階層容易跨越嗎?獻給不想窮下去的你


導演鄭瓊從2009年起,用了6年時間,跟拍了三個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從學校步入社會,尋找各自人生出口的故事。


階層容易跨越嗎?獻給不想窮下去的你


在這部名為《出·路》的記錄片中,互不交集的三個人給我們展示了不同階層的命運之路 。

(如果你看到最後的話,會發現我們有一個職場交流群。群是免費的,但是謝絕廣告和水聊)


  • 甘肅會寧,大山深處的女孩馬百娟


2009年,來自甘肅大山深處的小女孩馬百娟,在家呆到10歲,直到野鵲溝小學的校長反覆出面遊說,她才背上了書包,去到只有5個學生的小學唸書。


階層容易跨越嗎?獻給不想窮下去的你


馬百娟在日記裡寫道:“長大後去北京上大學,然後去打工,每個月掙1000塊,給家裡買面,因為面不夠吃,還要挖水窖,因為沒水吃。”


但2012年,唸書不到3年的馬百娟就輟學了。父親認為“上學要打工,不上學也要打工,為什麼要上學?”


2014年,16歲的馬百娟,家裡安排嫁給了表哥。現如今她在表哥工作的陶瓷廠勞作,日復一日吸著粉塵,陶瓷廠就在她當年退學的小學隔壁。


  • 首都北京,嚮往自由的北京女孩袁晗寒


“一代搞製造,二代搞金融,三代搞藝術。”雖然不完全吻合,但粗線條地勾勒出了袁晗寒的家庭軌跡。


父親從事房地產,母親覺得她有藝術天分,鋼琴、舞蹈、美術班輪著上了一圈,袁晗寒最後選擇了美術,進了央美附中,這是全國學藝術的小孩,努力擠破頭也想進的一所高中。


但2009年,在北京家中的鞦韆上,袁晗寒晃盪著,輕描淡寫地告訴導演她選擇休學了。


階層容易跨越嗎?獻給不想窮下去的你


輟學後,她騎著自行車,轉悠到南鑼鼓巷,一眼看中一間鋪面,兩萬元租下了這個鋪子。


導演問媽媽為什麼要給2萬,讓她去做一件打水漂的事,媽媽回答說“就當交學費了。”


小酒吧沒開多久就倒閉了。


2012年,袁晗寒在德國杜塞爾多夫就讀藝術方向的碩士。


全世界頂級學者藝術家來這裡講學、開講座,很多人夢寐以求的資源,袁晗寒並不當一回事。她不愛去畫室,一進畫室就感覺胃疼。


很多時候,她會去魏瑪和朋友玩,用菸草作為消遣,對著歌德和席勒的雕塑,講著漫無邊際的話。


2015年,袁晗寒從德國回來。


德國讓她感覺像一個發展到頭的養老國家。雖然生活總是漫不經心,但她還想回國折騰一下,“看看國內這個環境需要些什麼。”


同年,她在北京註冊了自己的藝術品投資公司,自己擔任CEO。


像當初那個酒吧一樣,家裡人並沒有指望她事業成功,她自己喜歡就好。


  • 湖北咸寧小鎮,高三複讀生徐佳


2009年,小鎮青年徐佳開始了他的第三次高考。


兩年前的一天午後,吃完飯的父親開著親戚的大卡車,連人帶車栽下山去。因為那次事故,徐佳和媽媽、弟弟現在侷促在一間十幾平米的出租房內。


為了完成父親的遺願,第二次高考失利後他又一次選擇了復讀,天未亮就起床從出租屋趕往學校,在被書本、試卷圍起的課桌上緊繃著臉備戰他的第三次高考。


階層容易跨越嗎?獻給不想窮下去的你


這一次,他終於考上了湖北工業大學。


2012年,剛到大三,徐佳就開始關心工作。他在互聯網上海投了簡歷,反饋寥寥。


幾經輾轉,徐佳把自己“賣給“了中電技術——工作難找,徐佳和他的同學們沒有太多選擇餘地。


完成母親的心願後,他沒有感覺鬆一口氣,反而有些心裡空落落的。“一下子把自己賣出去的感覺。”


工作是他焦慮的開端。


現如今,徐佳還在當初的電力公司工作,大學、工作、結婚,這個農民工的孩子,從一開始就知道自己只能比別人走得更穩。


現在,他在武漢有了房子車子,摸上了一點點中產的邊,足以讓母親在村裡人面前挺直腰板。


1 、普通人面臨的先天限制


選錯對袁晗寒來說,不過是一次試錯,一次經驗的積累,是下次再來的起點;


但對徐佳來說,選錯會是萬劫不復的終結,因此他的每一步都走得小心謹慎;


對馬百娟來說,她甚至連選錯的機會都沒有,因為她從一生下來就沒有過選擇權。


袁晗寒和馬百娟都是少數的,社會上更多的是像徐佳一樣的普通人:有著向上的機會,卻也面臨著各種先天的限制。


1)昂貴的試錯成本


袁晗寒高中輟學,依然可以到德國念一個碩士;但一個普通人高中輟學後,很大可能就是初中學歷了。


袁晗寒開的店、辦的公司倒閉後,依然可以再開一個店、再辦一個公司;但一個普通人生意或創業失敗後,可能就一屁股還不完的債了。


羅永浩老師還可以“賣藝”還債,更普通的人連“藝”都沒得賣,只能靠賣體力還債。


所以,對普通人而言,試錯的成本昂貴得過於奢侈。


2)匱乏的起步資金


袁晗寒17歲高中輟學時,到街上轉一轉就可以決定租下一個鋪面。


王思聰出來創業時,王健林可以隨手給5個億,說虧了還可以再給5個億。


但普通人積累人生的第一個100萬(只是王健林口中“小目標”的1%,王思聰起步資金的0.5%),少則要三年五載,多則要十年以上。


3)很少的社會資源


萬科創始人王石,在分享他白手起家經歷時,會說他的第一桶金是靠做“倒爺”,通過倒賣玉米得來的,這讓他賺了300萬元。


“倒爺”是上世紀80年代,國家在從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過程中,利用計劃內商品和計劃外商品的價格差別,在市場上倒買倒賣有關商品進行牟利的人。


這個業務的關鍵是要能拿到計劃內的批條,對普通人而言,是不可能有這樣的社會資源的,也就難以有像王石這樣“白手起家”的機會。


4)平凡的個人天賦


中國工程院院士潘復生,自小家境貧寒,家裡是全村最窮的,5口人擠在12平米的一間磚瓦房裡。他跟弟弟小學上學的學費都是一位童老師先墊付,學期要結束時才還得上。


但潘復生院士在非常簡陋的學習條件下,邊做高中代課老師邊考上了大學,而且19歲就大學畢業,年僅30歲就破格晉升教授。


普通人是很難有這樣的學習天賦的,普通人更多是像徐佳一樣,拼了命才考上了一所大學。


正是因為試錯成本的高昂,經濟資源、社會資源以及個人技術文化資源的不足,普通人基本是不可能複製市面上絕大多數的成功故事或勵志故事的。


對普通人來說,堅持是緩解這些先天限制的唯一可靠的倚仗。


2、堅持對普通人的三大價值


堅持會給普通人帶來三個核心價值:


1)價值一:減少犯錯成本


職業發展中,犯錯的成本主要發生在目標切換之時。


如果堅持追逐一個目標,那麼犯錯的概率就會大大下降。


像徐佳,堅持高考三年,畢業後又長期堅持在同一家公司工作,所以他在起點比一般大學畢業生低的情況下,反而以更快的速度摸到了中產的邊緣(5年時間在武漢買房買車)。


2)價值二:促進資源積累


普通人無論是在經濟資源,還是社會資源上都是沒有什麼積累的。


時間就是普通人積累這兩種資源積累的最可行路徑。


比如,工作時間長了,就有一定的財務積累了;跟老闆的時間長了,也就構建起信任了。


但如果經常打一槍換一個地方,財富積累有可能運氣好不受影響,但是社會資源的積累就很有限了。


3)價值三:積累個人能力


普通人在學習能力、鑽研能力上無法做到像天才一樣,花更少的時間卻能取得更多的成果。


對普通人而言,是否投入了更多的有效時間在某個領域或某個行業裡,才是拉開彼此專業能力的關鍵。


因此,能在一個領域裡堅持下來的人,成為專家的概率至少十倍於不斷換領域的人。


那咱們這些普通人,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堅持下來呢?


3、普通人做好堅持的四點關鍵


只要做好下面四點關鍵,就可以做好堅持了。


1)關鍵一:感興趣或至少不反感


如果能找到自己感興趣又擅長的工作,那麼堅持下來的概率就會非常高了。


不過這是一種理想態,可遇不可求。


我們最保底要做到的是,選擇自己不反感的工作,以避免將意志力浪費在抵抗厭惡感的自我損耗中。


比如,自己有道德潔癖,看不慣對他人的虛假奉承,如果你是這樣的性格,就不要勉強自己去選擇銷售類的工作。


2)關鍵二:不斷設置更高的目標


20年呆在同一家公司做財務,有人混成了老會計,有人成了CFO,這其中的差別是什麼呢?


長期做一件事或呆在一個地方,可以是堅持,也可以是混日子。


兩者的核心區別就是:

  • 混日子是重複再重複地做熟悉的事,時間在流逝,但經驗沒增長
  • 堅持則是不斷完成挑戰越來越高的事,經驗隨著時間在不斷增長


因此,你要不斷地給自己設置更高的目標。


3)關鍵三:可持續的身體與精力


其它一切完全相同的兩個人,一個人每天精力旺盛地工作8個小時,一個人只能睡眼惺忪地工作6個小時,十年下來,兩人的差距會不會很大?


肯定會!


這兩個完全相同的人,一個就是作息規律、保持運動的你,另一個就是隨意熬夜、懶得運動的你。


我自己自從參加工作以來,這十五年來,無論是做程序員,諮詢顧問還是創業,每一份工作都需要大量的加班(可能是天生加班的命)。


幸運的是,這十五年來雖然加班多,但身體健康,絕大多數時候也都精力旺盛。


我個人最大的經驗就是,工作再忙也要保持運動和作息規律,這樣才能有堅持所必須的身體與精力。


4)關鍵四:抵制住目標外的誘惑


堅持最大的敵人就是抵抗不住誘惑,被目標之外的誘惑帶偏了方向。


如何抵抗這些誘惑,保持定力呢?有兩個小技巧:


  • 適當降低對身外之物的慾望


遠離物質上的攀比,多提高對個人能力,對最終成就的慾望。


這一點上只要稍微有一點進步,就會比大多數人堅持的時間更長一些。


  • 提高對誘惑動心的門檻


將對誘惑動心的門檻放得更高一些,只要低於這個門檻,自己就不考慮。


比如,以克服自己隨意跳槽的毛病為例。


可以將“跳槽的薪資至少比現在的薪資翻一番”定為門檻,這樣自己不但不會再隨意跳槽,還會逼著自己在現有工作中取得更大的進步以達到薪資可以翻番的條件。


做到上面四個關鍵,我不敢保證你一定能成功,但至少你堅持做好一件事的時間會長於絕大多數人。


4、最後,來一個小總結


窮人跨越階層有多難?


非常難!一般需要我們好幾代人的努力!


所以當我們在這一代看不到出路時,大多數人一直在尋找各種成功的方法和捷徑。


但是我們要明白,身為普通人,一夜暴富、輕鬆成功這樣的機會,其實是輪不到我們的,你看到的成功案例更多是騙子包裝出來的,你遇到這種幸運的概率,比大白天被雷劈的概率都低。


我們唯一能真正倚靠的一個有效手段,其實一直就在我們手邊,那就是“堅持”。


只要能長期堅持做一件事,驀然回首,你就會發現曾經覺得遙不可及的目標已經在你身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