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一书读后感

花了几天时间,把《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这本书读完了。


这本书是通过一个公众号主的推荐买来的。这本书的书名乍一看上去好像是教师这个领域的人读比较合适一样,其实只有读过之后才会发现,它不仅适用于教育领域,几乎都适合去读。


里面的内容浅显易懂,用比较简明的风格把一些理论知识阐述得特别清晰,让人看上去不会特别困难。


说下这本书里面都讲了哪些内容吧。


由于书名是《为什么么学生不喜欢上学》,书中的论述大多都是以学生来展开的。不过我们在理解或者生活实践的时候,可以把自己迁移成书中的学生,书中所讲述的大部分知识和所教授的实践方法都是适用于生活中的。


在谈论到学生这个群体时,我想大家共同的语言可能就是“有些学生上课怎么都做不到专心听讲”、“给学生搞题海战术,也不知道到底是不是正确的”、“有的学生看起来比较聪明、有的学生不太聪明”、"让学生听个课好难,但打游戏不用教就玩得飞起......"等等诸如此类的话题。


针对这样的话题,这本书从我们大脑思考的机制来展开,讲述了我们的大脑是如何思考的。其中这里面有趣的说法是:大脑不是用来思考的。我们的好奇心是天生的,但如果要持续性的保持好奇心,那就要保证挑战的内容不是特别难,一关一关的克服,才能一直挑战下去。这个道理讲起来有点像打游戏,只有不断地升级打怪,才能往前冲。也像嗑瓜子,之所以停不下来,就是因为嗑瓜子会给我们带来不断的成就感,所以一旦抓一把,接下来就会嗑个不停。


然后讲到了大脑在学习时,所需要的背景知识。一个学生学习的好坏,不仅跟老师所讲的知识点有关,可能也跟这个学生之前所接受的相关的背景知识有感。背景知识越丰富,学习起相关的知识就越容易。


但是如何学习新知识呢?对于抽象又枯涩的内容,就像学生上课一样,很难记住所讲的知识点,这里就说到了,关于在讲授知识时,把这些知识通过故事的方式来传授的重要性。


好的故事是吸引人的,也是会加深学生们的印象的。但需要以正确的方式来引导到所要传授的知识点上去。


故事性的内容更容易被记住。这也就聊到了为什么学生对游戏、广告的记忆比书本的记忆更深刻,我们大脑记住的到底是什么?是有趣的、能够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场景中的知识。只要能唤起学生的相关背景知识,这个新的有趣的内容就容易被记下来。也就是说参与过思考的记忆,才会被大脑所记住。


思考是记忆的碎片。还有关于大脑工作的区域,这个区域,我的理解就像是硬盘容量。大脑的硬盘空间是有限的,有些人之所以能思考得比较深入,看问题比较深刻,是因为他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像打包分区一样,加工整理了下,在遇到问题时,随调随用,而且不占大脑太多的空间。


这些拥有超高思考能力的人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真传一句话:刻意练习。大量的刻意练习,能够让所练习的这项技能越来越娴熟,越来越趋于习惯性。


比如我们学习骑自行车。刚开始学的时候,肯定是摔过跟头吃过苦头的。但经过一遍又一遍的练习之后,就会掌握这项技能。那些专业的运动员,经过大量的练习,会让一项基础的动作做得比常人更加娴熟。


基于这一点,学生是需要大量的做习题,来实行题海战术的。只有经过刻意训练过的大脑,才能在遇到各种各样的习题时,能够立即分辨出每个题型不同的考点。


基础性的练习,是最重要的。


但让学生一开始就像那些拥有非凡思考能力的人的思考方式去思考是不现实的。因为那些人们已经在岗位上经历过大量的刻意练习,拥有了很多的经验。但学生仅仅拥有这项知识的描述,即使看到的是同一个问题,但着力点也是完全不同的。


这个时候,就要去鼓励学生不断的在大量练习这方面努力。而且要学会面对失败时要拥有的心态。一次失败决定不了永久性的结果,想要成功就要不怕面对失败。


除了学生,老师、甚至我们各个不同岗位的人,对于大量练习这个动作,都是需要的。写作写得越来越好,是通过大量练习练出来的、游泳游得快,是通过大量练习练出来的、销售业绩高、也是通过与客户大量打交道磨练出来的。


我们想要拥有非凡的能力,就要付出非凡的努力,只要坚持,一定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功有所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