然安全,但如果齊國擊敗吳國,越國同樣能乘虛而入,那麼,誰能限制齊國,一旦齊國乘勝追擊,魯國還是一死,所以,無論齊國還是吳國取勝,都必須找到一個實力強勁的對手在關鍵時刻出手,這才是最重要的一步。

於是,子貢想到了利用晉國來限制齊國。晉國和魯國並不接壤,和齊國接壤,因此,他對魯國威脅不大,對齊國的威脅很大。用晉國看住齊國,才能保證萬無一失。

從魯國出發,北上齊國,南下吳越,西抵晉國,子貢馬不停地遊歷了五個國家,各國都在子貢的遊歷中,發生了巨大變化。首先,齊國被吳國打了個打敗,晉國在關鍵時刻出手打廢了吳國。當吳國慘敗之時,越國突然發難,直接滅了吳國。史料記載:

故子貢一出,存魯,亂齊,破吳,彊晉而霸越。子貢一使,使勢相破,十年之中,五國各有變。

後人只知道蘇秦張儀“一怒而諸侯懼,安居則天下息”,而一百七十多年前,孔子的得意門生子貢,卻憑一己之力,改變了五個國家的國運,可謂絕頂聰明的外交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