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公里的古運河步道通了!看看都有哪些美景

近日,千里運河、獨此一環,無錫古運河11.8公里的古運河通了,開始無錫人在運河畔高品質的“慢生活”。在這11.8公里的環城古運河,有哪些美景和文化座標呢?現在我們從清明橋歷史街區起步,沿著運河步道慢慢欣賞兩岸風景!

11.8公里的古運河步道通了!看看都有哪些美景

11.8公里的古運河步道通了!看看都有哪些美景

清明橋歷史街區

街區位於古運河與伯瀆港交匯處,以古運河為中軸、清名橋為中心,北起跨塘橋,南到南水仙廟,東起王元吉鍋廠舊址,西到定勝河沿線,包括有南下塘、陽春巷、大窯路、南長街等區域組成,佔地0.44平方公里,核心保護區面積18.78公頃。至今保持著路河並行的雙棋盤城市格局,以及小橋、流水、人家和幽深古巷的江南水城特色,存有歷史建築上百處及九座古橋樑等。其中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4處,市級文物控制保護單位6處,清名橋及沿河建築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古樹名木3株,河埠頭22處,老橋10座。

2010年6月,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被列為“中國歷史文化名街”;2014年,又獲評國家4A級景區。目前,整個街區商業依南長街、南下塘兩條沿著古運河岸線上的老宅而設,以文創產業為主。而在大窯路及南下塘兩側,則依舊保留有大量的傳統江南民居。

11.8公里的古運河步道通了!看看都有哪些美景

南禪寺

南禪寺,歷史上曾號稱“江南最勝叢林”,始建於南梁太清年間,即公元6世紀40年代後期,初名護國寺,後改名靈山寺、福聖禪院等,因地處無錫南門附近,俗稱南禪寺。“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南禪寺包括其中。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南禪寺既有輝煌,又經劫難,多次重建、重修。近代,在太平天國和抗日戰爭中,曾多次遭受毀損。20世紀90年代,無錫市人民政府在原址0.85公頃範圍內,恢復南禪寺和宗教活動。在寺院周圍則興建了商貿步行街市,“以市建寺,以寺興市”,南禪寺商貿城人氣越來越旺。

11.8公里的古運河步道通了!看看都有哪些美景

在大的寺院中,一般建有佛塔,妙光塔就是南禪寺的標誌建築。造塔的因緣是:北宋雍熙年間(984-987年),無錫常遭水患。某日,有異僧至南禪寺掛單,說有蛟龍在此興風作浪,“宜建浮屠以鎮之”,百姓方能安居樂業。為此,邑人朱承福和寺僧捐資募化,建塔鎮蛟。至崇寧三年(1104年),宋徽宗趙佶賜塔名為“妙光塔”。該塔高43.3米,系八角七層樓閣式磚塔,歷經多次劫難。現存之塔,塔基仍為宋代原物,塔身為明正統十四年(1449年)所重建。妙光塔在1926年、1980年都作過大修,1983年列為無錫市文物保護單位。1993年又作修葺。2007年11月1日,妙光塔迴歸南禪寺,隨後啟動重修工程,恢復塔剎原有形制。到了晚上,燈光亮起,聳立於半空中的妙光塔,宛如珍珠塔,佛光普照,令人神往。


北倉門生活藝術中心

無錫是民族工商業最重要的發源地之一,而位於古運河畔的現存規模最大的蠶絲業倉庫充分反映出當年“蠶絲碼頭”的興盛。它是歷史變遷最真實的記錄,是一個城市的年輪與軌跡,重視保護和利用這些歷史文化遺產是一個城市品質與文化的體現。

11.8公里的古運河步道通了!看看都有哪些美景

北倉門蠶絲倉庫在伴隨著運河水靜靜地流淌了近百年後,通過對其有機更新與保護如今又重新煥發出生機來.無錫市崇安區北倉門文化創意產業園由歸國留學人員鄭皓華女士於2005 年9月成立的無錫首個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是在借鑑美國紐約蘇荷(soho)藝術街、上海蘇州河畔藝術工作室和法國塞納河“左岸”藝術家聚居區模式的基礎上,以20世紀20年代江南最大的蠶絲倉庫為基礎,改建為現代LOFT建築,完整保留倉庫原有結構和建築風格,融合了中國傳統的美學元素與現代西方藝術經典,構成園區卓爾不群的藝術風格,彰顯出獨具韻味的情調。.

11.8公里的古運河步道通了!看看都有哪些美景


江尖公園

江尖公園的原址為江尖渚,歷史悠遠、文化底蘊深厚、古建築遺存豐富,是京杭大運河沿線城市中少有的風水寶地。

11.8公里的古運河步道通了!看看都有哪些美景

江尖又是當年無錫米市的重要組成部分。清乾隆進士楊蓮跌有詩道:“萬斛龍驤銜尾開,檣烏檣燕喜徘徊。蜀山窯器名泉酒,個個船來買一回。”詩後原注:“糧艘北上,必集湖尖,置買義興窯器及惠泉名酒。”湖尖就是江尖,惠泉名酒就是惠泉酒。早在北宋時,著名書法家米芾在贈友人的詩中就有“懶傾惠泉酒”之句,由此可知惠泉酒已有1000年的歷史了。它是用雪白的糯米和清白的二泉水釀製成的乳白色的糯米酒,所以又叫惠泉三白酒。當時無錫惠泉酒以江尖出產的最好。與楊蓮趺差不多同時代的曹雪芹,在《紅樓夢》第十六回和第六十二回中都提到過惠泉酒。其中六十二回寫賈寶玉過生日時喝的酒中就有惠泉酒。寶玉有個丫鬟叫芳官,她告訴寶玉道:“我先在家裡時,吃二三斤好惠泉酒呢。”上面說到,惠泉酒以江尖出產的最好。


黃埠墩

黃埠墩,又名小金山,位於無錫吳橋以南、惠山浜口的古運河中心,墩為圓形,面積220平方米,用石砌駁岸,四面環水。島上有寺,香火點點。北為雙河口,南為江尖渚。

11.8公里的古運河步道通了!看看都有哪些美景

清代康熙帝和乾隆帝各進行過六次南巡,每一次都在墩上停留觀賞,康熙把它比做水中的蘭花,乾隆稱喻它是傳說中的“蓬萊”。2400多年前,吳王夫差率兵伐齊時,曾在墩上大宴群臣;楚國的春申君曾在這一帶水域興修過水利,相傳黃阜墩由此得名;南宋時民族英雄文天祥曾兩度經過此墩,在這裡寫下了一首《過無錫》的愛國詩篇;風景之美,明代海瑞,在任應天巡撫時也曾到這裡賞玩,他為環翠樓寫下了“玩山臨水第一樓”的匾額。


西水墩·西水仙廟

西水墩的面積十畝許,因曾是明太子太保秦金宅第的後花園,因此又叫“太保墩”。西水墩與我們開頭講到的黃埠墩,都是大運河無錫古航道的風水樞紐,黃埠墩是“天關”,西水墩是“地軸”。

11.8公里的古運河步道通了!看看都有哪些美景

到了明代末期,西水墩上開始建廟宇,祭祀明嘉靖年間抗倭殉難的何五路等三十六義士。後來這三十六義士附祀至南門外古運河畔王其勤祠堂——南水仙廟,而王其勤作為當年的無錫知縣,同樣以率民抗倭而著稱。這樣,西水墩上面的廟宇,就在清初順治年間,改祀在明天啟元年至四年擔任無錫知縣的水利專家劉五緯,他在任職無錫期間,治水有方,得到了百姓的愛戴,所以被尊作水仙。由於南門外已有南水仙廟,因此西門附近的就稱西水仙廟。該廟在清咸豐十年遭兵火燒燬,同治年間重建,光緒十五年由米商集資擴建,建築面積達11300平方米。當年,每逢六月十一日西水仙生日,這裡都要舉辦盛大廟會,廟裡的內外戲臺同時演戲酬神,運河裡看戲的船隻雲集,那景象就如魯迅先生在《社戲》中描寫的那樣,熱鬧非凡。


薛福成故居

薛福成故居建築群位於江蘇省無錫市崇安區健康路西側,建築面積1萬平方米。薛福成故居始建於1890年,建成於1894年,保存下來的建築有160餘間,建築面積達6000平方米。整組建築氣勢雄偉、特色明顯,體現了清末西風東漸的時代特徵,填補了中國建築史上的空白,有“江南第一豪宅”之稱。2001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1.8公里的古運河步道通了!看看都有哪些美景

薛福成故居建築群除原照壁已拆除、西花園已造廠房、後花園改作操場外,其餘大部分建築如中門廳、橋廳、正廳、轉盤樓、花廳小院、彈子房、傳經樓等基本保持原貌。

主要建築為木結構樓閣、廳堂。該宅院為中國近代社會轉型期的江南大型欽賜府第,在傳統建築基礎上吸取了兩方文化建築風格,具有適於社交活動的園林式開放格局。


茂新麵粉廠

11.8公里的古運河步道通了!看看都有哪些美景

茂新麵粉廠是民族工商業先驅榮宗敬、榮德生等於1900年籌資創辦的,是榮氏家族創辦得最早的企業,原名保興麵粉廠,後改稱茂新麵粉廠,又更名為茂新第一面粉廠。生產的“兵船牌”麵粉當時享譽全國,還曾遠銷英、法等國及南洋各地。抗戰期間廠房被炸,設備受損。

1945年重建,並由榮德生之子榮毅仁先生出任廠長。至1932年,榮氏兄弟已擁有面粉廠12家,紗廠9家,成為當時國內資本最大的實業家之一。

麵粉廠裡的機器運轉一直很正常,直到幾年前才停止了下來,1948年建成的麥倉、制粉車間、辦公樓等,都還存在,榮德生先生使用過的的辦公桌、沙發等物還基本完好。國家文物專家考察評估後認為,茂新麵粉廠是中國民族工商業發源地之縮影,其影響之大、保存之完整,不僅在無錫,在全省乃至全國也十分罕見,完全具備申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條件。無錫市政府和文物單位為了讓舊址更好的發揮作用,在原址成立了民族工商業博物館。

2013年,茂新麵粉廠舊址入選第七批國保單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