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遇到的中国式家庭教育

我遇到的中国式家庭教育

中国式教育,让我想到的第一个词,就是“隔代亲”。

什么是隔代亲呢?

我谈谈我的看法:现在的年轻人在外工作,面临太多的生活压力和经济压力,有时候力不从心,只能把孩子放在家里,由父母照看。在父母那个年代,和我们的年代教育观念差别很大,他们认为只要可以吃饱喝好、不哭不闹,就好了。所以很多时候,孩子一哭便会妥协,摔倒了,便会赶紧扶起来,作业不想写,那就先去玩耍等等,这都让孩子过早的明白,只要自己哭,便可以得到想要的东西。

另一个层面,父母比较偏爱小孩子,有时会觉得孩子的爸妈都不在身边,既然交给自己照顾了,那就要照顾好。好吃的、好玩的,应有尽有,所以也会造成一种溺爱的现象。

也许我不应该称为“隔代亲”,或许叫成“溺爱”会比较的好些吧。

而造成这个情况的年轻父母,却是习惯了在外工作自由的生活,真的把孩子放在身边的时候,也未必有家里的老人照顾的好。

我说说我作为一个女儿兼妈妈的身份,来谈谈我的家庭教育吧。

人这一生中要必须要接受三种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作为一名妈妈,我认为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

家庭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父母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因此会有“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的说法。我曾经看过一遍报道,说孩子出生后经过三年的发育,进入幼儿时期,从3岁……6岁是学龄前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早期教育阶段,这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

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如果把他本人17岁达到的水平算作100%,那么4岁时就达到了50%,4-8岁又增加了30%,8-17岁又获得了20%。

再者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的天然性和密切性,使父母的喜怒哀乐对孩子有强烈的感染作用。

但是就我身边的教育情况来看,包括我自己在内,普遍的存在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喜欢拿别人家孩子的优点跟自己家孩子的缺点去比较。

我家老大在一岁四个月的时候,就放在家里由老人带着。平常我和老公也就是偶尔会回老家待几次,每次老大都不跟我们出门,晚上也不跟着我们睡觉。有时候即使他调皮犯错,我也会比较的心疼,不舍得打骂。每次进行教育的时候,也都是讲谁谁家的囡囡,多么的乖、多么的听话等等。但是相反,他就会变得更加的调皮捣蛋,甚至于和其他的小朋友打架。

等到老大四岁的时候,有一次我打电话给他,他突然说:妈妈,你是我自己的妈妈,我最爱的就是妈妈。

那一刻,我内心很受震动,感动的同时也觉得我之前的教育,似乎对他来说太不公平了。我开始检讨自己的做法,我百度去向许多育儿专家请教如何和孩子相处,他们给我的建议,竟奇迹般的一致,那便是要学会沟通,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教育,让孩子明白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可做、什么事做错了就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但是也要去关注孩子的想法,要去了解他想要的是什么,他关注的是什么。

后来我每次和老大讲话的时候,我都会问他:恩,你的想法可以告诉妈妈,妈妈想先听听你的想法。慢慢的,他变得开始自信,开始学会遇到事情去解决,而不是哭闹。

其实家庭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路程,每个孩子一出生,从他出生的第一时间起,家庭教育就已经在无形中产生了。只有认真坚持专注的家庭教育方式,才会养成孩子持之以恒的性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