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飲食文化,餃子趣談,將門八子英雄餃

中國的飲食文化,其顯著的特點之一,就是把某種食品與歷史上的某個人物或事件聯繫起來,演義出一段迷人的故事。反正人人都要飲食,名人吃美食,信不信由你。在餃子名品中,有一款“八寶蒸餃”,相傳就出自唐代名將郭子儀的官府。郭子儀,乃唐朝的護國功勳,三朝元老,戰功益世,在當時的朝廷中享有非常顯赫的地位。當朝的代宗皇帝為了加強與郭家的密切關係,將四公主昇平下嫁給了郭子儀的第六個兒子郭暖。

中國飲食文化,餃子趣談,將門八子英雄餃

有一天,郭子儀正值壽辰之日,八個兒子中的七對兒媳攜孫子孫女前來給老父親祝壽,唯有六兒子郭暖一人前來賀壽,不見兒媳昇平公主。原來,昇平公主雖然嫁到了郭家,但自以為自己是金枝玉葉,沒人敢惹,便以“君不跪於臣前”為名由,不肯前來給公爹下拜祝壽。郭暖因在父母及諸位哥嫂面前失禮,丟盡了面子,便一怒之下,動手打了昇平公主。從來沒有受過委屈的公主哪裡還能受得了,一氣之下,跑到母后和父皇面前告了郭家一狀。

中國飲食文化,餃子趣談,將門八子英雄餃

皇帝也是明禮之人,不但沒有責怪郭家,反而教訓女兒說:你雖為公主,但嫁到了郭家,便是郭家的人,一切禮數當以郭家家規為重,怎麼能擺公主的架子呢。皇帝為了鼓勵郭暖敢於維護禮儀綱常的舉動,予以加官進爵。昇平公主也自知失禮有錯,不僅向公爹道歉認錯,而且夫妻也不計前嫌,重歸於好。這個故事被後人編成了京劇《打金枝》,搬上了舞臺,流傳至今。郭子儀為感謝皇恩,並讚譽昇平公主知錯悔改的美德,特令廚師,以郭家八子為背景,製備一桌家宴,全家吃一頓團圓飯。

中國飲食文化,餃子趣談,將門八子英雄餃

既然是吃團圓飯,自然就少不了餃子。聰明的廚師用海參、海米、魷魚、乾貝、雞肉、蘑菇、木耳、玉蘭片等八種原料,調餡包成餃子,並取名為“八寶蒸餃”。席間,郭子儀見家人團聚,和睦共處,心裡特別高興,當吃到“八寶蒸餃”時,便動情地對夫人說:咱郭家世為將門,今有八子,也是將門有幸,個個都功於朝廷,堪稱家之“八寶”,國之“八寶”,就像這餃子一樣,八寶聚在一起,其鮮無比。

中國飲食文化,餃子趣談,將門八子英雄餃

以後,八個兒子要精誠團結在一起,其力量也是無可匹敵的,為保衛國家獻出咱郭家的全部力量。後來,八寶餃子傳到民間,郭老將軍吃餃教子的故事也隨著八寶餃子傳為美談。八寶餃子,又稱八仙餃子,全國各地均有製作,在山東等地,則相傳是呂洞賓、鐵柺李、張果老、曹國舅、韓湘子、漢鍾離、何仙姑、蘭採和八仙,相約來到山東半島的蓬萊閣下,欲跨海東去。當時八仙為了各顯自己的神通和誠心,每人帶來一種美味,但每種美味的數量又不多,每人一份,不夠八仙所分。

中國飲食文化,餃子趣談,將門八子英雄餃

八仙圖

於是,眾仙人就想了一個辦法,將八種美味合在一起,調和成餡,用麵皮將其包好,成為餃子,用海水煮而共享之。因此餃的餡是八種鮮美的原料合在一起,其味得到相互融合,成為聚眾味於一的美食,風味殊佳。八仙飽餐一頓,便各施神通,越海而去。就在八仙包餃子吃餃子的時候,恰巧被一個身無分文的叫化子碰到了,他躲在閣下,一直盯著八仙的行動,把八仙包餃吃餃的過程牢記在心。待八仙去後,那叫化子便來到仙人聚餐的地方,不料,地上尚有遺落的餃子一枚,叫化子顧不得洗去沾上的泥砂,放到嘴裡就吃,果然鮮美無比,大有香透肌理之感。

中國飲食文化,餃子趣談,將門八子英雄餃

叫化子得此妙法,便借錢於閣下開了一個食店,專門經營餃子。因此餃乃八仙所傳之法,故名“八仙餃”。制餡所用八種原料,均系海中所產之珍品,如此美味,世間罕見,很快引來了無數的食客,前來遊閣的外地人也以一嘗八仙餃為快事。叫化子不久便成了腰纏萬貫的富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