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新規”發佈前,北京做的咋樣了?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修正案》昨日經市十五屆人大第16次會議審議通過。按照規定,明年5月1日起,超薄塑料袋、一次性用品在北京的使用將受限,單位和居民不執行垃圾分類將面臨處罰。

  目前北京生活垃圾分類現狀如何?記者探訪發現,很多街道小區已實施生活垃圾分類,有街道引入智能化設備降低居民分類投放難度。還有企業實施無垃圾桶化辦工,兩個月垃圾減量超50%。記者發現,多數學校也在教學過程中加入垃圾分類相關課程和實踐內容,讓更多孩子從小養成垃圾分類習慣。

  東城區崇外街道

  智能垃圾桶自動為垃圾稱重積分

  11月25日上午,東城區崇文門外街道新怡家園3號樓前,年過六旬的孫大媽來到小區智能垃圾桶站,按響了扶手上的呼叫按鈕。10多米外,垃圾分類指導員韓瑞香手上的電子錶震動起來,上面顯示著發出呼叫的垃圾桶站位置信息,她小步快跑來到了孫奶奶身邊。


垃圾分類“新規”發佈前,北京做的咋樣了?


  “幾個月前小區引進了這個智能垃圾桶,我剛開始學,就請指導員教我怎麼積分。”孫奶奶說著,從口袋裡拿出一張她家專屬的二維碼塑料牌交給指導員。韓瑞香把二維碼對著垃圾桶一刷,桶蓋自動打開,同時垃圾桶身上的屏幕立即顯示出了垃圾桶類型、是否已裝滿、桶內溫度等信息。

  孫奶奶把廚餘垃圾倒進對應的投放口,並將塑料袋投入其他垃圾桶。在她操作的同時,智能垃圾桶已經完成了垃圾稱重,併為孫奶奶的賬戶積了分。如今,她的賬戶上已經有800多分。

  引入智能垃圾桶以後,指導員韓瑞香感覺到參與垃圾分類的年輕人變多了。“年輕人工作忙,很多人怕髒,有了智能垃圾桶以後,扔垃圾全程不需要碰垃圾桶,指導員下班了他們也能自己積分,很方便。”


垃圾分類“新規”發佈前,北京做的咋樣了?


  智能化是崇外街道垃圾分類的一項特色。今年4月,崇外街道在新怡家園首次試點引入了二代智能垃圾桶站,目前智能垃圾桶可以分類收集廚餘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其中有害垃圾進一步細分為燈管、化妝品、電子垃圾等數個投放口,可回收垃圾細分為塑料瓶、金屬、紙張、織物等。

  居民用家庭垃圾分類賬戶對應的紙質或電子二維碼,在智能垃圾桶上掃碼,完成分類投放後即可積分。在智能垃圾桶站對面擺放著一個積分兌換櫥櫃,居民可以用積分兌換垃圾袋、撲克牌、紙巾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