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要1500首大众喜欢的新词

宋词复兴,是在中国一千年以来的第一次复兴。宋词复兴,应该以数量巨大,涉及国家,家庭,人的情感等方方面面的大众喜爱的新词,以产生普遍且巨大的文化影响,以促进宋词的复兴。

在北宋和南宋,填词最多的是辛弃疾,一生作词816首。苏轼作词340首,周邦彦作词300首,再加上宋轼四大弟子作词近500首。这近两千首宋词,奠定了宋词体系的基础与精髓。

现在弄出来的宋词历史,其实都是颠倒是非,倒着讲宋词。学术界认可并热捧的苏轼词,周邦彦词,辛弃疾词,都不是宋朝的主流宋词。特别值得指出的是,苏轼以诗为词,周邦颜时间跳跃的词,辛弃疾以之为词,对于当时传统主流宋词的破坏力和影响力都是惊人的巨大,几乎是毁灭性的。

主流宋词的老大,头把交椅是晏殊宰相,现在中国无人提及。宋词近三百年繁华,一千年消亡的经历,对于千年宋词今必复兴的现时,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宋词复兴至少需要1500首大众喜爱,大家皆知的新词。诗词成为协会内部相互评说的小众文化,本身就存在巨大问题。诗词几千年来,都是大众的。

毛泽东的一生,用了二十三个词牌,作了三十四首新词。

作为宋词复兴,数量还是略少了一点。毛泽东的新词是宋词复兴的根本和基础,也是宋词复兴的方向和道路,这是人民的自发选择与决定。宋词复兴,必须有大量的新词,新词的数量不够,影响不充分,宋词无法复兴。现在的中国,必须有人像宋朝的苏轼,周邦彦,辛弃疾那样,敢想,敢写,敢于发表出去。

我们认为,中国文化复兴,讲得有一些太多了,做得有一点太少太少了。讲的道理老百姓听明白了,有的比学者还要明白。现在的问题是干,文化复兴究竟怎么干。当年,苏轼和辛弃疾的非主流宋词,反对声音一浪高过一浪,不像现在这样的被学术界所热捧。

关于新词的格律,就是新词语言的阴阳平衡问题,建议应当宽容和开放。现在网上有格律测试软件,中国拥有天文数字的中学和大学语文与文学老师,他们才是格律方面的顶级专家。中国需要1500大众喜爱的新词,由于新词的格律问题,国家还没有正式出台规定,或者法律。清朝康熙御旨和几个人说一说,都不能作为规定和法律,只有具体的宋词本身说了算。

中国需要1500首大众喜欢的新词


中国需要1500首大众喜欢的新词


中国需要1500首大众喜欢的新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