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身人群突破2億:“我們真的不敢結婚”

單身人群突破2億:“我們真的不敢結婚”

曾經看美劇《生活大爆炸》,謝耳朵曾說:“我一直無法理解人窮盡一生追尋另一個人的事,或許是我自己太有意思,無需他人陪伴。”這句話更是代表了很多90後的思想。我發現周圍抱有這樣思想的新單身女性非常多,她們獨自旅行逛書店,偶爾和朋友聚會,學習新的技能。不僅僅是因為自己待著遠比追尋另一個人的喜好更充實,也有現實生活上給予青年的壓力。有人知冷知熱當然幸福,但患得患失也讓人無所適從。新的愛情觀念讓更多人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上,讓愛情隨緣,自己成為自己的安全感。

01

這幾天微博上有個話題是:“你覺得多大結婚才算正常?”

底下最熱門的回答是:

“等我60週歲,等你55週歲,我們不用上班、不用被生活壓力叨擾,然後再在一起,坐著搖椅慢慢搖。”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早已把“三十歲大齡”、“四十歲晚婚”這樣的貶義詞拋諸腦後。

結婚恨不得越晚越好,五六十歲也都不介意。

雖然只是個段子,但新一代的年輕人們,越來越不想結婚,越來越常態化。

看看這條微博的評論區的畫風就知道了:

單身人群突破2億:“我們真的不敢結婚”

是的,新一代的年輕人,談到結婚都避之不及。

前幾天去參加一個朋友的生日聚會,好多人調侃她都已經28了,是時候找個人嫁了。

可她對此卻嗤之以鼻,不緊不慢地說道:“結婚這種東西,太恐怖了。”

在她心裡,結婚就是束縛,一方面會失去自己的獨立空間,一方面也要面臨著責任、家庭等多重壓力。

中國傳統女性的角色基本上都是付出不求回報,可現在大多數姑娘自己活得都足夠豐富,為什麼一定要用一份工資一份精力來伺候一大家子?

所以,與其給生活徒增煩惱,很多人覺得還是一個人的時候瀟灑如意。

她並不是一個人。

現在的90後,對婚姻已經失望了,單身的不想結婚。

結了婚的,只想儘快結束婚姻生活。

截止2017年,中國單身人數已經接近2億。

2億人什麼概念?

相當於俄羅斯和英國全部人口的總和。

今年人民日報發佈了一組數據,數據顯示,“結婚率最近4年連續下降,離婚率持續15年上漲”。

單身人群突破2億:“我們真的不敢結婚”
單身人群突破2億:“我們真的不敢結婚”

雖然第一批90後已經成為社會主力軍,告別單身的婚姻生活緊隨而至。

但就算是即將到“三十而立”的年紀,絕大多數人的想法都是:“不著急”。

是的,我們以為會為了結婚著急的年輕人,反而成了最排斥婚姻的一群人。

還記得錢鍾書曾在自己的書裡寫道:“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

可就目前“不婚主義”的發展趨勢來看,分明是:

婚姻是一座圍城,城裡的人想出來,可城外的人,並不想進去。

這屆90後,怎麼就越來越不想結婚了?

婚姻,束縛了自由

前段時間,日本網友上網時,發現了一個畫風特別詭異的主婦網站。

網站的名字叫:“Danna Shine”,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老公去死。

首頁第一句就是:“我每天都希望我老公馬上死去。”

單身人群突破2億:“我們真的不敢結婚”

這不是開玩笑,因為在這個網站裡,我們可以清楚地從那些妻子發佈的言論中,感受到她們對自己丈夫的那種憎恨和厭惡。

單身人群突破2億:“我們真的不敢結婚”

以前我們經常聽人開玩笑說,再美好的婚姻,一輩子也會有50次想要掐死對方的衝動。

但是,在這個網站裡,想要讓對方死並不是玩笑,而是真真切切地希望對方從這個世界消失。

不是說一日夫妻百日恩,為什麼她們會對自己的丈夫如此憤恨?

別急,當我們看完一個日本女人婚後的生活,就明白了。

在日本,根深蒂固信奉的思想是:“男主外,女主內”。

所以,早上六點起床,她們要開始做早餐、送丈夫出門。

然後給孩子餵奶,得空再收拾一下昨天換下來的衣物。

中午十一點,她們要出門買菜,回家做飯,陪孩子做遊戲,順便收拾家務。

偶爾再被安排一下臨時性的工作,比如陪婆婆逛街、陪孩子上興趣課。

晚上六點,她們要繼續做飯、收拾碗筷、陪丈夫聊天、陪孩子玩耍。

給孩子洗漱完,為老公放好溫度適宜的洗澡水,陪孩子入睡。

當一個家庭主婦的一天,就這麼結束,一個女人最好的時光,也就這麼在柴米油鹽醬醋茶裡,消磨得一乾二淨。

單身人群突破2億:“我們真的不敢結婚”

同樣的例子,在中國比比皆是。

一次又一次的事實都在告訴我們,就算不是全職太太,你也擺脫不了婚姻的束縛。

結婚兩年的朋友,終於在受不了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之後,果斷選擇了離婚。

用她的話來說就是:

“拿一份工資幹三份活,在單位幹活、回家還得伺候巨嬰、完了還有個小的跟在後邊咿咿呀呀、老的在旁邊碎嘴叨叨你。

人生大把好時光,為什麼一定要給自己套個牢籠?”

參加朋友聚會,因為玩嗨了回家有些晚,結果被老公一通說,還明文禁止以後不能超過十一點進門。

雙十一買東西,明明是花自己的錢,卻還要被一家人批判成是“敗家、不會過日子”。

有一次,因為上班穿著高跟鞋實在太累,下了班一進門就開始光著腳,脫了Bra,結果迎面碰上了來家裡送飯的婆婆,又是被明槍暗箭的地指責一番。

作家張方宇曾在《單獨中的洞見》一書中寫道:

“婚姻容易使人變得平庸,因為婚姻在很大程度上摧毀了一個人的自由,當內在自由的火焰熄滅,創造力和高貴的激情也會隨之消失。”

因為家庭,所以換工作都要思前想後;

想去旅行,可是回頭卻發現自己拖家帶口;

作息要考量時間範圍、看電視要注重彼此偏好、做事情的輕重緩急也要斟酌;

當婚姻佔據了生活的日常,早已騰不開時間去做那些所謂能讓自己變得更好的事。

所以,說什麼婚姻是愛情的避風港,婚姻生子這件小事,就像《我的前半生》裡說的那樣:

單身人群突破2億:“我們真的不敢結婚”

婚姻,就是男人騙女人吃下的毒蘋果。”

當你一個人活成了一個隊伍的時候,你才恍然驚覺,當初以為是甜蜜,婚後卻嚐盡苦果。

想想這幾年的時光,竟已如此辛苦,以後幾十年的漫長光陰,很難不失望心死。

03

遇見對的人,太難了

但是,即使婚姻看起來增加了人生的重量,依舊會有人嚮往。

畢竟人生總有那麼一些黑夜孤獨的時刻,也有一股子想下了班就能看到從家裡窗戶透出來的那一縷等待微光的想法。

可每當這個時候,很多人又都會不約而同發現一個很殘酷的事實:

現如今,能遇見一個對的人,實在太難了。

還記得前段時間,在《奇葩說》裡,經濟學家薛教授的一段話,在網上迅速發酵。

單身人群突破2億:“我們真的不敢結婚”

他說:“那些我們所謂海誓山盟,許下終生承諾的人,實際上只不過是我們身邊看上去覺得差不多時間到了,挑選到的人。”

因為遇見對的人太難,所以很多人慢慢開始選擇“差不多”。

可現如今大多數的年輕人,不願意接受那個“差不多”,也早已不願意將就。

畢竟,我們的生活中,實在有太多婚姻失敗的例子。

之前認識一個學姐,印象中一直都是一個特恨嫁的姑娘。

終於在三十歲大關來臨之前把自己嫁了出去,一門心意地傾盡自己所有的愛,放在家庭上。

可在兩年不到的時間,當我再見到她的時候,抱著才只有幾個月的孩子的她,跟我說“離婚了”。

對方揹著她在懷孕期間出軌同事,她說她受不了自己的婚姻有一點瑕疵。

之前在後臺也有收到過粉絲留言說,自己的愛情其實挺幸福的,但偏偏和對方父母住在一起。

那天看到婆婆給孩子嘴對嘴喂東西吃,受不了就發了兩句牢騷,結果還被老公指責,說我不懂事。

你看,一段婚姻裡,不可控的因素太多了。

單身人群突破2億:“我們真的不敢結婚”

早有數據報道,中國男人出軌率達35%,家暴率達35.7%,無性婚姻高達28.7%。

這還不算媽寶男、價值觀不合、閃婚、長時間無法忍受行為習慣等多種主觀因素。

如果說,愛情是試金石,那麼婚姻就是穿過現象看本質。

而真正的本質是,這場博弈裡,我們不一定做好了和眼前這個看起來勉勉強強的男人,廝守一生的準備。

朋友已經單身四年了,關於結婚這件事,她說就沒在她的人生規劃範疇裡,碰見合適的算幸運,沒有也不覺得可惜。

因為除了結婚生子這樣的事情,她覺得自己的人生還有大把的事情要做。

一個人生活在北京這樣的城市,身邊大多都是單身優質女青年。

她們擁有自律的生活、擁有富裕的精神世界。

上了班認真工作,下了班變著法兒地取悅自己,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怎麼舒服怎麼來。

雖然每次回到家,就面對七大姑八大姨各種催婚,好像不結婚就是人生最大的失敗。

但是看過那麼多把人生幸福的賭注放在結婚證上卻又最後失敗的故事,她們堅定不移地以自己“實力提高經濟實力”為目標。

不再把結婚生孩子當做實現人生價值的唯一手段。

單身人群突破2億:“我們真的不敢結婚”

美國社會學家Andrew J. Cherlin,研究美國婚姻史的時候發現:

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開始,美國婚姻從制度化關係,便進入到了陪伴式的相處關係。

意思就是說,人們之所以結婚,更多的是期待和自己的伴侶成為朋友。

她們更加關注:自己在這段婚姻裡有沒有成長,自己的人生價值有沒有因為婚姻而得到提升。

當兩個人過得還沒一個人好,那還結什麼婚?

04

我可能想結婚,但是我沒錢

在網上看過一個段子:

是什麼阻擋了你談婚論嫁的腳步?

是男女比例的不均衡嗎?

是沒有遇到喜歡的人嗎?

不,是我沒有錢。

相比於害怕失去自由、遇不上對的人這些小事來說,經濟實力跟不上生活需求,可能更像擋在婚姻殿堂門前的一座大山。

網友@李家大樹,就曾經在微博上講述過自己的故事:

每次只要一回家,就會被催婚,還會被各種安排相親對象。

實在有一天受不了的時候,就羅列一份清單,看完清單以後,家裡人後來對他結婚的事情隻字不提。

他籠統算了下:

辦婚禮、房子首付、每個月的房貸車貸;

生了孩子以後的奶粉錢、幼兒園、興趣班;

夫妻兩個人日常開銷、逢年過節孝敬父母。

每年下來,多多少少十幾萬。

這些,就憑自己目前兩萬多的工資,能夠讓自己的生活勉強富裕一些好說。

當一大家子都要被養活,以他目前的水平,一切都是天方夜譚。

單身人群突破2億:“我們真的不敢結婚”

結婚?成本太高。

如今,有人統計在北京上海等城市,一套三居房子通常在500萬左右,即便三成首付,也需要150萬!

在成都,結一次婚,車、房、婚宴等一系列算下來最少需要148萬。

拿深圳來說,據報告統計,深圳結婚娶妻成本高達210萬元。

但在這樣一個一線城市裡,其人均的收入也僅有8500元。

所以,人間已經很不值得了,徒增生活的重壓,只會讓日子越來越難熬

當然,也會有人說,現在都已經提倡裸婚了,房子慢慢買,車子也可以不要。

可是別忘了,有情飲水飽的理想狀態,談戀愛還好,但是涉及婚姻,畢竟有“貧賤夫妻百事哀”這句話在前。

誰又想讓自己的另一半,結婚之前瀟灑快活,結婚之後,被金錢捆綁。

因為不想結婚以後,面對下個月誰來繳納房貸而吵架;

因為不想買一件衣服,因為超出了預支就鬧矛盾一發不可收拾;

因為不想KTV去不起,電影院都不敢去,不想買個新傢俱都要借錢,生個孩子都在出租屋裡;

更不想孩子上不了好的興趣班和國際學校,從起跑線上就落後於別人。

就像《北京愛情故事》裡說的:

單身人群突破2億:“我們真的不敢結婚”

“沒有物質的愛情是不存在的,因為物質和愛情是密不可分的,是緊密相連的。”

在這個光怪陸離燈紅酒綠的時代,身無分文愛的天轟地裂的畢竟是少數,當熱情消減,理智比感情可靠,麵包會比愛情,來得更重要。

可是現如今步入中年的90後,大多隻能用麵包,滿足自己的溫飽。

“有情飲水飽”只是年輕時掛在嘴邊的文藝句子,真到了婚姻裡,柴米油鹽哪一樣都要錢。

愛情沒有辦法保障生活一路順風順水,物質才能。

當你輕飄飄地談論婚姻的時候,永遠都體會不到,每句風花雪月落到實處的艱難。

而這也讓越來越多的人,對婚姻,望而卻步。

05

所以,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不想結婚了?

用李宗盛在《晚婚》裡有句詞很好的詮釋就是:

“往往愛一個人有千百種可能,滋味不見得好過長夜孤枕。”

如果說二十五六之前還在面對婚姻的邊界線百轉千回、猶豫不決,那麼二十五六之後再面對婚姻,層層疊嶂早已讓人沒有了跨過去的勇氣和慾望。

那個期待愛情的小丫頭,在一段感情裡撕心裂肺之後就為自己,偽裝了厚厚的保護殼。

那個婚姻當做愛情的昇華和保障的姑娘,最後在慘烈的現實面前輸得一塌糊塗。

連那個想著婚後勤儉持家、努力成為賢妻良母的女人,最後在喪偶式育兒裡日益接近崩潰的邊緣,一點都沒了本該這個年齡意氣奮發的樣子。

就像《失樂園》寫道:“無論什麼樣的愛,只要一結婚,陷入了日常生活,便馬上會流於惰性,逐漸消磨下去。”

無論是心存期待還是滿懷期望,最後的落腳點,似乎都逃不過“失望”二字。

所以,後來的我們,總能在身邊看到越來越多的單身人群,總是能聽到越來越多不想結婚這樣的言論。

畢竟連張國榮都說:

“在這個濫情頹糜的遊戲時代,在離婚率居高不下的今天,一紙婚書又能代表著什麼?又有多少對夫妻任憑親情沖淡了愛情,摸著對方的手如同左手摸右手?”

因為好像無論怎麼選,我們都無法逃避婚姻裡的那種不堪。

婚後男人大多油膩,不僅做不到體貼關懷,還整天想東想西。

而那些會做飯懂浪漫會疼人的老公,就像視頻裡的機器人一樣,根本就不存在。

那個當初口口聲聲對你海誓山盟的男人,婚後隨時都有出軌的可能。

當初說你在他心裡最好看的男人,可能在你生完孩子以後就嫌棄你又醜又胖。

當初說什麼都聽你的那個男人,保不齊哪一天就會因為旁人的煽風點火對你產生懷疑。

就連你放下一切什麼都不要死心塌地跟著對方,也要賭上十年如一日窮困潦倒的苦澀日常。

《一夜驚喜》裡有句臺詞:“婚姻是女人塑造男人的過程,再加上一個失望的結局。”

如果把後半生的幸福都賭在婚姻或伴侶上,多半會失望。

之前聽過一句話,“副駕駛的座位再好,不如自己手裡握著方向盤”。

其實,握在手裡的,才是最可靠的安全感。

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在不計付出卻一無所得,被對方,被生活弄得傷痕累累的時候,才真正明白,真正的安全感都是自己給的。

與其期待“靠一份愛情,無憂無慮一輩子”,不如自己成為自己的依靠。

所以,我很少跟朋友說,這個男人婚後一定會是個好老公。

我說的最多的是:“結了婚也要保持單身力,幸福和安全感,千萬別都指望別人。”

越長大,就越明白,依賴別人,終究不能長遠,因為人心易變。

自己給的,才叫安全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