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甲虫》:推理小说中密码破译的鼻祖

文: 筑天兄

《金甲虫》:推理小说中密码破译的鼻祖

“真相永远只有一个”,想必不少人都听过这句出自《名侦探柯南》的经典台词吧!这个外表看似小孩,智慧却过于常人的高中生工藤新一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近几年推理剧盛行,一大波推理爱好者沉溺其中。早两年的《白夜追凶》,本格推理,悬疑,刑侦,豆瓣评分9.0,被评选为2017年评分最高的大陆网络剧集。

日本有名的《读卖新闻》上,称之为“作家中的作家”的东野圭吾,以一部《《嫌疑人X的献身》风靡全球,已被日本,韩国,中国多个国家改编成电影。

还有今年播出的日剧《轮到你了》,惊悚、悬疑加推理的形式周周上热搜。这说明推理作品有着广阔的前景,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推理创作中来。

很多人可能像我一样,也计划着写一部自己的推理小说。那么推理小说如何创作呢?

写好推理小说,就要先阅读优秀的推理作品,了解小说的骨架,学习小说用到的诡计。而首先需要参考的就是爱伦·坡的作品。爱伦·坡是推理小说的创始人,这是世人公认的事实。而《金甲虫》是他写的破译题材的短篇推理小说,该题材的鼻祖非它莫属。

尝试去拆解、解剖这部短篇小说,可以逐渐剥开推理小说的神秘面纱,找到一条迈向推理创作的捷径之路。

01

一本名为《大师写作课:这样写出好故事》的书,在第一章提到了LOCK系统。LOCK系统其实是四个英文单词的词首组合。L,代表Lead,主角。O,代表Objective,目标。C,代表Confrontation,冲突。K,代表Knockout,冲击结尾。按照这个系统或者公式写出来的故事,才是吸引大家的好故事。那么我们按照使用LOCK系统来解剖《金甲虫》。

L,主角

《金甲虫》:推理小说中密码破译的鼻祖

《金甲虫》的主角“我”,并不能称之为主角。“我”只是一个旁观者,一个记录者。如果你看过福尔摩斯,应该知道,华生就扮演着这么一个角色。以第一人称视角展开故事,观察主角,描写主角的丰功伟绩。

勒格兰成长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贫穷但爱好读书,喜欢收集昆虫标本。这些特点,让读者脑海中勾勒出了一个想要恢复家族地位,获取大量财富并且知识渊博的人。后面捡到金甲虫和写有密码的羊皮纸也就顺理成章了。

小说的前半部分,在“我”眼中,勒格兰只是一个普通人。在画上金甲虫的纸上呈现出了骷髅的那一刻,他深深陷进去了,丢了魂一样。而后过了数月,给“我”写信寻求帮助,最终用他的智慧挖到了宝藏。可以说作者通过“我”来一步步带领读者认识勒格兰这个主角。

O,目标

《金甲虫》:推理小说中密码破译的鼻祖

上面说起过,小说中的“我”不是真正意义的主角,“我”只是记录勒格兰而存在的,这和很多小说都是不同的。但传统意义上,“我”也应该算是明线上的主角。“我”的目的很单纯,就是帮助并开导朋友勒格兰,使其摆脱金甲虫的困扰,恢复正常理智。

而勒格兰的目标是一条暗线,当 “我”还没有察觉到勒格兰的行为目的时,他的目标并不明确。随着剧情的深入,以“我”的视角不断观察勒格兰,直到帮他挖到了宝藏,读者才意识到勒格兰的目标。

可以说宝藏这个目标是勒格兰行为的动力所在,如果没有羊皮纸标识的宝藏信息,勒格兰可能只是一个昆虫收藏家,终身穷困潦倒。故事也就没必要写下去了。

C,冲突

《金甲虫》:推理小说中密码破译的鼻祖

如果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叫勒格兰的人,捡到金甲虫和羊皮纸,破解了密码以及谜题,挖到了宝藏,那么故事情节就是一条水平线,没有一丝的波澜,读者很难被故事所吸引。

而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加入了非常多的小冲突,使得故事情节起起伏伏。“我”和仆人朱庇特就是勒格兰最大的冲突源。他们都认为勒格兰神智不正常,衷心地给予建议,让主角放弃金甲虫,认为金甲虫是不祥之物。“我”还让勒格兰发誓,如果一无所获,就让他彻底放弃。即便在主角即将挖到宝藏之时,作者也不失时机的给出宝藏挖错坐标的事件,不过最终主角判断是仆人朱庇特没有分清左右眼而导致了误判。

K,冲击结尾

《金甲虫》:推理小说中密码破译的鼻祖

可以说,推理小说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结尾的推理揭秘部分,无论是什么推理小说!《金甲虫》也不例外,小说的结尾才是主角勒格兰真正发挥智慧的时刻,也正是这一时刻才让读者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啊!

大家都知道,推理小说作者使用各种诡计欺骗读者,给读者挖坑,给案件布下重重迷雾。即便证据,线索摆在读者面前,读者也不会注意到这些细节。等读到揭秘部分,读者才会摇首顿足,怪罪自己怎么没能发现这么简单的逻辑。

02

小说主要用到了两种诡计:

诡计1:隐藏的字

《金甲虫》:推理小说中密码破译的鼻祖

隐藏的字实际上是借用了化学知识,如果懂得化学就知道,用王水浸渍的氯化钴熔融时,在羊皮纸上写字,冷却后字会消失,而用火烘烤之后字会显现。

作者在开头巧妙地隐藏了隐形文字的概念,只写了画中的金甲虫像极了骷髅。而几个看似无关紧要的动作,也没有给读者任何显著的提示。此为诡计1。

诡计2:密码破译

《金甲虫》:推理小说中密码破译的鼻祖

恐怕这个诡计的解读是这部小说最重要的部分。从上面这幅图你能看出什么嘛?一脸懵逼。

我初看此图时认为上面的数字可能是某些坐标,或是密码。而读者却给出了不同的解读,直接让主角拿到了宝藏。也可以看出作者的解读很细致。为什么这是英语,每个字符代表了什么?作者按照26个字母以及常用词汇在句子中的出现频率一步步抽丝剥茧,最终拼出了关键信息。

另外,作者也设计了众多小诡计,如双关语,特定位置等。不知道欧美人怎么看,我是看不出羔羊和海盗有什么关系。由于基德英文读音和羔羊相同,因此画上的羔羊让勒格兰联想到了海岛基德以及他留下的宝藏。

还有关于魔鬼座位。为什么一定是魔鬼座位,在这个特定位置才能看到树上某个位置有个白色的东西,从而确定坐标。这些小伎俩都在挑战着读者的智商,可以说这部推理小说主题就是密码破译。

03

我们用”LOCK系统“解剖了《金甲虫》,勿容置疑这是一篇好故事。但仅有这四个元素,作品也只是四个元素,需要通过情节将元素串起来。而能够将元素串联就需要用到“三幕结构”了。

《金甲虫》:推理小说中密码破译的鼻祖

“三幕结构”指的就是故事的开头、中段和结尾。

小说开头,作者开门见山以“我”为第一视角拜访莫逆之交勒格兰,详细介绍了勒格兰出身于贵族家庭,曾经极为富裕,而后贫穷潦倒,由于种种原因定居在了沙利文岛。随着“我”的视角,观察到了岛上的环境以及回忆勒格兰的性格,爱好等情形。这一段为读者呈现了小说中的世界,告诉读者故事的场景设定、时代和相关背景,主要人物等。

讲到这里开头还未结束,紧接着写勒格兰见到了“我”,并告诉“我”他捡到了金甲虫,由于把它借给了另一个朋友,只能在一张纸上画出金甲虫。当“我”告知勒格兰,纸上的金甲虫像极了骷髅时,他沉思不语,似乎陷进去了,也没留“我”过夜。这点会让读者不可思议,金甲虫到底怎么回事?为什么看起来像骷髅就让勒格兰变了个人?这些都深深吸引着读者继续读下去……

中段主要讲了数月后,勒格兰叫“我”回去和他的仆人朱庇特一起帮他寻宝的事情。这里描写寻得宝藏的经过比较详细,其间夹杂着三个人的大量对话和描写,用以突出每个人的特点。但推理小说是这样的,中间部分一般不说透具体细节。读者就会觉得奇怪,为什么他能发现宝藏?金甲虫和宝藏的关系是什么?从而精彩的结尾接踵而至……

结尾在“LOCK系统”的拆解中讲的非常详细,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通过“LOCK系统”和“三幕结构”,我们可以看到《金甲虫》具备一个好故事应有的优秀元素。若想写一部推理小说,可以按照这两个方法来构思搭建情节。在《金甲虫》中,我们学到了英文密码破译以及隐形文字的小诡计,也学到了如何引出读者的兴趣,一步步带领读者读下去直到小说的结尾。希望不久的将来,对推理感兴趣的你也能完成一部自己的推理小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