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的“李白”是外国人?草原民族?不了解大唐,就会闹如此笑话

闲来无事,找了点有关李白的视频资料听听,不经意间听到了蒋勋对李白的一段讲解。以前听过蒋勋对《红楼梦》的讲解,觉得此人也许有些美学功底,可惜对《红楼梦》的理解基本停留在表面上,甚至很多基本常识都错漏连连。这次蒋勋讲解的李白再次刷新了我对他的认知。

蒋勋的“李白”是外国人?草原民族?不了解大唐,就会闹如此笑话

讲解大唐诗人,首先就要对大唐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如果没有这点基本功,那就讲不出什么靠谱的内容来。当然了,一段几十分钟的人物讲解,不可能有介绍时代背景的时间,那就只能通过讲解的内容来判断他是否真的足够了解时代背景。

听了蒋勋对李白的讲解,蒋勋不仅认为李白是外国人,且进一步认为李白出身于草原民族。为什么蒋勋对李白会有如此的认知?

蒋勋的“李白”是外国人?草原民族?不了解大唐,就会闹如此笑话

但凡对李白的生平有一定了解,都应该知道郭沫若考证的“李白出生于碎叶城”,蒋勋也正是仅凭郭沫若的这个考证结论就把李白定性成了外国人,这是典型的“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只要对唐史有一些了解,就应该知道从太宗到高宗的几十年,大唐的疆域已经远及西域,并设置了安西都护府,这个碎叶城就是当时著名的“安西四镇”之一,是大唐直接管辖的领土,那么,出生于碎叶城的李白自然也应该是货真价实的大唐子民。

蒋勋的“李白”是外国人?草原民族?不了解大唐,就会闹如此笑话

也许有人会说大唐是一个万国来朝的时代,碎叶城又位处边陲之地,难免会有很多外国人,李白就算是个外国人也没啥不可能的。而蒋勋更是将李白归为草原民族出身,原因仅仅是蒋勋认定了中国人传统儒家文化的内敛性注定不会培养出李白这样狂放不羁的人物。他一再强调只有个性豪爽、能歌善舞的草原民族才能塑造出李白这种“纵酒高歌、豪放不羁”的个性,。由此可见,钻研美学的蒋勋对中华历史文化的了解实在是有些可怜。

蒋勋的“李白”是外国人?草原民族?不了解大唐,就会闹如此笑话

首先,儒家在中国文化体系中虽然长期占据主流,但即使在传统文人的心中,也并非只信奉儒家,李白亦儒亦道亦侠,王维则是佛教信徒,而文人中最信奉的还有“酒”教!饮酒高歌本就是很多文人欣赏的一种生活方式,哪怕是专心信奉儒家的“诗圣”杜甫也是“酒教”信徒,更创作了“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放好诗。

其次,退一步讲,儒家即使是主流文化,但宋朝之前的儒家和宋朝及宋朝之后的儒家确有天壤之别,作为孔子高徒的子路既是儒生,也是武者,李白更是“仗剑走天涯”的不朽文人。从前文武双修的文人到了宋朝则渐渐沦为“手无缚鸡之力”的柔弱文人,文人的诗歌中也渐渐没有了大唐诗歌中的那份阔大气象。

蒋勋的“李白”是外国人?草原民族?不了解大唐,就会闹如此笑话

在李白所处的辉煌盛唐,汉人们有着比草原民族更强烈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文人雅士更是高高在上、自信爆棚的存在,虽然李白只有一个,但李白的同路人在当时的名士中比比皆是,贺知章“金龟换酒”,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王翰“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大唐文人的那份豪情岂是蒋勋蒋先生可以揣度的。

解读历史人物,就要用“历史”的眼光来解读。一旦脱离了历史,就变成“家长里短”式的调侃,虽然听起来很接地气,但却实实在在误导了普通大众。蒋勋对李白的解读或许有点美学价值,但真的没什么干货,当作背景音乐尚可,当作学习资料就有些难为蒋先生了。


感谢阅览《明境国学》

您的关注转发是我持续发文的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