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文學成就,闡發議論的散文,體現了什麼樣的時代特色?

漢代文學成就,闡發議論的散文,體現了什麼樣的時代特色?

秦始皇

從秦朝到西漢,我國古代散文體制逐漸發展完備,秦朝由於統治時間較短留下的文學作品也很少,但其政治上的興衰卻為後世文學家和思想家提供了闡發議論的素材。漢朝的散文大多以議論時政為主,或對歷史經驗教訓進行深入剖析,或對當下社會提出具體的建議,文章結構清晰,語言精闢入理。

漢代文學成就,闡發議論的散文,體現了什麼樣的時代特色?

漢高祖劉邦

漢代最具代表性的兩類散文分別為政論散文和院牘散文。政論散文的代表作家有陸賈和賈誼。陸賈總結秦朝興亡的教訓和漢朝得天下的經驗,寫成了12篇的《新語》闡述天下興亡的道理,獲得了漢高祖劉邦的稱讚。其後的思想家賈誼又將政論散文發展到一個新高度,據記載,賈誼所寫的散文共有58篇。《過秦論》是賈誼政論散文的代表作,分為上中下三篇,從不同角度分析了秦朝之所以失敗的教訓。

漢代文學成就,闡發議論的散文,體現了什麼樣的時代特色?

賈誼

上篇主要總結了秦朝之所以能夠發展強大的原因,例如地理優勢、變法圖強、戰爭策略、苦心經營等。採取了排比和鋪陳的寫作手法,運用誇張和渲染使文章讀起來氣勢磅磷,後來突然筆鋒一轉,描寫秦朝轉眼間滅亡,通過對比給人以強烈的震撼。中篇分析秦朝建立之後政策上的失誤,例如秦王的橫徵暴斂和過於嚴峻的刑罰等。下篇指出秦朝在危急關頭不能自保的原因,除了子嬰的不才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秦朝的暴政已經喪失了民心導致秦王孤立無援。

漢代文學成就,闡發議論的散文,體現了什麼樣的時代特色?

漢文帝

通過這三篇文章,賈誼對秦朝滅亡的原因進行了層層深入的剖析,結構嚴謹,邏輯清晰,精闢入理,是漢初散文的典範。疏牘散文則是針對社會中的某些具體問題而作的散文,通常指出某些社會危機並提出解決的方法和建議,代表作品有賈誼的《論積貯疏》和《治安策》。《論積貯疏》指出國家沒有糧食積蓄的可怕後果,說明積貯的重要性,建議漢文帝重視農業生產和糧食積貯。這篇文章語言簡練,論證透徹,並且情感真摯,漢文帝讀後深受感動,開始重視農業生產。

漢代文學成就,闡發議論的散文,體現了什麼樣的時代特色?

賈誼塑像

賈誼在《治安策》(又名《陳政事疏》)中則系統地闡述了自己的治國主張,論述了當時社會上已經具有的或是潛在的社會危機,並涉及朝延與地方、漢族與少數民族、社會各階層之間的多種矛盾。賈誼還針對每一個問題分別提出相應的對策和解決方法,這篇文章不僅有深刻的政治思想,還有很高的文學水平,被毛主席稱讚為“西漢第一雄文”。除了賈誼之外,晃錯也是西漢著名的散文家。他的《論貴粟疏》在賈誼《論積貯疏》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務農貴粟的主張,《言兵事疏》則在深厚的歷史依據和現實基礎之上,提出了一系列用兵之道,不但有理有據而且切實可行,得到了漢文帝的高度重視。

漢代文學成就,闡發議論的散文,體現了什麼樣的時代特色?

除了政治主題的散文之外,漢代散文還有其他內容。例如劉向的《說苑》記敘了前代各種鐵聞瑣事,並以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的言行為主,蘊含了許多關於國家興亡的哲理。此外還有一些以抒發個人情感為主的書信體散文,例如司馬遷的《報任安書》、枚乘的《諫吳王書》等。司馬遷在給友人任安寫的回信中,痛陳自己的不幸遭遇,抒發內心痛苦、抑鬱之情,並表達了願為《史記》放下個人得失的偉大情操。文中引用了大量的歷史典故,在語言上運用了排比、對偶、誇張等修辭手法,氣勢宏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