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传世名作,是书、画、诗词的统一体,怎么看待三者关系?

俏渔妹海鲜


我国有许多传世名画,最著名的无疑是“十大传世名画”,它们分别是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唐代阎立本《步辇图》,唐代张萱、周昉《唐宫仕女图》,唐代韩滉《五牛图》,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明代仇英《汉宫春晓图》,清代郎世宁《百骏图》,除过十大名画,实际上还有许许多多的传世名作,如唐代李公麟《五马图》,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明代唐伯虎《春山伴侣图》,等等,都是艺术瑰宝。

从这些名作可以看出,每一幅画不论在技巧和构图上,还是在立意和境界上,都非常高,体现出来了画家的综合修养,只因为画家在修炼自己的绘画水准之外,对书法、诗词都下了许多功夫,把自己打造成了一个文化素养很高的标准文人。

传统的中国画,不仅看画家的绘画水准,更多的是看画家在诗书画印上的综合实力,综合实力越全面,画出的画就越有味道。

画中的书,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

一个是绘画的用笔,以书法用笔为宗。中国画里,画所有物象,包括山水、石头、花草树木、人物、动物,首先需要用线条去造型,然后依靠皴擦点染的技法,进一步完善画面的质感,再使用线条和其它技法时,都涉及到笔法的问题,国画中的笔法,在用笔上跟书法中的笔法是一样的,如果书法功底不扎实,连基本的造型都很难解决好。

二是画中的落款,完全是书法形式。落款对画面起到补充的作用,是为了调整画面的重心结构和章法布局,特意用到的补充形式。

落款有穷款、中款和长款之分,穷款只是画家签上自己的名字。中款不仅签名,还要写上画的名字,以及签上创作年月日。长款就更复杂了,还要写出这幅画的创作背景,对画面起补充、说明的作用。

不论哪种落款,都要用书法技艺去表现,不会书法,肯定落不好款。

尤其是长款,不但要体现画家的书法水平,还要体现画家的文学修养。

文学修养高的画家,在落长款时,会写一首诗或一首词,或者写一篇短文,更能深化画面的意境。

画中的诗词,除过以落款的形式表现之外,还通常指画面流露出的意境。

人们常说: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优秀的画作,要体现出诗情画意,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国画在营造意境时,在手法和技巧的表现上,实际上跟诗词有许多相似之处,如,留白、象征、隐喻、夸张、对比,等等。只画出一半,剩下一半让观者去思考。

像北宋时期,宋徽宗主持翰林画院录取画师的考试时,出了一个题目《山中藏古寺》,让应聘者用这个题目进行创作。

其中,一名应聘者画了一幅画:山脚下一条小溪旁,两名和尚抬着一只大木桶在舀水,小溪旁边有一条小路,一直通向了山林深处。

很显然,有和尚的地方必定有寺院,只不过山林很茂密,把寺院遮住看不见,但整个画面的意境很符合主题“山中藏古寺”,把诗意的含蓄和画面的含蓄结合得恰到好处,这就是诗画合一的有力体现。

中国画本身就是把诗书画印糅合到一起的综合艺术形式,诗书画印之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越是修养高的画家,越能把它们融合得完美统一,越能表现出强烈的艺术张力。


鸿鹄迎罡


比如郑板桥,诗书画三绝,融合的非常完美。一有幅墨竹是这样题的: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表达了诗人厌恶官场,愤然离去,要远遁江湖的思想,显现的淋漓尽致!如果没有诗,就是几枝竹子,作者的思想根本表达出来。

还有另一幅板桥名作: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乱岩中…把作者的耿介,不畏强暴,不向恶势力低头,都一一表现出来。可见题诗是多么重要,犹如画龙点晴。没有这一笔,整幅作品将黯然失色。

而且题款还能平衡画面,调整作品的单一,使得画面更加丰富等等,那讲究多了。

近代艺术大师,吴仓硕、徐悲鸿、齐白石极其注重题款,溶合的异常完美,精妙绝伦!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所以搞艺术需要杂家,而不是专家!希望有志于此道的朋友,在各方面都下一凡苦功,有助于作品的升华。




杨志勇68


谁说的?唐宋绝大部分绘画就没有题字、题诗。

在画面上普遍题诗是元代的事了。至于三者是否统一,也要从具体的作品来看。有些作品上的题诗是画家写的,可能紧扣画意,也可能风马牛不相及。明代董其昌就厌恶了当时画画必题诗的俗流,干脆就在画上写些毫不相关的诗句。

至于后人题写的东西,不要说和画面是统一体,很多都是在破坏画面。

诗书画印四绝,是明代以后的事了,元明时期能做到诗书画一体的大家,也屈指可数。明代有一帮子画很业余,诗很一般,书法尚可的文人,为了“取长补短”,才斤斤计较于所谓三绝,这样可以打压一批职业画家。明四家中的仇英,画好得不得了,画上往往只写个名字,顶多再加个年份。因此不少文人对他发出“遗憾”之声,但仇英依然是明代伟大的画家。

清代中后期,随着赵之谦、吴昌硕等篆刻大家、书法家参与绘画,诗书画印才真正成为一时的“行业标准”,这一标准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老一辈传统文人画家的离世,到了当代,真正能作诗、刻印的书画家已是古董般的稀缺。

三绝也好,四绝也罢,都是伴随着文人画的发生、发展、衰落而形成的。现在连文人这个群体都消失了,“几绝”这种要求也就不了了之了。试问:当代画家谁出过律诗诗集?





徐榴堂


诗书画乃同源,皆是人性道种之存留,一幅好的作品不管书法绘画或诗词,都会令人荡气回肠。如柳宗元之《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狐舟蓑笠翁独釣寒江雪。

此诗入画,空灵寂阔,回味悠长,用书法书此诗,也别有嗞味在心头。


阳光明贞


中国画更注重神韵,轻于写实。所以由此可见诗之于画,就是最好的解读和注释,一幅传世名画怎能离开一首好诗的注解。那么,书法就更好理解了,好画好诗,字当然要好啦!集中在一起,再加上一枚古朴的印章,那就更加完美了!诗书画章,四者缺一不可啊!





方文Sonny


在古代来讲多数人几乎都会琴,棋,书,画,这里面蕴含了文化的底色,诗词歌赋。不说名作不名作来讲,每一位老艺术家也都是结合文化底色来巧妙的构思艺术作品,你指的名作是出名的名人作品,实际上还有些不出名的艺术家老师们艺术作品也是精彩绝伦,惟妙惟俏的。只不过名气问题罢了。





润欣画锦鲤


1.你是说的传世作品是特指以画作为主,配以题款诗词及其体现出来的书法艺术的集合体。单独的书法作品一般没有画,诗词作品以文字形式体现,也有诗词配画的。

2.书法、画作和诗词,三者统一,自古以来非常少见。实际上,还要加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篆刻印章,四者的完美统一,才能称之为好的传世作品。

3.以上四个方面的要素,很多人只能精通一项,就足以成名成家。两项精通的也比较常见,三项全能的就比较少了,四四如意的基本上要翻江倒海去寻找了。因此,就出现了珠联璧合的作品,就是几个方面各具优势的大家,合作完成一幅作品。包括诗词在内,每一项都是原创的最好。还有,有后代业内名家大腕甚至皇帝等加题款、加上收藏印章等的“加持”,就更是传世佳作中的精品了。



法共体律所联盟刘剑冰


一般情况下名作都是诗书画印统一体,历史上流芳百世的大画家在书法、绘画、诗词、制印等方面都超越众人,甚至颜真卿、岳飞能文能武,赵孟頫,苏东坡能诗能画能诗,唐寅琴棋书画皆精。自古有种说法“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一幅好的作品能够突出地展现作者的某种情怀。以下是本人作品,谢谢大家欣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