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新规”发布前,北京做的咋样了?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修正案》昨日经市十五届人大第16次会议审议通过。按照规定,明年5月1日起,超薄塑料袋、一次性用品在北京的使用将受限,单位和居民不执行垃圾分类将面临处罚。

  目前北京生活垃圾分类现状如何?记者探访发现,很多街道小区已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有街道引入智能化设备降低居民分类投放难度。还有企业实施无垃圾桶化办工,两个月垃圾减量超50%。记者发现,多数学校也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垃圾分类相关课程和实践内容,让更多孩子从小养成垃圾分类习惯。

  东城区崇外街道

  智能垃圾桶自动为垃圾称重积分

  11月25日上午,东城区崇文门外街道新怡家园3号楼前,年过六旬的孙大妈来到小区智能垃圾桶站,按响了扶手上的呼叫按钮。10多米外,垃圾分类指导员韩瑞香手上的电子表震动起来,上面显示着发出呼叫的垃圾桶站位置信息,她小步快跑来到了孙奶奶身边。


垃圾分类“新规”发布前,北京做的咋样了?


  “几个月前小区引进了这个智能垃圾桶,我刚开始学,就请指导员教我怎么积分。”孙奶奶说着,从口袋里拿出一张她家专属的二维码塑料牌交给指导员。韩瑞香把二维码对着垃圾桶一刷,桶盖自动打开,同时垃圾桶身上的屏幕立即显示出了垃圾桶类型、是否已装满、桶内温度等信息。

  孙奶奶把厨余垃圾倒进对应的投放口,并将塑料袋投入其他垃圾桶。在她操作的同时,智能垃圾桶已经完成了垃圾称重,并为孙奶奶的账户积了分。如今,她的账户上已经有800多分。

  引入智能垃圾桶以后,指导员韩瑞香感觉到参与垃圾分类的年轻人变多了。“年轻人工作忙,很多人怕脏,有了智能垃圾桶以后,扔垃圾全程不需要碰垃圾桶,指导员下班了他们也能自己积分,很方便。”


垃圾分类“新规”发布前,北京做的咋样了?


  智能化是崇外街道垃圾分类的一项特色。今年4月,崇外街道在新怡家园首次试点引入了二代智能垃圾桶站,目前智能垃圾桶可以分类收集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其中有害垃圾进一步细分为灯管、化妆品、电子垃圾等数个投放口,可回收垃圾细分为塑料瓶、金属、纸张、织物等。

  居民用家庭垃圾分类账户对应的纸质或电子二维码,在智能垃圾桶上扫码,完成分类投放后即可积分。在智能垃圾桶站对面摆放着一个积分兑换橱柜,居民可以用积分兑换垃圾袋、扑克牌、纸巾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