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哈尔滨道外区有那么多老建筑?

白奶奶照邢台


隔了两条已经变成温州商业街的北四、北五道街,前往北六道街。在道外区北大六道街上,有很多建于上世纪不同年代的老建筑,与哈尔滨那些繁华的街道相比,这里要静僻许多这里有一个1936年建成的至今仍在使用的基督教会。虽然这栋老建筑的宗教特征并不明显,但建筑中心顶端的十字架确凿无疑地表明了它的身份。

基督教会
基督教会

  这些建筑上的每一个造型、每一个雕花都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意义。道外与道里、南岗为哈尔滨开埠之初即有的三个区,南岗和道里基本是老外们的聚居地,他们开办了银行、商铺、学校、教堂,只有道外区聚集的都是中国的普通百姓。开埠之初,一批有胆识的民族工商业精英,率先在道外开商铺、办实业,置地盖房。道外的建筑,在盖楼时结合了道里、南岗的“洋房”和中国的传统建筑手法,建造成典型的中式“小洋楼”―欧式立面、中式院落,于是这些变成了哈尔滨的建筑经典。

老道外建筑

  【道外第五站】

  沿着路往前走就是北八道街,第一个大院的墙上还依然有着“为人民服务”的五个大字。经过时代的洗礼,它已锈迹斑斑,挂满灰尘。这几个字挂在这里多久似乎已经没人知道,更不会有人记得他为什么挂在这里了!哈尔滨人说,去一次老道外,感觉就像回到20年前,那叫一个老啊!眼前的一幕幕,让我想起了萧红曾说过,“那饥饿无处不在,我的胃里已空了一整天,郎华怎么还不回来?隔壁女人一身华装归来,她对我说:‘你没有去看过今天的电影吗?很是不错呢。’我嘴上对她说:‘并没有’,心里却焦急的等着,只盼着郎华带了食物回来填饱肚子。隔壁家灶火上似是炖着肉,那香味很是诱人。如今,哈尔滨人已不再那般饥饿,但这就是生在那个年代哈尔滨人所经历的岁月。如今旧楼杂院终将被改造成高楼大厦,人们的居住条件会被大幅地改善,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正因为它独有的历史特色,也吸引了众多的剧组来这里拍民国戏。比如同为萧红题材的《萧红》和《黄金年代》就曾在此取景。所有古老的东西注定只能有一小部分真正的精华能被保留下来。

萧红电影
萧红电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