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蝎子如何正确的处理各种疾病并合理的淘汰掉病蝎

在养殖蝎子的过程中,避免不了会有部分病蝎需要被淘汰掉。在蝎子的多种疾病中,关节炎是养蝎子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疾病,也是最难解决的一种疾病。我们就以蝎子的关节为例,结合我个人的经验跟大家详细交流一下,哪种病蝎需要被及时地从蝎池里挑出来并淘汰掉,哪种病蝎可以不用淘汰,以及病蝎怎么从蝎池里分离出来和被淘汰后的蝎子如何去处理。

养殖蝎子如何正确的处理各种疾病并合理的淘汰掉病蝎

育肥的蝎子,这种是黄货

蝎子在关节炎前的感染期要及时预防

以前给大家讲过,蝎子在得关节炎之前有个感染期。其实蝎子在感染期,只是有要得关节炎的征兆,这时候还算是上已经患有关节炎。所以处于感染期的蝎子完全没必要淘汰,只要找到感染的原因并及时的预防和控制,就能避免关节炎的发生。当然,蝎子的关节炎主要在于前期的科学的预防,之所以给大家提出感染期的概念,是让大家在蝎子要得病之前能及时作出补救措施,避免蝎子患上关节炎。

其实不只是蝎子的关节炎,蝎子的很多疾病都在于提前防控。怎么在蝎子患关节炎之前就辨别出来并及时的预防,以前在蝎子养殖行业里都是技术空白,后来我在实践中发现,即将患关节炎的蝎子,可以通过搓爪子这一动作提前观察出来并预防控制。我总结的这些经验都给大家分享过,所以在这不再重复了。对于关节炎具体感染的原因,以及怎么去提前辨别和预防等等,大家可以看下我以前的文章里面

养殖蝎子如何正确的处理各种疾病并合理的淘汰掉病蝎

蝎子患关节炎后,爪子从关节处断掉

患有关节炎前期的蝎子,病情完全可以被控制

蝎子患关节炎后最明显的症状,就是在蝎子的关节处会出现由病毒感染所导致的黑色斑点,黑色斑点的变化是一个由浅到深过程。我们说的关节炎前期,是指黑色斑点在关节处刚出现,这时候黑斑还不是很明显,还没伤害到蝎子的关节(也可以理解为,黑斑只是在皮肤表面,还没深入的关节里面)。

以前在蝎子养殖行业内,有一种公认的说法,就是说蝎子一旦得关节炎,就无法治疗。其实我发现,蝎子在关节炎前期,虽然关节处有黑色斑点出现,但不会影响关节的活动。这时候如果能及时、正确的治疗并控制住,黑色斑点就不会再继续加深(但黑点也去除不掉),治疗后不会继续恶化,也不影响蝎子的正常活动。

所以关节炎前期的蝎子并不需要立即淘汰掉,只要及时的治疗后,不再继续加重,就不会影响它的正常捕食和活动。

养殖蝎子如何正确的处理各种疾病并合理的淘汰掉病蝎

健康的母蝎优选出来留作种蝎,这是我养殖的黑货

关节炎后期的蝎子不适合留作种蝎

我们说患关节炎后期的蝎子,是指蝎子关节处的黑色斑点已经变的颜色很深,而且有明显的凸起(由黑斑变为黑色的疙瘩),这时蝎子的关节已经不能灵活的活动,严重的在关节处直接断掉。从蝎子的爬行动作上,也能明显看到蝎子爬行时有一瘸一拐的现象,病重的蝎子拖着爪子爬行。但关节炎不会导致蝎子直接死亡,有的蝎子严重到爪子都断了四五条,还会在蝎池继续活动(爬行动作异常)。

正是因为蝎子患关节炎后不会立即死掉,所以在很多人看来,只要蝎子不死就不舍得从蝎池里挑出来淘汰掉,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之所以说患关节炎后期的蝎子必须被淘汰掉,是因为这种蝎子已经失去价值了,而且以目前的技术,关节炎后期的蝎子根本没法治愈。

大蝎子在关节炎后期是没法治愈的,我们说的大蝎子是指成年后不再需要蜕皮的蝎子。只要大蝎子关节处黑色病斑形成后,就没法给它消除掉,对于已经病变的关节,最多也只能让它不再继续恶化。就是已经瘸腿的蝎子,没法再给它治疗好,最多能让腿瘸的不再厉;当然已经断腿的蝎子,更没法把腿给它接上。所以患关节炎严重的大蝎子,即使临时不死,但由于爬行不便,它的捕食能力下降,到最后大都会饿的肚子瘦扁而死亡

我们养大蝎子的目的,就是为了育种并从中优选出种蝎,如果不是为了育种的需要,养到成年的蝎子早就被作为商品蝎卖掉了。患关节炎的大蝎子后期都瘦弱无力,肯定不适合留作种蝎;即使有的蝎子临时还很有活力,但由于爬行不便,也会在交配期、繁殖期影响交配的效果。

所以对于患关节炎严重的大蝎子来说,都没有留种的价值,这种蝎子一旦发现,就即使淘汰掉作为商品蝎处理。

养殖蝎子如何正确的处理各种疾病并合理的淘汰掉病蝎

这是我用高倍电子镜拍的蝎子关节炎

关节炎后期的小蝎子不能顺利蜕皮

我们说的小蝎子是指二到六龄蝎,也就是所有还需要蜕皮的蝎子。小蝎子患关节炎的情况跟大蝎子有区别,首先说

小蝎子在生长过程中一般不会像大蝎那么容易得病,再者小蝎子在得关节炎不是很严重的前期,可以通过蜕皮后自愈。但对于得关于炎严重的小蝎子,也是没有再继续养殖的价值,也必须及时淘汰掉。

患关节炎前期的小蝎子,由于黑色斑点只是在皮肤的表面,没有伤及的关节里面,既不影响它的活动,也不会影响它的捕食,所以只要不是继续感染的情况下,他会和正常蝎子一样蜕皮。由于被病毒侵害所出现的黑色斑点,只是停留的皮肤表面,所以小蝎子在蜕皮后,黑色斑点也就随着外层表皮被蜕掉了,蜕皮后的小蝎子,会继续长出崭新的外壳,在关节处也看不到任何痕迹。

但如果是关节炎后期的小蝎子,就没有那么幸运了,由于黑色斑点已经深入到关节里面,导致它不能灵活的活动。这就会严重影响到它的捕食,有的在蜕皮之前已经被饿死。有的小蝎子即使到最后能蜕皮,但在蜕皮的过程中,当蜕到病变的关节处就会被卡住(就是得关节炎的那地方腿蜕不下来皮),有的即使能蜕出来,整体条腿也会变为畸形(有的是钳夹畸形,钳夹关节处也会得关节炎)。

所以,无论是大蝎子还是小蝎子,只要是关节后期的蝎子,一定要及时从蝎池里挑出来并淘汰掉。如果不从蝎池里及时挑出来,最终还是会死在蝎池里。也就是说这种蝎子早晚都会死,如其让饿死或者饿瘦了再挑出来,还不如早挑出来作为商品蝎处理掉。

养殖蝎子如何正确的处理各种疾病并合理的淘汰掉病蝎

蝎子蜕的皮上面也能看到关节炎留下的黑色斑点

设计科学合理的养殖垛体,及时发现并分离出病蝎

我们知道,蝎子关节炎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关节处有黑色的斑点,但是仅凭这个症状,即使有个别患病的蝎子,也很难从数以万计的蝎子里面被观察出来。其实无论是关节炎,还是消化不良、斑霉病、干枯病、黑腐病或者蝎螨病等等,只是蝎子在得病的后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尾巴拖地、爬行缓慢、不归窝并且喜欢在潮湿的地方久留

所以我们根据病蝎的这几个特性,然后科学、合理的设计蝎子养殖剁体。像我们的蝎池里分为上下两部分,剁体设计在蝎池的上面,下面为蝎子的活动空间,同时控制上干下湿,让健康活跃的蝎子都在剁体里,而需要被淘汰掉的病蝎都停留在蝎池底部(就是我说的落池货),这样就很方便发现病蝎并及时挑出来。在这也告诉大家一个技巧,卖蝎的时候先卖池底的蝎子,剁体上的蝎子都是健康的。

蝎子养殖的蝎窝剁体一定要设计合理,比如塔式和曹格板等剁体,是中间往里渗水,首先说这种蝎窝潮湿的理论本来就是错误的,蝎子在潮湿的蝎窝里本来就容易得病,而且即使消毒液都是喷在表面,内部无法消毒预防。在本来就容易得病的蝎窝里,蝎子大量得病后又没法预防和治疗,病蝎又喜欢在潮湿的蝎窝里停留,最后蝎子在蝎窝里死掉,又滋生细菌和螨虫,这样只形成恶性循环。

养殖蝎子如何正确的处理各种疾病并合理的淘汰掉病蝎

这只是畸形的小蝎子,不过没有养活,到三龄就死了

病蝎死亡后会污染蝎池,加剧蝎子得病并形成恶性循环

我们在养殖蝎子时,不管是任何疾病导致的病蝎,还是受伤的蝎子、畸形的蝎子、衰老的蝎子,不管是任何原因引起的,只要在蝎子落池后,爬行时尾巴拖地、有气无力、半死不活的蝎子都要及时挑出来。

很多人只要看到蝎子还没死,就认为万一还能活呢,就放在蝎池里不舍得捡出来,其实蝎子只要到这个状态,都无可救药了,最终还是死亡。

如果不及时把落池的蝎子挑出来,病蝎死在蝎池里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蝎子死后会被黄粉虫吃掉,黄粉虫吃了病蝎后,再被其它蝎子吃掉掉,会形成恶性循环。第二种情况是,病蝎在蝎池里死后变质,死蝎子在蝎池里变质后会滋生细菌、污染蝎池环境,这样只会加剧其它蝎子得病

其实蝎子只要落池后,这种蝎子早晚都是死,如其让死在蝎池里被黄粉虫吃掉,污染蝎池里的环境,还不如趁早挑出来卖掉。当然像黑腐病的蝎子,肚子里已经发黑发臭的那种,就直接扔掉就算了。像患关节炎、枯萎病、消化不良的蝎子,可以放进冰箱里冻上,作为冻蝎子处理,有条件的可以自己加工成干蝎,也可以留着自己吃或者泡酒(只要不变质的蝎子都可以吃)。

如果有的蝎子,觉得还有治疗一下的希望,也要分离到一个单独的蝎池里,把病蝎集中到一起试着治疗一下吧。其实说是治疗,就是死马当作活马医,

蝎子只要达到我说的落池状态,根本就没法治疗回来,不过可以作为实验,用来研究一下治疗蝎子疾病的技术。

养殖蝎子如何正确的处理各种疾病并合理的淘汰掉病蝎

健康的种蝎

所以,我们养蝎子还是以预防为主,所谓“三分养,七分防”,不让蝎子出现各种疾病才是养好蝎子的关键。但如果蝎子得病,我们也要正确判断出,蝎子的在疾病的哪个阶段能治疗,哪些蝎子需要及时被淘汰,也能及时的挽救。

说明:文中的“感染期”和“搓爪子”等很多词,是我自己“发明”使用的,因为目前养殖蝎子方面的资料上根本就没有这些,只是我个人总结的经验,不知道用词是否准确。比如蝎子的“感染期”是否叫做“潜伏期”更准确?“落池”是否有更合适词来表达?关于这些也欢迎大家指导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