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開始拔節長穗的時候,為什麼要適時晒田?

農人答農事


首先,我更正一下,“曬田”是在水稻封行後,孕穗前進行,“曬田”就是在水稻封行後,停止抽水灌溉7天——10天左右,水稻田保持不幹不溼,人站在水稻田裡,又腳不陷入泥巴里為宜,不能讓水稻田乾裂,也不能讓水稻葉乾枯發黃。

水稻為什麼要“曬田”?水稻“曬田”是水稻種植的一道必不可少的程序,能促進水稻有效分櫱,控制水稻旺長,防止水稻貪青,同時也可以防治水稻病蟲害。防止水稻後期倒伏。使水稻抽穗一致,揚花授粉一致,灌漿一致,成熟一致,水稻象刀切的一樣,整齊劃一,有觀賞性。當然,水稻“曬田”最大好處還是增產增收。

水稻在封行前要追施3次氮肥,總施尿素30公斤——40公斤/畝,水稻封行後容易貪青旺長,繼續分櫱,而這種分櫱是無效分櫱,不會孕穗、抽穗,因為發育不良,即使抽穗也不會揚花授粉,盡是秕穀。“曬田”之後水稻會停止分櫱,生長轉入孕穗期,使水稻能孕穗、抽穗、同一時間揚花、授粉、灌漿。水稻“曬田”,能消耗水稻田多餘氮肥,當水稻葉片綠油油的轉化為淡綠色,就可以停止“曬田”了。

水稻“曬田”能促進水稻根系生長,停止灌溉後,水稻根系只得向土壤深層生長,去吸收深層水分,維繫水稻代謝、循環,水稻後期就不容易倒伏。水稻“曬田”還能防治病蟲害,比如稻飛蝨,喜歡高溫高溼環境,“曬田”,水稻田環境高溫乾燥,不適合生存繁殖,對水稻螟蟲、鑽心蟲都有扼制作用,水稻瘟病病毒也無法生存,“曬田”期間能防止稻瘟病毒漫延滋生。

水稻“曬田”根據水稻長勢而定,長勢弱,分櫱不好的田塊可“曬田”7天左右,長勢旺盛,分櫱好的田塊可“曬田”10天,我們當地“曬田”習慣稱之為“烤(kαò)田”,當水稻葉片出現黃尖,枯黃、萎蔫,應該停止“曬田”。

水稻“曬田”後,要恢復抽水灌溉,同時追施穗肥,以磷鉀肥為主,禁止使用氮肥,水稻管理上,以病蟲害防治為主,並防止高溫熱害,保持水稻田環境溼度25°C——35°C以內,氣溫超過37°C以上,必須抽水降溫。

以上純屬個人種植經驗分享,僅供參考!


長江三農


水稻曬田又叫烤田,是控制土壤水分,增加根的活力,抗倒伏,調整水稻分櫱末期,肥力的一種手段,適時曬田可以增加水稻的產量。

水稻曬田的時間在,水稻分櫱,達到全田有效莖數的百分之八十,就可以曬田了,曬田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重曬7天左右,曬到田面上腳印而不下陷,不過有點傷根。第二種是多次輕曬,但對田面平整度有要求,相差不能超過3釐米,曬到田面無水出小裂紋,放一次淺水,繼續曬,直到幼穗分化為止。


曬田的三大作用,分別為減少無效分櫱,增加水稻根的數量,調節肥力,下面我們來分別談談它們的重要性:

1 減少水稻無效分櫱:

曬田是控制無效分櫱的重要手段,曬田時間是有效分櫱前三天,時間為5到7天,11葉品種在7葉期,12葉品種在8葉期。減少無效分櫱,能讓水稻集中養分,使籽粒更飽滿。

在10葉期,無效分櫱開始死亡。加上心葉有4片綠葉為有效分櫱,3片綠葉可以爭取,2片為無效。有自身根系的分櫱,也是有效分櫱。從這裡看,就知道為什麼,水稻最後要保留,至少上3片葉的原因。

2 增加水稻根的數量:

曬田後,水稻的根系會向下,向橫向發展,田面沒水,它需要水分就會發出更多根,來吸收營養。

再有曬田增加了土壤的含氧量,減少了甲烷,硫化亞鐵,硫化氫。根吸氧的能力變強了,土壤呈現氧化狀態,周圍的二價鐵化成三價鐵,形成氧化圈,沉澱不堆積根的表面,形成白根。


水稻在長期淹水的狀態下,根會老化,吸氧能力也變弱,硫化氫與硫化亞鐵結合,形成的沉澱物堆積在根部,就表面發黑,表現出有病的狀態。

3 調節肥力:

曬田主要調節的是,水稻氮肥的含量,在曬田的過程中,銨態氮被氧化或者流失,磷由易溶狀態向難容轉化。

曬田的後的水稻,葉色由濃轉淡,秧苗逐漸落黃,之後準備揚水稻的接力肥,穗肥。

水稻前期生長不良,分櫱不足,肥力差,漏水嚴重的稻田可不曬田。長年不見乾地,稻根發黑的水稻,也需要輕曬田幾次。鹽鹼地不得曬田。


小貼士:

水稻每平方米地的有效莖數一般為550穗左右,要想打18000斤,得有70粒,結實率在百分之九十,千粒重為26克。


田俊超白


水稻拔節長穗的階段需要適時的曬田?這是謬論,也是不正確的做法。很容易造成水稻空癟率的增加而出現減產、甚至嚴重減產的情況發生。所以,在水稻孕穗、拔節至揚花這個階段,一定要保證田面有3~5釐米的水層。

1、水稻的生殖生長期對水的需求較高。水稻全期生長對水分的需求並不相同,返青期、分櫱期以及灌漿期對水分的需求並不高。但是在水稻的生殖生長期,也就是水稻孕穗、花粉母細胞分化、穎花分化以及拔節、抽穗、揚花這幾個階段,才是對水分需求最高峰的階段。這也是為什麼水稻種植現在推廣“節水控制灌溉”技術的原因。目的就是在孕穗期之前,水稻對水分的缺失不敏感。通過人為創造適當的乾旱環境來促進根系的生長以及減少用水量的目的。但是“節水控制灌溉”技術的一個重點就是水稻孕穗期~揚花結束的階段,不能缺水,需要在有針對性的生育期通過“節水控制灌溉”技術調節用水量。


2、生殖生長期缺水會影響結實率。水稻再進入孕穗期之後,由於體內多個器官比如幼穗、花粉、穎花需要分化以及穗軸、稻穗的逐漸形成,對水分和養分的需求比較高。一旦進入孕穗期田面不能保持淺水層或者田面缺水過於乾旱,就會影響到這幾個關鍵器官的分化質量,比如說花粉母細胞分化受阻、穎花分化收到影響出現畸形等情況,都會影響水稻的結實率。而且,水稻的拔節是水稻幼穗、花粉形成的重要階段,也是不能缺水的。而在抽穗、揚花期田面缺水,也會影響到花粉的活性,從而出現空粒多、白穗等情況而影響產量。



所以,在水稻拔節期需要適時曬田的說法是不正確的、是誤導稻農的說法。在水稻的倒4葉完全抽出之後直至揚花結束的這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段,田面不能缺水。在出現低於17度的天氣條件下,還需要灌20釐米的深水層保溫、護胎。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水稻拔節一般是在水稻分櫱的高峰期前後,直到抽穗後的一段時間,停止節間生長,這段時間統稱為拔節長穗期,這一時期早稻約28天左右,中雙晚稻30天左右。拔節長穗期是水稻的關鍵生長期,這段時間主要促進水稻壯杆,促進稻穗變大,防止植株倒伏。

水稻拔節長穗期的生育特點:

拔節長穗期的水稻植株營養物質需要量比較大,這個時期的水稻的莖葉快速生長變大,地下根莖的部分的生長量也是最大,是幼穗分化,生長和壯杆增大穗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的水稻幹物質積累佔了水稻一生總量的一半,所以也是水肥需要量最多的時期。

水稻開始拔節長穗的時候,為什麼要適時曬田?

拔節長穗期前後的主要管理就是肥水的控制好,其中的對於水分的控制,主要是通過排除田間的水層來控制,農民把這種管理方式成為擱田、也稱曬田或烤田。這種方法的好處是可以在田間水層變淺的情況下,通過水稻葉面蒸發從而降低田間含水量。田間土壤裡的水分變少,田間的土壤通透性增強,含氧量就會增加,土壤中的磷氮等有效養分由易溶向難溶性轉變,所以曬田可以有效控制田間的養分,防止水稻植株產生倒伏。

再有就是水稻拔節長穗的時期,根部生長是關鍵,如果光照不足,光合產物減少,就會影響根系的呼吸不足,導致活力下降,所以這個時候的適當曬田,可以促進水稻根系的生長和對營養物質的吸收,提高根系的質量,擴大根系的活動。

水稻曬田的時間和程度也要根據不同栽期、苗情、土壤類型、水源條件等來決定不同的曬田時間。曬田應在水稻對水分反應不很敏感的時期進行避免影響水稻的生長,水稻分櫱末期至節間開始伸長的期間是曬田的主要時間段。

水稻開始拔節長穗的時候,為什麼要適時曬田?歡迎大家交流,更多農村精彩,歡迎關注。

響水大米


【大別山鷹】答疑:水稻曬田工作是在分櫱後期進行,其目的有四個方面:

【1】水稻根系吸收養分減少,抑制無效分櫱的發生,有利鞏固和壯大有效分櫱。

【2】土壤透氣性強,促進氧氣和微生物的活動,消除土壤有毒物質,加強根系的伸展。

【3】促使秧苗莖杆粗壯,延長葉片壽命,提高後期抗倒伏能力。

【4】降低田間溼度,減少多種病蟲害的發生和蔓延。

水稻曬田有以上好處,那麼在什麼時候曬田呢?水稻曬田要禾苗生長情況、土質、肥料以及氣候等條件來決定。農民的經驗是堅持五看,即:

【1】看禾苗長勢,長勢過旺,過早封行的,要早曬和重曬。

【2】看禾苗葉色變化,葉色濃綠的要早曬,重曬。

【3】看苗數,提前達到計劃苗數的要早曬。

【4】看天氣和水源,陰雨連綿,要早排水露田,搶晴曬田,水利條件差的應輕曬或不曬。

【5】看土質和肥力,施肥過多或水位過高的田要早曬,並開溝重曬。

不同的田有不同的曬田標準,一般輕曬的要達到田面硬皮,腳不沾泥,田邊三尺內出現絲毛裂;中曬要曬到人到田中沒有腳印,田面出現雞爪裂;重曬要曬至出現2一3釐米寬的裂縫。


大別山鷹


適時適度曬田是水稻增產的重要技術環節,一是能夠促進後生分櫱迅速消亡,使養分集中向有效分櫱積累,提高分櫱成穗率;二是能夠促進根部發育,提高根系活力,曬田後植株根數增多,黑根減少;三是可以抑制地上部分生長,使碳水化合物在莖稈和葉鞘中積累,增加莖稈、葉鞘中半纖維素含量,增加植株的抗倒伏能力;四是可以疏通土壤空氣,排除土壤中還原性有毒物質,改善土壤理化性質,提高稻米品質。

(1)曬田原則。

水稻曬田應堅持“苗夠不等時、時到不等苗”的原則。曬田既不能過早也不能過遲,曬田過早會影響分櫱,曬田過遲則影響幼穗分化,因此曬田應在水稻分櫱後期至幼穗分化前進行。雜交品種分櫱能力強,應在分櫱苗數達到計劃苗數的80%~90%時就開始曬田。這是由於曬田的前2~3天禾苗仍在繼續分櫱,當曬田由輕到重時,分櫱才會停止。只有這樣,才能將總的分櫱數控制在計劃苗數內,達到曬田控苗的目的。(2)曬田時間。

曬田時間的長短要因天氣而定,如曬田期間氣溫高、空氣溼度小,曬田的天數應少些;如氣溫低、溼度大的陰雨天氣,則曬田天數應多些。另外,曬田還要根據水源條件和灌區渠系配套情況而定,應避免曬田後灌水不及時而發生乾旱,影響水稻正常生長。

(3)曬田程度。

曬田的程度有輕重之分,輕曬田一般曬5~7天,曬到田中間泥土沉實、腳踩不陷,田邊呈雞爪狀裂縫,水稻葉色稍為轉淡為宜;重曬田一般曬7~10天,曬到田中間出現3~5毫米寬的裂縫,田邊土略為發白,水稻葉色褪淡、呈青綠色、葉片挺直如劍為止。至於稻田曬到什麼程度,還要因田和因苗而宜。一般是葉色濃綠、生長旺盛的肥田,以及冷浸田、低窪田、黏土田要重曬;而葉色青綠、長勢一般、肥料不多的瘦田,以及高岸田、沙質土田要輕曬。因為冷浸田、低窪田、肥田、黏土田保水能力強,不易曬透,所以要重曬;沙土田、瘦田保水能力差,漏水性強,不宜重曬,要輕曬。

(4)曬田後的技術措施。

曬田之後,每畝追施2~3千克尿素作拔節孕穗肥,並要灌好“保胎水”,一直到抽穗前都不宜斷水,做到水肥充足,這樣才能保證水稻穩產、高產。


宜農視野


水稻拔節期可以曬田。這個時候曬田,既可以改善水稻的生長環境,而且也可以提高土壤養分,以及提高禾苗的抗病性,曬田時間的長短應根據田間地塊的情況決定。

1、什麼是曬田?

水稻曬田,又稱擱田或烤田,是水稻拔節孕穗期水分管理的重要措施。就是在水稻大田分櫱達到一定數量或者幼穗分化進入一定階段時,將田間水層排幹,並保持一段時間不灌水的做法。

2、曬田的作用。

改善水稻生長環境,提高土壤養分的有效性,抑制病蟲害;

促進分櫱成穗,培育大穗,抑制無效分櫱,順利實現從營養生長向生殖生長的轉換。促進水稻促進根系生長,提高禾苗抗倒性和抗病性。

3、曬田的時間

掌握“時到不等苗,苗到不等時”的原則。

所謂“時”,就是水稻對水分不甚敏感的時期,即在分櫱末期至幼穗分化始期進行曬田最適宜,早於或者過了這段時間,水稻對水的敏感性較強,不宜斷水曬田。

所謂“苗”,就是群體總莖櫱數達到計劃最高苗數85―90%開始斷水曬田,只要主穗和三片葉以上分櫱數量達到要求的有效穗時,就應曬田。

4、曬田要適度

曬田的輕重及時間長短根據看苗、看田、看天氣而定,曬田曬到“禾苗褪色,田面開裂,白根露面”為好。凡分櫱早,葉色深,長勢旺,泥腳深及冷浸田、底肥足的均宜早曬、重曬,且曬田時間可稍長;反之,則宜遲曬、輕曬,且曬的時間要短。為提高曬田質量,插秧時要預先留好曬田溝,每次中耕均把田扒平,曬前開好腰溝,以利排水。


小羊愛往山上跑


水稻曬田是水稻封行後控制分櫱、防止過旺生長的有效措施,有利於後期抗倒伏,一般是下田腳不陷入泥中為宜。曬田方便收割,更重要的是便於下季耕種旱糧,油菜小麥喜歡乾燥的一點的土壤。這也是華西淋雨區土地閒置的原因(荒蕪的除外),每年九十月綿綿的秋雨少則三五天,多則兩三週,使得這裡的農民朋友苦不堪言,無法收割耕種,只好放棄而選擇一些旱地或高處的田塊播種。


用戶4051610029


控制無效分櫱,促進根系生長,爭取穗大粒多,抑制病害發展(紋枯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