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末年治理湖州的两对父子刺史,后来怎么样了?

前言


唐朝末年的中和四年(884年),在各路诸侯的追杀下,一度杀入两京、登基称帝的农民军首领黄巢终于没能逃脱败亡的命运。


在追杀黄巢的将领中,就有靠趁乱兵变夺权杀害上司上位的徐州感化军节度使时溥的人马。时溥派了一万人追杀黄巢,带队的将领名叫李师悦。


黄巢的外甥林言杀了黄巢,想自首邀功,但才跑出来没多远,自己也成了别人邀功的本钱。


辛辛苦苦平定黄巢的是别人,可最后得到黄巢的人头和皇帝符玺的,是时溥。所以最后论功行赏,时溥成了头功大功臣。


而奉时溥之命献上黄巢符玺的,还是李师悦。老大得了头功,他这个冒头的小弟也跟着沾光。


乱世浪花


光启元年(885年),李师悦以检校工部尚书受拜为湖州刺史。文德元年(888年),加检校右仆射。龙纪元年(889年),加检校司空。


看起来朝廷对李师悦很器重,但这是乱世,朝廷的器重并不能当饭吃,并不止一位大佬看上了他的湖州,比如杭州刺史钱镠就经常来找李师悦聊天。也就在李师悦刚被加检校司空的龙纪元年(889年),宣歙观察使杨行密也没给他面子,上表将池州刺史韩守威调到湖州,并派兵护送就任。


钱镠和杨行密分别是未来五代十国时吴越国和吴国的奠基人,李师悦同时被两位大佬盯上,看起来前途堪忧。但当时,杨行密最大的敌人是自称淮南节度使的军阀孙儒,自身难保之下,在钱镠眼皮底下以韩守威取代李师悦的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于是李师悦又重新过上了安安静静等朝廷表彰的日子:大顺二年(891年),李师悦被加特进。景福元年(892年),加检校司徒,赐德政碑。二年(893年),加防御使。


不知当同一年时溥被诸侯新贵宣武军节度使朱全忠揍得全家自焚的消息传来时,他这位步步高升的前小弟作何感想。时溥非明主,幸我早跳车。


唐朝末年治理湖州的两对父子刺史,后来怎么样了?


不过江浙也不比中原太平多少:乾宁二年(895年),钱镠曾经的顶头上司、治所在越州的浙东威胜军节度使董昌悍然称帝。钱镠劝阻无效,请得朝廷授权为浙东招讨使讨伐董昌。


之前因为参与剿杀伪帝而得到今天地位的李师悦,这一次却选择了支持伪帝,大概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之前为了对抗大敌孙儒,杨行密和钱镠一度结盟。但这时候孙儒已经败亡,杨行密成为了淮南节度使,和钱镠之间的关系又变得微妙起来。此次钱镠讨伐董昌,杨行密也接受了董昌的求助。


反正已经得罪钱镠了,得罪到死也无妨,李师悦和杨行密也建立了同盟。杨行密派润州团练使安仁义攻打钱镠的杭州以为围魏救赵之计,李师悦也出兵相助;他的部将徐淑奉了董昌的命令,率四千余人会合杨行密部将魏约包围嘉兴。钱镠派内衙都虞候方密御敌,未果,又改命武勇都知兵马使顾全武。


孙儒的军队各有一部分分别归顺了杨行密和钱镠,归顺杨行密的叫黑云都,而归顺了钱镠的,就是这个武勇都。而受命御敌的顾全武,也正是钱家数一数二的名将。乾宁三年(896年),安仁义想从李师悦的湖州渡江,在顾全武的抵御下未果。


董昌死便死了,李师悦也没什么心情为他哀伤,董昌死后半年,李师悦突然开始思考一个严肃的问题:当今天下纷乱,藩镇越来越多,有的藩镇即使只治理一个州,也称为节度使了,我作为湖州刺史,是不是也可以申请个节度使来当?


如果在平时,他作为伪帝的同党,不被治罪就不错了,还有什么资格向朝廷讨要加官进爵的好事?可这是乱世,就连伪帝董昌本尊都曾得到了朝廷的赦免,对朝廷来说,恩威并施的“威”字已经形同虚设,相比于诛杀跋扈军阀,显然施恩拉拢更实在、成本也更低。就在董昌败亡前,朝廷还给李师悦加了一个检校太保。


李师悦的申请很快批了下来:准!


唐昭宗赐给湖州新藩镇的军号叫忠国军,显然他想通过这样的拉拢,让朝廷多一位护国忠臣。


但是,李师悦没能等到赐他为节度使的使者入境就病故了,他的节度使之梦只能在儿子李彦徽身上实现了。


白面夜叉


作为盟友,杨行密站出来力挺李彦徽继任。李彦徽曾任绵州刺史,并不是没有为官的经验。


第二年,李彦徽举州依附杨行密。不料此举激怒了衙将沈攸,他趁着天灾之下人心浮动,与钱镠里应外合赶走了李彦徽。


钱镠入城巡视,在婴兰堂题诗:须将一片地,付与有心人。


但是“有心人”是谁呢?是功臣沈攸吗?钱镠一直没有表态,直到登船离去才揭晓谜底:新任刺史就是随他前来的同乡嫡系将领海昌镇将高彦。


天复二年(902年),钱家爆发了武勇都之乱,高彦派长子高渭率军平乱。高渭说今天不宜作战,高彦说救人如救火,还管什么时辰?


于是,高渭战死。


这样,天祐三年(906年)高彦去世后,刺史的位子就落到了另一个儿子高澧手里。


老高当了大约十年的刺史,官至检校司空,封渤海郡公;他为政宽简,惠及百姓,百姓出于感念也总该给小高一些薄面吧。而且有一个战死沙场的大哥作为榜样,做弟弟的能差到哪里去呢?


然而高澧不但差,而且很差,这个“性凶忍”的怪人差到简直突破了做人的下限。


高彦临终时曾经见过僧人若讷,若讷回头就说:高公死了,就该白面夜叉管事了。


高澧下令湖州人三天内都要黥面,也就是在脸上刺字并涂上墨,不然就杀;他自己却在脸上涂涂画画了事,一洗就干净了。最后大家都黑脸了,就他一个白脸;​高澧平时指挥下属的时候,又总是弓着身子仰着头。于是大家都知道老和尚说的“白面夜叉”是谁了,或者干脆叫高澧夜叉精。


唐朝末年治理湖州的两对父子刺史,后来怎么样了?


给高澧上班的人也都知道这位爷不好伺候,每次上班都先和家属诀别。


有一次,高澧竟然召集州吏,问:“我想杀光百姓,可以吗?”


官吏们当然不想陪他发疯,说:“那租赋谁出?选可以杀的杀一些就行了。”


谁是可以杀的人?这当然难不倒高澧。当时他正在强征百姓入伍,三丁抽一,民怨沸腾。


于是,高澧就以设宴犒赏为名,把民兵聚集到开元寺,大开杀戒;有些人得以幸免,纵火作乱,高澧又关闭城门到处抓人,一共杀了三千人。


等钱镠想清理门户,高澧就投靠了淮南,淮南派大将李简来接收湖州;湖州将领盛师友、沈行瑜关闭了城门,没能让其得逞。高澧随军去了淮南,直接当上了节度副使。


从李师悦上任开始,不考虑未能上任的韩守威,湖州一共经历了李氏父子和高氏父子共四任刺史。和李氏父子不同的是,高氏父子没有称过忠国军节度使,大概毕竟是钱家的下属,太高调了和老板平起平坐不合适。

盛师友和沈行瑜自以为有功,都想继任湖州刺史。可钱镠任命的刺史仍然是他的自己人,沈行瑜觉得自己受了骗,愤而杀人,被钱镠清理门户,而不闹事的盛师友则被外放到婺州,以另一种方式实现了当刺史的理想。


钱镠这一次任命的刺史比高彦还自己人:他的亲弟弟钱镖。正所谓,打虎亲兄弟,这下湖州真的姓钱了。但是,亲弟弟是不是一定比外人更可靠呢,咱也不敢说,咱也不敢问。


不过这时候,唐朝已经灭亡,所以唐朝末年湖州的故事其实已经结束了。


唐朝末年治理湖州的两对父子刺史,后来怎么样了?


湖州的前任刺史白面夜叉高澧的故事却还没有结束:在淮南,他实现了技能升级,学会了吃人肉、喝人血。按史料记载,他“嗜酒好侠,杀人而饮其血。日暮必于宅前后掠行人而食之”。


这样的好日子实在难得,难得到已经逐渐失去利用价值的他都察觉不到末日的气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