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數學史14-總結-中國數學史年表

中國數學史年表

公元前4000 

西安半坡遺址出土陶器上有許多刻符,據考證有些是數字刻符。 

公元前2698到公元前2357 

屍佼《屍子》稱:"古者倕為規、矩、準、繩,使天下放焉"。相傳倕為黃帝時代人,規、矩、準、繩雖為四種幾何工具,但可說明,當時已有方、圓、平、直等概念。 

公元前2200

據《易經》所載,有《洛書》、《河圖》等數學文獻。

公元前2000 

山東省城子崖遺址出土陶器上有數字刻符。 

公元前1400-1100 

周公﹝公元前11世紀﹞、商高時代已知勾股定理的特例:勾三、股四、弦五。

公元前1400 

殷商時代甲骨文卜辭中,已有十進:數字的記錄,其中最大的數字為三萬。

公元前600 

陳子已知勾股定理的一般形式。

公元前550-340 

籌算的產生。

公元前550-340 

《墨經》給出若干幾何概念和命題,因而一般認為它記載了中國最古老的幾何知識。 -公元前335 

中國籌算記數,採用十進制值制。

公元前300 

算籌是古代中國的計算工具,利用算籌進行計算是當時的計算方法。

公元前300 

《莊子之天下篇》稱:"一尺之捶,日取其半,萬世不竭"。這說明在莊周時代就已產生了極限觀念。

公元前300 

《考工記》記載了分數的簡單運算法及一些特殊角度的概念和名稱。

公元前300 

《史記》記載了齊威王與田忌賽馬的故事,這被認為是對策論在中國最早的例證。 -公元前150 

現存最早的數學書《算數書》成書﹝1983─1984年間在湖北江陵出土﹞。

公元前100 

古代最重要的數學著作《九章算術》經歷代增補修訂基本定形﹝一說成書年代為公元50─100年間﹞,其中比例計算、線性插值法、盈不足術、線性方程組解法、正負數運算法則,以及正負數運算等都是世界數學史上的重要貢獻。

公元前100 

《周髀算經》成書。《周髀算經》是一部蓋天學說的天文、數學書,其中記載了勾股定理﹝未及證明﹞、利用相似勾股形性質測日徑,用矩之道、日高術、簡單的等差級數計算以及繁雜的分數運算等。 

公元50 

古代最重要的數學著作《九章算術》經歷代增補修訂基本定形﹝一說成書年代為公元50─100年間﹞,其中比例計算、線性插值法、盈不足術、線性方程組解法、正負數運算法則,以及正負數運算等都是世界數學史上的重要貢獻。《九章算術》採用問題集的形式,全書共246道與生產實踐有關的問題,分別隸屬於方田、粟米、衰分、少廣、商功、均輸、盈不足、方程、勾股九章。

220 265 

趙爽注《周髀算經》,其中《勾股圓方圖注》論證了勾股形三邊關係的21條命題及定理,在《日高圖注》裡,用面積證明了日高術。

263

《隋書。律曆志》稱:"魏陳留王景元四年劉徽注《九章》"。劉徽用割圓術計算圓周率,證明圓面積公式,提出解決球體積的方法,推導四面體及四稜錐體積等,包含有極限思想。 263

劉徽推廣日高術編撰了《海島算經》一書。

300

《孫子算經》成書,系統記述了籌算記數制,卷下"物不知數"題是孫子剩餘定理的起源。 462 

祖沖之算出圓周率在3.1415926與3.1415927之間,並以22/7為約率,355/113為密率﹝現稱祖率﹞。

463 

祖沖之求得:3.1415926

463 

祖沖之之子祖𣈶推求球積時,在劉徽《九章算術注》的基礎上,概括出一原理:"緣冪勢既同,則積不容異"。因為這一原理是在劉徽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概括出來的,所以稱為劉祖原理,亦稱"祖𣈶原理",相當於西方17世紀的卡瓦列裡原理。

466-485 

《張邱建算經》成書。《張邱建算經》共分三卷,其卷下有"百雞術"一題,是申國較早的一次不定方程問題。

600 

中國《算經十書》中的《五曹算經》、《夏侯陽算經》、《五經算術》、《張丘建算經》成書,《張丘建算經》提出"百雞問題",屬於三元一次不定方程。

600 

劉焯在他的《皇極曆》中採用了等間距二次內插法計算日、月的位置,後發展出不等間距二次內插法﹝僧一行,724﹞和三次內插法﹝郭守敬,1280﹞。

620-700 

王孝通的《緝古算經》成書。書中根據大規模土木工程建立了三、四次方程,並給出了求其正根的解法。

620-700 

唐初國子監規定"十部算經"為教科書,"十部算經"是:《九章算術》、《海島算經》、《孫子算經》、《五曹算經》、《張邱建算經》、《夏侯陽算經》、《周髀算經》、《五經算術》、《綴術》、《緝古算經》李淳風等人奉敕作了註釋。

623 

王孝通的《緝古算經》中有世界上最早的一元三次方程的數值解法。

656 

李淳風等註釋十部算經,後通稱《算經十書》。

724 

一行即張遂發起與組織一次大規模的天文測量活動,實測出地球子午線一度的長;使用了不等間距二次內插法。

727 

一行於開元十五年編成《大衍曆.》,《大衍曆》不僅使用了等間距二次內插法,而且創造性地使用了不等間距二次內插法,還涉及到三次內插法。

1000-1019 

劉益著《議古根源》,提出了"正負開方術"。

1050 

賈憲著《算法之古集》、《黃帝九章算法細草》二書,書中提出了"立成釋鎖平方法"、"增乘開平方法"、"立成釋鎖立方法"、"增乘開立方法",以及"開方作法本源"圖。其"開方作法本源"圖,現今稱為賈憲三角﹝即二項式展開係數表﹞;也是組合數學的早期記載。

1084 

北宋元豐七年刻《算經十書》。

1086-1093 

沈括先後撰寫《夢溪筆談》、 《夢溪補筆談》及《夢溪續筆談》等書。書中提出了"隙積術"、"會圓術"和"棋局都數"術;還提出一些具有運籌學思想的實例。其隙積術,實際上是開創了中國對高階等差級數的研究。

1247 

秦九韶著《數書九章》十八卷,其中給出一次同餘式組的正確解法﹝即大衍求一術﹞,並推廣增乘開方法可以解任意次數字方程的近似根。後者相當於西方的霍納法﹝1819﹞,亦提出"三斜求積公式"及"一次方程組的消元法"。

1248 

李冶的數學著作《測圓海鏡》在前人的基礎上,系統而完整地論述了天元術。

1259 

李冶完成另一數學著作《益古演段》。

1261 

楊輝編撰數學著作之一為《詳解九章算法》十二卷,其中選取《九章算術》80題進行詳解,並增圖一卷、乘除算法一卷,篡類一卷。但現傳本已殘缺不全。書中還用垛積術求出高價等差級數之和。楊輝記載了賈憲的"開方作法本源"圖﹝即賈憲三角﹞,楊輝對縱橫圖﹝幻方﹞也有深入研究﹝1275﹞。

1262 

楊輝另一數學著作《日用算法》問世,是一部通俗實用的算書。

1274 

楊輝編撰《乘除通變本末》三卷。其原名為《乘除通變算寶》,後改此名。比書上卷稱為《乘除通變本末》,中卷稱為《乘除通變算寶》,下卷稱為《算法取用本末》。

1275 

楊輝另兩部數學著作《田畝比類乘除捷法》及《續古摘奇算法》問世。

1280 

王恂與郭守敬合編之《授時歷》於至元十七年基本完成。歷中數學工作基本上出自王恂之手,廣泛地應用了三次內插法。

1280 

趙友欽著《革象新書》。

1299 

朱世傑編著數學入門書,稱為《算學啟蒙》。

1303 

朱世傑著《四元玉鑑》,書中不僅系統介紹了四元術,也論及垛積術與四次內插法,將天元術推廣為四元術,研究高階等差數列求和問題。

1350 

珠算已開始廣泛地流行起來,並逐漸代替了籌算。

1400

珠算在中國普及。

1450 

吳敬編著一部實用的數學書,稱為《九章算法比類大全》。

1573 

徐心魯著《盤珠算法》。系統介紹了珠算.。

1578 

柯尚遷《數學通軌》問世。

1584 

朱載堉著《算學新說》及《嘉量算經》先後問世。

1592 

程大位完成《直指算法統宗》十七卷,詳述算盤的用法,載有大量運算口訣,是中國古代流傳最廣的數學書,明末傳入日本、朝鮮。此書流傳最廣,影響極大。到萬曆二十六年﹝1598﹞,又成書《算法纂要》四卷。

1607 

徐光啟與意大利利瑪竇合譯歐幾里得《幾何原本》前六卷。其底本是克拉維斯的歐幾里得《原本》的註釋本。

1609 

李之藻與意大利利瑪竇合譯《圜容較義》一書,又合譯《同文算指前編》二卷,《同文算指通編》八卷,《同文算指別編》一卷。此書是根據克拉維斯《實用算術概論》及程大位《直指算法統宗》編譯而成。

1609 

徐光啟與意大利利瑪竇合譯《測量法義》一書,之後徐光啟自編《測量異同》及《勾股義》二書。

1631 

徐光啟與鄧玉函、湯若望合撰《大測》二卷、收入《崇禎曆書》中。《大測》二卷是根據畢的斯克斯﹝B.Pitiscus,1561─1613﹞《三角法》和斯臺汶:﹝S.Stevin,l548─1620﹞《數學紀錄》二書編譯而成。

1631 

徐光啟與羅雅谷合作《比例規解》、《籌算》二書。前者介紹伽利略的比例規;後著介紹納爾的籌算。

1631 

徐光啟與意大利教士羅雅谷、湯若望合撰《測量全義》十卷,列入《崇禎曆書》之中,《測量全義》十卷是根據瑪金尼﹝G.A.Magini,1555─1617﹞《平面三角測量》、克拉維斯《實用幾何學》、瑪金尼《球面三角學》和第谷《天文學》四書摘譯而成。

1664 

薛鳳祚編成《歷學會通》其中有《三角算法》一卷、《比例對數表》一卷及《比例四線新表》一卷。 ﹝《三角算法》及《比例對數表》是1653年成書,1664年收入《歷學會通》的。﹞ 1664 

梅文鼎撰寫數學著作近二十種。

1680-1690

梅文鼎會通中西數學,共著書約80種。

1685-1722 

清宮造辦處自行設計製造了盤式計算器六臺,算式計算器四臺,其中紙籌者一,牙籌者三。此外還造有計算尺、分釐尺、角尺等多種數學用具。

1690 

法國教士張誠、白晉編譯成漢文《幾何原本》七卷、滿文《幾何原本》七卷、漢文《算法原本》一卷等,作為給康熙帝的教科書。

1721 

在康熙帝的支持下,完成《曆象考成》四十二卷,《律呂正義》五卷,《數理精蘊》五十三卷,合稱《律歷淵源》共一百卷。

1729 

年希堯的《視學》初版問世,到雍正十三年﹝1735﹞又增訂再版。《視學》是有關透視學與有關畫法幾何的譯著,比蒙日的《畫法幾何學》﹝1799年﹞早六、七十年。此外,年希堯還著有《測算刀圭》三卷、《面體比例便覽》一卷等。

1761 

梅文鼎的數學著作彙集成冊,稱為《梅氏叢書輯要》四十卷。

1774 

孔繼涵刻印微波榭本《算經十書》,計有《周髀算經》、《九章算術》、《海島算經》、《孫子算經》、《五曹算經》、《夏侯陽算經》、《張邱建算經》、《五經算術》,《緝古算經》、《數術記遺》,並將戴震的《策算》、《勾股割圜記》作為附錄。

1774 

明安圖費三十年心血撰寫《割圜密率捷法》,書未定稿竟先去世。後由其門人陳際新於幹隆三十九年﹝1774﹞定稿,共四卷,到道光十九年﹝1839﹞才出版問世。

1795 

阮元由幹隆六十年﹝1795﹞開始,直到嘉慶四年﹝1799﹞主編成《疇人傳》四十六卷,是中國第一部關於天文學家、數學家的傳記著作。

1796 

焦循撰寫《釋輪》二卷,又撰《釋橢》一卷;兩年後﹝1798﹞撰成《釋弧》三卷,《加減乘除釋》八卷及《天元一釋》二卷。在焦循的著作中,主要總結並提高了當時的數學基礎工作。 1796 

汪萊撰寫《衡齋算學》第一冊;兩年後﹝1798﹞撰成《衡齋算學》第二冊,和第三冊,嘉慶四年﹝1799﹞撰成第四冊;嘉慶六年﹝1801﹞寫成第五冊、第六冊;其第七冊完成於嘉慶十年﹝1805﹞。在七冊的《衡齋算學》裡,對解球面三角形、解勾股形以及高次方程的有解無解進行了必要的討論。

1799 

阮元撰《疇人傳》四十六卷。

1801 

汪萊提出高次方程正根存在的判別條件及正根個數問題。

1803 

張敦仁編寫了《緝古算經細草》三卷,《求一算術》三卷、《開方補記》八卷、《通論》一卷,對古算作了一些研討。

1806 

李銳撰寫《勾股算術細草》一卷,《弧矢算術》一卷、《方程新術草》一卷,前二書是用天元術解勾股、弧矢的問題,後一書是詳解劉徽方程新術之作。到嘉慶十九年﹝1814﹞撰寫《開方說》三卷初稿。《開方說》是李銳精心之作,在汪萊基礎上,對方程理論、符號法則、重根問題等作了深刻的論述。

1818 

羅士琳撰《比例匯通》四卷,是以比例算法釋《九章算術》各問,實際上只起驗算作用。於通光十四年﹝1834﹞寫成《四元玉鑑細草》二十四卷,是以平易語言釋朱世傑《四元玉鑑》各問。

1820 

李潢撰《九章算術細草圖說》及《海島算經細草圖說》二書,後由沈欽裴核算校訂,並於嘉慶二十五年﹝1820﹞付印。李潢尚有遺稿《緝古算經考注》二卷,經劉衡、吳蘭修校訂於道光十二年﹝1832﹞出版。

1821 

董佑誠撰成《割圜連比例圖解》,兩年後﹝1823﹞又撰成《堆垛求積術》、《橢圓求周術》、《斜弧三邊求角補術》各一卷。

1821 

沈欽裴由道光元年﹝1821﹞至道光六年﹝1826﹞寫成《四元玉鑑細草》六冊稿,但未出版。 1825 

項名達著《勾股六術》一卷,於道光二十三年﹝1843﹞撰成《三角和較術》一卷,《開諸乘方捷術》一卷。又寫成《象數一原》初稿六卷,後由戴煦補寫第七卷,完成定稿。到光緒十四年﹝1888﹞才刊刻出版。《象數一原》對弧矢公式、二項式定理、橢圓求周提出了較正確的看法。

1840 

羅士琳寫成《續疇人傳》六卷。

1845-1852 

戴煦撰成《對數簡法》一年後,又寫成《續對數簡法》到咸豐二年﹝1852﹞,寫成《外切密率》和《假數測圓》。戴煦正確地論證了三角函數對數造表法和一些級數關係式。

1845-1852 

李善蘭發表了自著《方圓闡幽》一卷、《弧矢啟秘》二卷、《對數探源》二卷,在這三種著作中,都論述了關於冪級數的展開問題。

1849 

項名達用初等方法求得橢圓周長的級數表達式。

1856 

李善蘭與偉烈亞力先後合譯了《幾何原本》後九卷,《代數學》,《代微積拾級》,從此歐幾里得《原本》全帙才傳入中國;而西方的代數學、解析幾何、微積分學也是第一次系統地傳入。 1856 

李善蘭又與艾約瑟含譯《圓錐曲線說》。

1856 

李善蘭編著了《垛積比類》四卷,書中論述了遞歸函數、組合函數及計數函數等,

可以說《垛積比類》是早期的組合數學著作。

1859 

中國李善蘭建立著名的組合恆等式﹝李善蘭恆等式﹞。

1860 

徐有壬撰成《測圓密率》,《造表簡法》,《截球解義》,《弧三角拾遺》。其中論述了對數級數、冪級數及球面積問題。

1862 

夏翔撰《萬象一原》,論述了各種曲線的計算方法,是他對曲線的研究總結。在這之前,曾著《少廣縋鑿》、《洞方術圖解》、《致曲術》、《致曲圖解》。

1872-1887 

華衡芳與傅蘭雅合譯《代數術》,兩年後又合譯《微積溯源》至光緒三年﹝1877﹞譯《三角數理》,光緒五年﹝1879﹞譯《代數難題解法》次年譯《決疑數學》,光緒十三年﹝1837﹞譯《合數術》。其中《決疑數學》把西方概率論著作首次傳入中國。

1886 

諸可寶撰寫《疇人傳三編》七卷。

1889 

黃鐘駿編成《疇人傳四編》十一卷。

1891 

鄒立文與美國狄考文﹝1836-1908﹞合譯《代數備旨》十三卷,光緒十九年﹝1893﹞謝洪與美國潘慎文﹝1850─1929﹞合譯《八線備旨》四卷、《代形合參》三卷,以及光緒十年﹝1884﹞劉永錫與狄考文合譯《形學備旨》十卷是當時學校流行的主要數學教科書。

1900 

周達軍在揚州成立知新算社,周達並於同年去日本考查數學。

中國古代數學史14-總結-中國數學史年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