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本书:到底该不该读?一线踩雷报告来了(第二辑)

◆ 长文预警!!!建议收藏~

◆ 本文一共涉及27本书,出于各种原因,我将不会对这些书做单独评论,如果各位后期有兴趣,

可以直接在后台回复书名。

本期书籍清单
✦ 第一组:
腾讯传、妈阁是座城、斯通纳、誓言:奥巴马与最高法院、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活法、无比芜杂的思绪。
✦ 第二组:
艺术的故事、了不起的盖茨比、渴望生活●梵高传、乞力马扎罗的雪、围城、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局外人、活着、罗生门、退步集、富兰克林自传。
✦ 第三组:
小狗钱钱、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文案训练手册、设计的细节、窗边的小豆豆、我敢在你怀里孤独、这些年,马云犯过的错。
✦ 第四组: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各位书友,每年年底都是做总结、做报告的高峰,是加班重灾时期。你还好吗?

今年,我按52个周,平均一周一本书的速度在阅读。

我确实遇到了一些质量高且符合我口味的好书。但我也遇到了不少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书,以及说不上来哪里不好但就是爱不起来的金字塔中间书

这些书中,有些是有人说很好,但我读完发现超级烂的。有些是有人说很好,但我无法共情的。有些是我个人喜欢,但内容上比较轻,撑不起单独一篇评论的。

27本书:到底该不该读?一线踩雷报告来了(第二辑)

我把这类书做一个合集,希望能给各位一定参考。本辑为第二辑~

——高评但个人无感篇——


艺术的故事

27本书:到底该不该读?一线踩雷报告来了(第二辑)

这书的评分和口碑都很高,售价也是。

豆瓣上能到9.6分的书都是长期以来口碑很不错的书,但我的确是读完就完了,我甚至记不住什么。虽然我觉得它制作精良,很用心,文辞典雅,可我就是不来电。

我就此和一位书友讨论过,他给出的答案我觉得很在理:这本书,学艺术的人感受会很深。如果有和其他的写艺术史的书做个对比,你就能知道,这本书到底有多好了。

所以,应该是出在我的艺术领悟还处在基础水平。


了不起的盖茨比

27本书:到底该不该读?一线踩雷报告来了(第二辑)

有很多人很喜欢这本书。坦白说,我也不能说它不好,只是,我对它不来电。

我记得当初同名电影出来的时候,我去看了,还看了两次——因为第一次看的时候我睡着了,但周围一些人评价很高,我决定再看一次。结果我还是没看进去。

27本书:到底该不该读?一线踩雷报告来了(第二辑)

(了不起的盖茨比 电影剧照)

看这本书的时候也有,我知道大概的故事情节,想细读看看作者的文笔。我选的这个版本很薄,但我还是分了好几次才读完。我觉得是我对主角不来电吧,我无法被触动。有时候,好像人和书之间也有某种说不清楚的东西,可以用缘分来解释:它很好,只是我不心动。


渴望生活●梵高传

27本书:到底该不该读?一线踩雷报告来了(第二辑)

我的一位老师在课上反复推荐这本书,我就记住了,且对它期望很高。

这本书让我记住了一件事:梵高的画是在表达一种情感,一种即时的主观印象而不是单纯地用绘画的形式记录某个时刻。他是一个热爱生活且单纯的人。

有人说自己看这本书的时候哭了,情绪非常激动。可我没有太多共鸣。

我不认为是翻译的问题,而认为是我对梵高不来电,以及缺少艺术知识沉淀的问题。


乞力马扎罗的雪

27本书:到底该不该读?一线踩雷报告来了(第二辑)

我对海明威一直无感。

《老人与海》,我中文读了一遍,不喜欢;英文读了一遍,还是不喜欢。《乞力马扎罗的雪》我读得很认真,但也无感。我推测可能是我对创作背景的了解不深,所以很难有共鸣。

27本书:到底该不该读?一线踩雷报告来了(第二辑)

(海明威)

对海明威的写作手法,我曾查阅过资料。我认为他的手法和当下记者的写作手法相同:

冷眼热肠,看似平铺直叙中藏着汹涌的情感。我不认为这种手法会对我的阅读造成不可跨越的障碍:当下的长文特稿我读得不少,也常深感震撼。对海明威我却不能。

文化背景还是非常重要的。


围城&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局外人

27本书:到底该不该读?一线踩雷报告来了(第二辑)

27本书:到底该不该读?一线踩雷报告来了(第二辑)

27本书:到底该不该读?一线踩雷报告来了(第二辑)

这三本书获得的评价很高,你们应该都知道。但这也是我三本我看完之后脑袋空空如也的书——我记不住大概的故事,也记不住具体的细节。

很遗憾地承认,我想我可能没有看懂。

我对《围城》的理解还停留在那句广为流传的话里:围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对《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我只能说,我是硬着头皮读完的,我认为这是一本需要理解创作背景之后再阅读的书。至于《局外人》,很抱歉,请容许我对加缪无感吧。请容许这一点。


活着&罗生门

27本书:到底该不该读?一线踩雷报告来了(第二辑)

27本书:到底该不该读?一线踩雷报告来了(第二辑)

这两本书的评价和销量都不错,对我来说,它们属于『一定要找来看系列』。

《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罗生门”一词则经常被人们用来指人世与地狱之界门,事实与假象之别。

两本书都有一些细节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比如,《活着》里福贵和老牛的那种神态以及我内心的哀戚;比如《罗生门》开篇以拔死人头发为生的老妪以及那种鬼气森森的感觉。

可以说,这种细节是我过很多年都会记得的。在阅读的时候,我能感受到作者想表达的那种情感和氛围,但我不敢说自己有长篇的感悟。


退步集

27本书:到底该不该读?一线踩雷报告来了(第二辑)

这是一本名声在外的书,来自陈丹青。

我在书店做店员的一段时间,它一直被陈列在艺术设计栏的畅销展架上,所以我记住了。

关于陈丹青,我曾看到过一段让我记忆犹新的话,大意是:像她这样的女子必须要陈丹青这样的有才华有气度的男人才能相配。他的才华和气度是『即使他身处富丽堂皇的酒店也只使人感到相得益彰』的那种。

27本书:到底该不该读?一线踩雷报告来了(第二辑)

(陈丹青)

所以,我对陈丹青首先是有一份好感的。我是带着这份好感去读《退步集》的。

我可以从这书里感受到陈丹青的真和他对专业孜孜不倦的追寻。他说的都是实话,他的种种批判也很值得反思。但是我不太能接受一个人用如此长的篇幅(一整本书)发牢骚,吐槽,哪怕这是编者对陈的各类文字的集结。

我不太喜欢这本书。


富兰克林自传

27本书:到底该不该读?一线踩雷报告来了(第二辑)

今年我看了好几本传记,这是其中一本。

虽然给这书高评的人很多,我却没被触动。我承认我在当中看到了富兰克林的一些好品质,但依然有点一头雾水的感觉。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锅~

富兰克林是一个被印在纸币上的男人,他当然应该留下传记。这也是我对他感兴趣的原因,但我觉得是我没选好书。

富兰克林的传记有不少版本,分自传和他传,两种传记类型又分作者和出版社。

我看的是这个版本↓↓↓

27本书:到底该不该读?一线踩雷报告来了(第二辑)

但我在看了这本书之后被另一本传记迷住了——

27本书:到底该不该读?一线踩雷报告来了(第二辑)

我发现这个作者还写了两本传记,其中一本就是《富兰克林传》,我想可能会很不错,准备明年再找来看一遍。

———————————————————————

以上回答来自长期关注阅读与写作的【书痴编辑】伍小仙,如果您对书籍、阅读、书店、新媒体运营等话题感兴趣,可以搜索关键词:书痴评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