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蘇區又一網紅打卡地——蘇州最窄弄堂!就在……

  古城姑蘇,小橋流水,河街並行,煙火氣滿滿的小街小巷承載著光陰故事,然而,很多小巷的故事卻鮮為人知。

  

姑蘇區又一網紅打卡地——蘇州最窄弄堂!就在……

  你知道

  蘇州最窄的弄堂叫什麼名字嗎?

  被稱為“蘇州最窄弄堂”就叫“韭菜弄”。昨天,姑蘇區的一群志願者為韭菜弄換上了新的名牌。

  

姑蘇區又一網紅打卡地——蘇州最窄弄堂!就在……

  韮菜弄位於桃花塢單家橋北,弄堂東西巷貫通,東起河西巷,西至西大營門,弄堂入口處寬80釐米,高約3.5米,弄長128.9米。之所以被譽為“蘇州最窄的弄堂”,是因為巷子最窄處不到70釐米,行人需要半側身才能走過

  

姑蘇區又一網紅打卡地——蘇州最窄弄堂!就在……

  如今,巷子兩邊的牆上長著碧綠的青苔,一眼看過去弄堂樣貌與“韭菜”一名相得益彰,倒是貼切。

  志願者們還通過走訪老蘇州,瞭解它的“前世今生”韭菜弄的前世今生。

  每天從韭菜弄出入的大多數是本地居民和租住這裡的人,不過這幾年遊客多了起來。

  在桃花塢生活了70多年的楊長生說,很多遊客慕名前來打聽韭菜弄,打卡、拍攝寫真照片,很熱鬧,很多遊客還開玩笑,說這是一條能讓人勵志減肥的巷子,因為人胖了,就走不過韭菜弄了。

  

姑蘇區又一網紅打卡地——蘇州最窄弄堂!就在……

  作為老蘇州,楊長生為記者講述了韭菜弄的由來:

  我聽老一輩的說,150多年前生產洋炮的洋炮局舊址就曾經在桃花塢韭菜弄這個地方,後來這裡成了一片荒田,種了成片的韭菜,房屋建在此處形成了一條條融會貫通的小巷弄堂,這條弄堂就有了韭菜弄這個名字。

 

姑蘇區又一網紅打卡地——蘇州最窄弄堂!就在……

  而在《蘇州老街巷文化》一書中,也有對這條“韭菜弄”的簡單介紹,“巷內有荒田專種韭菜,所以稱之為‘韭菜弄’。”

  

姑蘇區又一網紅打卡地——蘇州最窄弄堂!就在……

  不過,附近的居民都反映,韭菜弄的弄堂名牌鏽跡斑斑,字跡模糊,而且弄堂內堆積了不少雜物、垃圾,很可惜。

姑蘇區又一網紅打卡地——蘇州最窄弄堂!就在……

  於是,74歲的老黨員糜春榮、45歲的在職員工朗包良、15歲的學生盧文茜等,作為社區古城保護志願隊的成員一起動手為韭菜弄換上新的名牌。

姑蘇區又一網紅打卡地——蘇州最窄弄堂!就在……

  其實,在桃花塢地區,類似韭菜弄這樣的背街小巷不少藏在古城深處有著耐心尋味的故事。

姑蘇區又一網紅打卡地——蘇州最窄弄堂!就在……

  保護古城小巷,姑蘇區在行動

  今年3月開始,為了更好地保護古城小巷,姑蘇區金閶街道桃花塢社區聯合桃花塢網格化聯動工作站對韭菜弄中的死角垃圾進行了集中清理和整治。

姑蘇區又一網紅打卡地——蘇州最窄弄堂!就在……

  接下來,桃花塢網格聯動站將充分發揮網格化治理優勢,分時間分批次繼續對轄區另外27條背街小巷進行集中整治。同時,桃花塢社區的古城保護志願者專門為韭菜弄定製了2塊嶄新的不鏽鋼烤漆牌,清清爽爽的藍底標識,娟秀的魏碑體白字,很養眼,用實際行動保護古城小巷,擦亮蘇州名片,讓更多的人領略蘇州這座城市的精緻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