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讨厌一个人?

我们为什么讨厌一个人?


大多数人或许都有过自己讨厌的人。那么,我们为什么会讨厌一个人呢?是我们太狭隘、不够宽容,还是有什么更深层次的原因?知友们针对这个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选取一部分分享给你,或许你能找到想要的答案。


我们为什么讨厌一个人?


1

知友俞林鑫:


先来举一个例子。


小田跟她的前夫在争吵了几年后离婚了,她带着儿子一起生活。有时候她会莫名其妙地向儿子大发脾气,但每次发火之后她又特别后悔。她既爱自己的儿子,有时又特讨厌他。我们知道这种讨厌跟儿子无关,而是跟小田的前夫有关。儿子身上有前夫的影子,每当看到这种影子时,不免勾起小田长年累积的怨恨。


很多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报怨母亲(或父亲)经常冲他发火,背后可能是将未被消化的对前夫(前妻)的怨恨加诸在孩子身上的结果。如果你讨厌的是某个曾经伤害过你的人,那么这种讨厌是很正常的,背后是累积的愤怒。当你对没有交集的某个人感到讨厌时,也许你讨厌的并不是这个人,而是另一个人。这个人既可能是过去的某个让你恨的人(比如前面说到的小田的例子),也可能是你自己。我想没有人敢说不讨厌自己吧。在心理咨询中,自我嫌恶的话语是经常可以听到的:「要是我再外向些就好了」、「我不喜欢自己」、「我觉得自己就是一坨屎」、「我太自私,天冷了就穿衣,肚子饿就要吃饭」,再严重一点的是:「我有罪,我应该坐牢」,所谓的自罪妄想。「2014 年是拚博的一年,2015 要继续拚,爱拚才会赢」,昨天刚刚看到学校的电子屏幕上在反复播放这句话。我不免想,为什么要拚?但似乎也没有理由不拚,你不拚的话别人就跑到你前面去了,你接受得了这样的现实吗?那个时候你对自己还满意吗?


文化通过制造对自己的不满意,不断地驱使着人的奋斗。说的好听点是追求进步,说的难听点是对人性的压榨。为了保护自己,个体发明了一种心理机制:把自己所讨厌的部分加诸别人身上,并加以攻击。通过这样的操作,人们扔掉了自身讨厌的部分,保持了自己是足够好的感觉。这种心理机制的学术名叫做投射。完美主义者最经常做的事情便是批评别人(或社会)。指责别人的没素质、太胆小、太懒惰......当他们在这样责备别人时,暂时扔掉了自己糟糕的部分,并把这些部分投射到别人身上,自己则保持了想象中的完美。完美主义者其实是最不喜欢自己的,他们逼自己很厉害,通过投射的机制又会讨厌身边的很多人。完美主义的领导对下属总是百般挑剔,令他们痛苦不堪。由此,每次当你讨厌一个人时,恰恰是认识自己的一次机会。不妨扪心自问一下:会不会是我将对过去某个人的厌恶移置到对方身上了?会不会是我将对自己的不满意部分投射到了对方的身上了?这样的反省有助于改善跟对方的关系。当然,核心是悦纳自己,接纳了自己也意味着接纳了别人。但是,当我们身处一个自我嫌恶的社会文化时,如何又能做到独善其身呢?


我们为什么讨厌一个人?


2

知友罗林:


小说《神雕侠侣》中,郭芙一向对杨过看不顺眼,还一怒之下砍掉了杨过的左臂。由于家世显赫与父母呵护,郭芙从小就享有特殊待遇,性格骄宠任性自尊心强,可童年伙伴杨过却不给她面子,这让优越感强的她充满了失落和怒火。


只是小说末尾,郭芙出现电光石火般的内心独白:「我难道讨厌他么?武氏兄弟一直拼命讨我的喜欢,可是他却从来不理我。只要他稍为顺着我一点儿,我便为他死了,也所甘愿。我为什么老是这般没来由的恨他?只因我暗暗想着他、念着他,但他竟没半点将我放在心上?」


小说中金庸独具匠心地内心描写,让我们窥视了人性深处的丰富情感。


二十年来,郭芙一直不明白自己的心事。不但杨过丝毫没明白她的心事,连她自己也不明白。虽然她一生什么都不缺少了,但是内心深处实有一股说不出的遗憾。她从来要什么便有什么,但真正要得最热切的,却无法得到。


因此,她一生中都不明白:「为什么脾气这般暴躁?为什么人人都高兴的时候,自己却会没来由的生气着恼?」


正如金庸所描述的,我们真的了解自己么?很多时候没由来的厌恶,或许藏着内心深处的影子。


我们心中的自己,包括有两个部分,自己喜欢的和自己不喜欢的。我们保留前者,成为我们道德准则以及行为标准;我们压抑后者,成为我们内心阴影甚至排除对象。在心理咨询中,这称为分裂的防御机制。


为了避免在内心冲突中煎熬,我们把自己分成好和坏的两半,容纳前者、排除后者。我们把自己的标准加在别人身上,就构成理想化或敌意化的投射。


其实,我们眼中的讨厌别人,或许就是心中隐藏的自己。只是,这个心中的自己,不被我们接受,甚至被我们厌恶,所以把这种感觉转移给别人。


表达着对别人的态度,我们同时也定义着自己。只是如果过度采用分裂的防御机制,我们虽然可以降低内心冲突的焦虑,也获得了一个不完整的分裂自我。


这种不完整的内心意味着,我们内心的某些愿望被尘封,在暗无天日的角落深处布满灰尘。这些阴影会滋生和繁殖,滋生的黑暗会笼罩在我们心头。我们会产生黑暗中的无助和恐惧,或以厌恶的方式把焦虑投射给别人。只是这样的自我是不和谐的,不完整的。我们在暂时缓解内心冲突同时,也压制了我们正常的成熟和成长。


觉察到自己分裂的阴影是痛苦的,但要获得真正的精神成长,尝试进行深层的自我转换,我们需要敢于和痛苦和平共处。不断地改变和挑战总是令人不快的,这也是我们运用防御机制的心理基础。


我们都不喜欢内心困扰的感觉,但如果仅仅是简单的忽视不见,你的人生都保留着逃避的僵硬姿势,你的内心无法舒展接受空气和阳光。但若你有机会探索引起痛苦的那部分,真正的启发和成长或许就开始了。你将发现,自己会有一种脱胎换骨的重生感觉。


中国古代的儒者强调,君子不该责人论是非,而应反省自己动心忍性。


王阳明的朋友经常动气责怪他人,王阳明说:「学须反己。若徒责人,只见得人不是,不见自己非。若能反己,方见自己有许多未尽处,奚暇责人?舜能化得象的傲,其机括只是不见象的不是。若舜只要正他的奸恶,就见得象的不是矣。象是傲人,必不肯相下,如何感化得他?」


从这个角度看,王阳明和其他儒学大师,在交往时更强调克己功夫,「明理可以戒惧,克己可以戒怒。」如果不考虑后世的表面化和教条化,儒学对人性其实给出了深邃地解答。


只有拥有了慈爱心和平等心,人性的光辉才能照亮内心。


正如王阳明的《传习录》所述:一日,王汝止出游归。先生问曰:「游何见?」对曰:「见满街都是圣人。」先生曰:「你看满街人是圣人,满街人到看你是圣人在。」


在王阳明的眼里,按照良知的标准,他人不是令人生厌的,而是成为自己的一面镜子。王阳明临终所说: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此心照亮了别人,才能照亮了自己。


我们为什么讨厌一个人?


3

知友罗林:


好问题,但我想前面的答案还是不够完整,就做一个补充吧!

@古越 知友说到:「那么我们恨的是他形象里某些存在于我们自身的东西」,实际上按照精神分析中的心理防御机制来理解就是,自身所存在的不合理的想法态度信念被超我或者自我压制,转而采取「投射」的方式(怀疑别人或者强加别人)来缓解这种焦虑。

此外,我认为讨厌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反向」的心理防御机制,自己不合理想法被压制而用完全相反的形式表现出来。

但我们仔细想一想,一个待人真诚的人也会去讨厌一个虚伪的人,一个文雅的人也会去讨厌一个粗鲁的人,我们身上即使没有那些东西,我们仍然会讨厌一个拥有这些特质的人。

因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人对我们构成了「某种威胁」,简单来说,当我们产生讨厌的情绪或者态度时,会不自觉地与我们讨厌的人保持着距离,这时的讨厌会使我们得到一些「自我保护」。


比如,真诚的人讨厌一些虚伪的人,从而不和他有过多利益上的接触,可以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却并不见得那个真诚的人骨子里一定有虚伪的影子。在社会心理学中,有的人和一些人没什么交集,却生出讨厌(比如题主,当然还有很多人),我想了一下,我们对别人讨厌态度的产生还可能由多个方面来产生:(如果有过多的交集就是另外一回事情了)

1.中心特征的锚定作用


我们对人形成印象的过程,一些特质起着关键作用(中心特征),比如真诚、热情、温暖。而还有一些特征起着锦上添花的作用(边缘特征),比如文雅、能力、外向或者内向。


人们对中心特征的不利评价会把整个人的评价给拉低。比如,有的明星就是开了3200场演唱会,也会因为自我形象的管理不佳,尤其是涉及诚实的方面,也会被打落神坛。克林顿和莱温斯基其实公众还能原谅,但撒谎就是大问题了。

讨厌某个人,极有可能是因为你认为「他不是一个真诚的人」。(当然,具体情况还是要看你认为的关键品质是什么)

2.图式化的影响


又叫「刻板印象」,大概意思是我们给一些群体按照一定的规则分类,打上不同的标签。比如,我们习惯中会认为,东北人随便砍人,上海人就是小气等等。


所以对一个人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我们受到图式化的影响也会对一个人产生消极的态度。比如,你碰到一个官员,自己的心理图式就已经贴上了各种标签,这人那么大的肚子一定是公款吃出来的,那么肥大的身躯一定经常在宾馆的床上留下辛勤的汗水。


这样的讨厌在生活中经常出现。

但是我们要注意,图式化往往会以偏概全,上海不仅有「喝咖啡」的周立波,也有聪明犀利的韩寒,大学生不仅有不思进取想着混张文凭的人,但更多的是正直勇敢的好青年(像我一样)。

图式化认识虽然不准确,却很有可能是你讨厌某个人的原因。

3.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我们一般而言,「会更容易喜欢一个喜欢我们的人,也会更容易讨厌一个讨厌我们的人」。原因在于我们都渴望被人尊重,被人欣赏的,这是对我们自我概念的一种确认,这样有利于我们树立信心,比如恋爱补偿效应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当我们从细节中发现,比如嘴角下撇,眼睛从不正眼看你,如果归因到他在讨厌你,这时你的自我概念会受到攻击,内心懦弱的人会产生自卑,内心强大的人则会对某人产生讨厌,甚至愤怒的情绪。

所以,讨厌别人还可能是因为你认为「别人也在讨厌你」。我先想到这几种,以后的再补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