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起五落、初心不改,上海第一批汽配商沉浮史


採編| 憶梅

本期採編對象-張漢林先生
配件電商“雲汽配”的創始人
現中國汽車配件經銷商大聯盟(CIAAA)商會會長
凱配貿易上海有限公司(CAAPA)總經理
也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批汽配人

後市場野史的第一篇文章寫了易損件的江湖,故事寫在廣州。

這次就讓我們把目光投向那個被稱為"魔都"的城市上海,說一說上海配件經銷商的風雲變換,上海威海路是一個汽配界和廣州陳田一樣化石級的存在。

本期故事的主人翁,張漢林先生在上海汽配圈有著響噹噹的名號。

從1988年入行,見證了中國汽車後市場行業的萌芽、爆發、迷茫、轉型、和互聯網的衝擊……

採訪過程中張總不疾不徐把一路的故事娓娓道來,這背後是整個華東汽配圈30年的風起雲湧。

五起五落、初心不改,上海第一批汽配商沉浮史 | 後市場野史第5期

故事很長,長到要從1923年的上海灘威海衛路(後改名威海路)說起。

那年中國第一家汽配經銷商,“利華汽車五金行”在這裡開業,誰成想這條不到1.8公里的街道,竟然成了中國汽車後市場配件流通的發祥地,成為了上海和全國汽車工業,及其零部件工業的源頭。

“地球牌”點火線圈就誕生在這條街上。就連上海汽車廠的前身,利威汽車公司也開在這條街附近。

五起五落、初心不改,上海第一批汽配商沉浮史 | 後市場野史第5期

當然,前面的一切都是威海路的故事,主人翁的故事從這裡開始。

1:一起一落

歷史到了1988年,中國進入改革開放的第十個年頭,一個手捧國企 “鐵飯碗”的年輕人,幾經考量後選擇下海做起了汽車配件生意,他的第一家門面就開在威海路上。

這是張漢林先生的第一次轉型。

那時汽車配件還屬於生產資料,完全的賣方市場,也是中國汽車後市場的暴利時代:只要找到貨源,轉手就是可觀的利潤。

中國汽車工業發展史上的重要車型:北京130和上海760是那個時代最常見保有量最高的車型。

張漢林先生的汽配生意就是從這兩款車開始做起。最初是夫妻店,你賣貨我管錢,夫妻二人齊心協力抓住時機,收穫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五起五落、初心不改,上海第一批汽配商沉浮史 | 後市場野史第5期


隨著德國大眾與上海汽車拖拉機聯營公司(上汽集團的前身)合資成立了上海大眾,上海760和北京130也退出了歷史舞臺。

2:二起二落

90年代初上海大眾把零部件銷售中心也開到了威海路上。憑藉敏銳的商業敏感度。

1992年張總做了一個決定;調轉方向做金盃車和商用車的配件,這是張總的第二次轉型

就在這一年,上海雙林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成立。

把時鐘快進16年,到2008年張漢林先生在上海已經擁有7、8家門店,同時在南京和杭州也各開了1家門店,當年的營業額更是達到了1.4個億。

1.4億這個數字,現在看或許並不多大,但是那可是2008年,那年上海的房屋均價不到1.2萬/平米,那年上海內環內還有很多2字頭均價的樓盤……

五起五落、初心不改,上海第一批汽配商沉浮史 | 後市場野史第5期

上海雙林,圖片由張漢林先生提供

3:激流勇退,無限後悔,第三次起落

在上海雙林的巔峰時刻,張漢林先生決定移民,並把上海雙林交給職業經理人打理。

訪談中提及10幾年前的這個決定,張漢林先生流露出些許悔意......

在中國汽後市場開始爆發的前夜,作為公司的創始人離開市場一線,對上海雙林的發展無疑是弊大於利。

直接導致中國後市場的體量在逐年增加,上海雙林的營業額卻在逐年萎縮。這是張漢林先生人生的第三次轉型。

五起五落、初心不改,上海第一批汽配商沉浮史 | 後市場野史第5期

上海雙林,圖片由張漢林先生提供

4:一輩子不著一次互聯網的魔道,都不算完整

國內汽後市場2010年後如火如荼的發展起來,創業創新潮,汽後市場開始嘗試擁抱互聯網

今天數得上名號的互聯網+後市場企業基本都成立在2011年前後。

作為一名老兵,作為一名創業者,2013年張漢林先生和夫人商量後又回到國內,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於是,張漢林先生開始了他的第四次轉型:擁抱互聯網,再次創業。

那一年張漢林先生牽頭投資創立了BtC模式的車大寶,面向C端,主推車輛養護。

在互聯網的風口,項目一度受到資本的青睞。卻由於股東們的意見不一,錯過了引入資本的最佳時機。

覆盤這次創業,張漢林先生直言:“動機不純,純粹為了融資”。

看看老汽配也犯這種錯誤,好多人都會釋然了~~~

五起五落、初心不改,上海第一批汽配商沉浮史 | 後市場野史第5期

上海雙林威海路門店,圖片由張漢林先生提供

互聯網創新企業就像龍捲風,半年時間就足以從巔峰跌落谷底。

車大寶也和當年眾多to B to C toVC的創業項目一樣隕落。

2014年,張漢林先生又牽頭成立BtB的汽配電商平臺雲汽配。這次是踏踏實實認認真真想把項目做好做起來。

開局頗好,2014年底就被一家投資基金鎖定,並於2015年3月簽署了天使投資合同。

2015年上半年,一切看上去都那麼美好,後市場充滿了模式、創業,各路資本到處找項目要投

可短短几個月到了下半年資本市場急轉直下,整個後市場的投資開始急速冰凍,很多創業者猝不及防。

雲汽配的天使投資也折戟在最後一輪競調上……

談及這裡,張漢林先生說:那是掉進冰窟的感覺。

當時雲汽配已有100多號人,後臺開發和項目地推也燒掉了自有的1000多萬現金。

雖然後來仍有小額資本有意投資雲汽配,張漢林先生已心灰意冷,決心退出配件交易

雲汽配做到2016年底也徹底放棄了。

五起五落、初心不改,上海第一批汽配商沉浮史 | 後市場野史第5期

雲汽配成立,圖片由張漢林先生提供

5:迴歸初心

轉機轉機,有轉才有機

雖然經歷了連續的互聯網創業失利,張漢林先生依然在思考行業的發展方向。

2010年左右張漢林先生已經意識到國內打獨斗的配件經銷商模式已經到頭了,接下來要往哪裡走怎麼走呢?

移民,雖然讓他錯過了國內那一波行情,但走出國門後的那幾年張漢林先生深入調研了美國的汽配行業,並認定汽配聯盟會是國內配件經銷商的發展方向,同時汽配聯盟在國內大有可為。

在運營雲汽配的同時,張漢林先生也在和美國汽車後市場零部件聯盟公司(Alliance)溝通接觸,要把美國的聯盟模式引入中國。

幾經洽談6家當時國內頂級的汽配經銷商在2015年成立了凱配貿易(上海)有限公司(CAAPA)。

也是美國Alliance進入中國市場的嘗試。但由於美方一方面對國內的市場不夠了解。

一方面又掌握了公司的決策權,導致凱配的本土化不足,在國內的業務開展並不順利。

五起五落、初心不改,上海第一批汽配商沉浮史 | 後市場野史第5期

CAAPA成立,圖片由張漢林先生提供

張漢林先生想要尋找新的突破口,建立深根中國市場的本土化的汽配聯盟。

於是有了2017年底開始籌備2018年初正式成立的中國汽車配件經銷商大聯盟(CIAAA)。

力爭把真正意義的中國汽車配件經銷商大聯盟做起來,分享,協作,鏈接,融合,這已是張漢林先生的第五次轉型,但更充滿期待。

五起五落、初心不改,上海第一批汽配商沉浮史 | 後市場野史第5期

CIAAA成立,圖片由張漢林先生提供

採編介紹:

憶梅

車型件產品經理、品類運營學徒工

多年混跡於外企品牌

做的了數據分析、管的了產品線、跑的了市場

對後市場行業的人、貨、場充滿好奇的“女漢子”

我有酒,你有故事嗎?

五起五落、初心不改,上海第一批汽配商沉浮史 | 後市場野史第5期

憶梅女士


我是張傑

壁虎汽車 創始人

歡迎和我一起交流更多知識

個人V X:zhangjie201766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