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影评

“无论走到哪,总有人说,《肖申克的救赎》是我看过最棒的电影。”摩根·弗里曼

上大学的时候,我朋友就告诉我,《肖生克的救赎》很好看,当时我感觉自己只是为了看而看,并不解这部影片的深层意义,我先简单介绍一下这部电影。

《肖申克》是根据美国恐怖小说之王史蒂芬金的小说《丽塔海华与肖申克的救赎》改编的犯罪电影。目前豆辩分高达9.7分,分数还是挺高的。

《肖申克的救赎》影评

肖申克的救赎

《肖申克的救赎》讲述了一个事业成功婚姻幸福的优秀银行家,在人生巅峰时刻遭遇了妻子出轨。同时妻子何情人被人在酒店谋杀,含冤入狱。在监狱中被三姐妹侵犯、被典狱长控制,却从来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最后,成功逃离肖申克监狱,获得自由。其实,我有一个疑问:

  • 海报有什么作用?

01

工具分析

瑞德给安迪的三张海报,其实第一遍我不解这张海报的意义,我个人觉得就是个人的喜好吧,毕竟是男性,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女神。我查阅就资料,找到了答案。

  • 第一张海报,丽塔华·海丽丝是上个世纪40年代的深受大家喜爱的性感偶像,1946年因在电影《吉尔达》中性感美丽而红遍全美,被称为“爱之女神”电影安迪入狱的时间是1947年,正是丽塔·海华丝最受全美喜欢的时候。
  • 第二张海报,玛丽莲·梦露,出道于1946年,成名于50年代,也是那个时代最受欢迎的明星。
  • 第三张海报,拉蔻儿·薇之,这张海报是她的成名作,1966年,在《公元前一百万年》中,凭借影片中野性十足的个人魅力与狂放不羁的动作,获得了大众的好评。

海报在剧中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体现在安迪用来防止被人发现挖洞的行为,还反应了监狱外的时代变迁,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女神。

02

艺术手法分析

艺术手法电影开头采用了蒙太奇的平行对比,镜头交错,一个镜头是在漆黑的夜晚,安德坐在车里喝闷酒,手机拿着一把枪,心中似乎有几分犹豫,镜头一转另一个空间是安德已经在法庭被控方律师指责,蒙太奇手法的运用,将安迪面对妻子的背叛的悲痛淋漓尽致得表现出来,第二个穿插镜头,插入了律师的话外音,表现了安迪当时百口莫辩的窘境,从时间上来看,这样子的安排似乎有些仓促,实在是大师手笔。

03

内容分析

内容上我认为遵循了大众热爱的“煽情主义”

“煽情主义”是指一种渲染色情或描写细节犯罪细节以刺激感官的报道手法。

“煽情主义”以及制作上极其低廉的成本,让黑色电影曾在战后风靡一时,与其说是一张电影内型,还不说是时代的风潮。这类影片往往描述一起犯罪事件与其所造成的道德拷问,来反映个人或社会的现状。

《肖申克的救赎》影评


影片中表现肖申监狱安迪刚进监狱第一天,警车哀鸣,石灰净身,监狱长告诉大家:“你们的肉体是属于我的。”这样的话让人听了毛骨悚然。胖子第一天就被活活的打死,安迪被同性恋三姐妹欺负,强行施暴,三番五次被打伤,这一切对于曾经事业风风光光的银行家安迪来说无异于下地狱。监狱的色调都是黑色的,安迪的内心也是如此般的心情,在影片肖申克监狱外面,你会发现是晴朗的天,强烈的反差,把监狱的黑暗和自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凸显了自由的美好。

04

思考

安德说:“要么忙着活,要么忙着死。”

《肖申克的救赎》影评


《华盛顿邮报》是这样评价这部电影的:“《肖申克的救赎》带来的是恒久不变的真挚友情、百折不挠的灵魂铸炼和生生不息的命运之火。希望不需要热情,热情的希望只是灵魂深处一次不经意的冲动。在监狱里,当生命的过程只能以时间为刻度的时候,任何高涨的热情都只能无可奈何地向失望举起双手,宿命的接受命运的安排。只有内心清澈的人才能看清人生的荒谬,否则,人只有在面对冤枉时委屈和无奈、在面对杂压制时愤怒和狂暴、甚或在平常的环境中寂寞和绝望。怯懦囚禁人的灵魂,希望才可感受自由。强者自救,圣者度人”

在肖申克监狱,犯人的所有行为都会被看管,就像有个人问什么时候吃饭,狱警长霍德林所说:“让你吃就吃,让你拉你就拉,让你放屁你就放屁。”

影片似乎也一直在暗示我们,“体制化”不仅仅在监狱里才会发生。我们在同情那个无法适应新生活的新囚犯的同时,突然想起这不就是我们曾经的自己吗?

《肖申克的救赎》影评


当我们初次在一个新的环境下,面对周围的人,周围的陌生人。自己总是保持沉默,不愿意跟别人交流,以自我为中心,但是我们心里是想和别人做朋友的。时间长了,我们适应了新的环境,与周围的人也建立密切的联系。由最开始的不适应到适应,等到适应之后,我们就像肖申克监狱的大多数人一样已经习惯了固有模式下的生活,我们开始享受舒适的生活,殊不知这样的生活节奏,已经将我们边缘化,不懂得居安思危,是会被时代给抛弃的。

心理学上个温水煮青蛙效应,我们就像那只青蛙,危机四伏,却又乐在其中。

写在最后

这部影片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片头采用了蒙太齐的艺术手法,把人物的心理表现的淋淋尽致,在情节安排上三张海报的运用,推动电影情节的发展,在内容上遵循了“煽情主义”的手法,反映了社会上人性的善良与丑陋,善良的人终究会得到福报,坏人终究会得到惩罚。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在“体制化”的环境中,迷失自我。我们应该像安迪一样,做一个有梦想的人,即使身处监狱,也不能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爱生活,爱分享,喜欢我的文章,记得关注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