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面前看清:你、我、他

#我,無條件寫作#

“宅”在家,這個在平常給我感覺帶點貶義味道的詞,在2019年底給了我不同的生活方式和認知,讓我對人生也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感悟。

疫情面前看清:你、我、他

2019年12月8日據武漢市衛健委發佈的一則通報武漢出現不明原因的病毒性病例肺炎開始,我就有種莫名的警惕感,當時還有一位河南信陽的同事打趣說春節放假回老家,要帶上妻兒去武漢旅遊,因為老家離武漢市非常近,我當時就勸他再持續關注有關病毒的相關報道,看病毒是否有傳染性,再計劃是否合適去旅遊。就這樣無意的幾句交流沒想到驗證了當時我對病毒一詞下意識敏感的擔憂,當然我的這位同事最終沒有去到武漢,他們一家目前也僥倖沒有被感染,人的一生中有太多無法預知的事,就像我們每個人在兩個多月以前無法預知這場突如其來的病毒一樣,那時的我們都洋溢在喜慶當中,在即將到來春節團員的幸福中,但這場突如其來的病毒徹底扼殺了我們所有人的期待。

疫情面前看清:你、我、他


疫情面前看清:你、我、他

為什麼這種災難會發生在我們身邊?

現在回想起來即意外,其實真的就像前文所說的也不意外,因為有些野生動物天生就攜帶這種病毒,而恰恰人性的貪婪和慾望點燃了這顆隨時都可能成為人類災難的炸彈,歷史真的會重演,它離我們並不遠,時時都在我們身邊,什麼時候重演有一部分取決於我們自己,還有一部分取決於老天,相信這次疫情的發生勾起了大多數對於2003年發生的“非典”疫情,相似的疑似病毒,相似的傳播途徑,相似的恐慌和相似的故事。

疫情面前看清:你、我、他


疫情面前看清:你、我、他

為什麼又是我們?

一個在十七年前就經歷過SARS病毒災難的國家,如今歷史再一次重演,到底是天災?還是我們自己自食其果?如果我們每個人再不真正重視這個問題,改變自己的觀念和行為,歷史是否會在不久的將來再次重演?這次或者還有下次,我們以及我們的家人是否還能如此幸運的躲過劫難?

疫情面前看清:你、我、他

為什麼災難來臨後我們才回去總結自己的不足?

我們每個人在社會中、家庭中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擔負著我們應盡的責任,我們瞭解我們的角色意味著什麼?我們的責任有時真的太大,大到不允許我們有過失,不盡責的過失意味著災難。

從武漢的疫情的開始,到疫情經過大概一個月的快速傳播、擴散,從確認感染病例幾例到目前幾萬例速度傳播速度,這中間有我們說不清的相關部分負責人的失責問題和應急處理能力的問題,想想我們自己又何嘗不是如此?在家庭、單位、社會里發生的事,我們盡心盡責的去做了嗎?因為我們是否做到盡責關乎的不止我們自己,還有很多對我們充滿期待的家人,朋友,同事等。盡責,意味著減少傷害,盡責意味著創造更多的快樂和幸福,以後對於每件事都盡心盡責可能是我目前最想對自己說的。在此我們也只能祈禱:希望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疫情面前看清:你、我、他


疫情面前看清:你、我、他


疫情面前看清:你、我、他

為什麼災難來臨時總有人不顧自己的安危挺身而出來保護我們?

最近有經常從一些媒體的相關報道中看到一些各種自私自利和突破道德底線的行為,我很想對他們說一句稻盛和夫先生的哲學名言:“作為人,何謂正確?”因為人如果缺乏倫理道德這種內在約束,那麼不管外部的環境和制度規則多麼嚴密,仍然不能正常地發揮它們的功能。

疫情面前看清:你、我、他


疫情面前看清:你、我、他


疫情面前看清:你、我、他

為什麼有人捨己為人、有人唯利是圖無道德無底線?現代社會的精神文明是什麼?現代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麼?我想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問問自己那空乏的精神和靈魂,存天理去人慾,多聽聽自己內心真正的聲音,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和信仰,只有充實自己的內在擁有健康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才是去往幸福的正道。

疫情面前看清:你、我、他


疫情面前看清:你、我、他

疫情結束以後,我們以及我們生活的環境是否會有變化,會有哪些變化?

看到上圖的疫情防控走勢圖,想必離相對自由的生活空間應該更近了,同時希望這次災難能夠真正的引起大家對於不食野味、野生動物與人類和諧相處的願景,沒了野生動物相信人類也將無法生存。

相信疫情過後不喜歡健身的朋友也會有意識的開始健身,健康才是一切的開始,沒了健康一切都無意義。月光族們也應該開始反思,養成儲蓄的習慣,很多人不是不能攢錢,而是不想攢錢,攢錢就可能意味著降低當時的生活質量,通過這次疫情要懂得儲蓄是為了抵抗人生中部分風險和無常,所以珍惜當下,珍惜每一天。

銘記抗疫英雄,牢記自己使命!

#中國加油!武漢加油!我們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