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主播将持证上岗,能否改变直播圈乱象?

网络直播无疑是近两年的风口之一,我们见过许多直播平台加入流量大战,也见证过许多大主播的浮沉,

直播行业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所以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直播从乱象丛生,各种违法乱纪的阶段到现在各个平台对于内容有着严格规范,内容也更加的丰富和多彩的今天,一步步的改变我们都看在眼里,甚至亲身体会。

但是即使平台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也总会有监管不到的地方,到现在依然有很多主播做出一些为博人眼球毫无下限的直播内容。

网络主播将持证上岗,能否改变直播圈乱象?

前段时间的“萝莉主播变大妈”,“某说唱明星直播砍手”等让人无法理解的主播行为还历历在目。

不免引起我们的疑虑:如何从根本上杜绝低素质主播进入网络直播行业?

近日,全国网络节目主持人职业素养能力培训考试培训中心四川基地透露,各自媒体平台的网络节目主持人,也就是大家俗称的网络主播可以持证上岗了。

成都、北京、上海、杭州等十个城市成为全国首批网络主播持证上岗试点城市。

凡有志于此的主播和准主播们都可以参加该项目的培训,考试合格后将取得《网络节目主持人岗位合格证》。

网络主播将持证上岗,能否改变直播圈乱象?

今年6月,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影视人才交流中心和央广视讯共建的《全国网络节目主持人职业素养能力培训》项目在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正式启动。

从2017年培训项目发布以来全国网络节目主持人职业素养能力培训已在全国范围内陆续布点覆盖学员数千人。

据了解,人社部目前正在就将网络主播职业纳入新职业目录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

网络主播将持证上岗,能否改变直播圈乱象?

网络直播标准发布

今年1月28日,湖北省标准化学会和武汉市软件行业协会在武汉联合发布了《网络直播平台管理规范》以及《网络直播主播管理规范》。这是我国正式出台的首批网络直播团体标准。

这两条规范包含有直播平台的主播监控、账号监管、平台巡查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并对主播的着装要求、准入标准、直播内容等进行了规范。

网络主播将持证上岗,能否改变直播圈乱象?

《网络直播主播管理规范》要求,女主播服装不应过透过露,不能穿着情趣制服、情趣内衣、透视装、肉色紧身衣等;未成年人单独出镜直播,须提供监护人身份证和户口本,以及由监护人签署的申请书等。

同时,《网络直播平台管理规范》重点明确了用户举报,要求直播平台设置便捷醒目的用户举报通道,确保24小时畅通;对于网友举报的违规账号,直播平台应在接到举报后90秒内,对其进行强制禁言、封号等处理。

主管部门加强管控

早在2016年4月13日,百度、新浪、搜狐等20余家直播平台共同发布《北京网络直播行业自律公约》,承诺网络直播房间必须标识水印;内容存储时间不少于15天备查;所有主播必须实名认证;对于播出涉政、涉枪、涉毒、涉暴、涉黄内容的主播,情节严重的将列入黑名单;审核人员对平台上的直播内容进行24小时实时监管。

2016年9月,广电总局下发《关于加强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重申相关规定,要求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机构依法开展直播服务。

网络主播将持证上岗,能否改变直播圈乱象?

2016年11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对直播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建立互联网直播发布者信用等级管理体系,建立黑名单管理制度。

《规定》提出,不得利用直播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破坏社会稳定、扰乱社会秩序、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传播淫秽色情等法律法规禁止的活动,不得利用互联网直播服务制作、复制、发布、传播法律法规禁止的信息内容。

2016年12月,文化部印发了《网络表演经营活动管理办法》,对网络直播行为作出了严格的限制,要求网络表演经营单位应向省级文化行政部门申请取得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不具备内容自审及实时监管能力的,不得开通表演频道。

网络表演经营单位应要求表演者使用有效身份证件实名注册,并采取面谈、录制通话视频等有效方式进行核实。

网络表演经营单位应依法保护表演者身份信息。

劣迹主播被行业协会“拉黑”

10月9日消息,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网络表演(直播)分会官方微信公众号公布了第四批主播黑名单,42名主播被封禁5年,在行业内禁止注册和直播。

通知显示:近期,个别主播在直播过程中出现宣扬色情、宣扬赌博等违法违规内容,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各直播平台上报了劣迹主播信息及其违规证据,分会组织内容评议委员会专家组进行审核,并经分会会长联席会讨论通过,正式确定第四批网络表演(直播)行业主播“黑名单”。

网络主播将持证上岗,能否改变直播圈乱象?


网络主播将持证上岗,能否改变直播圈乱象?

以上42位主播被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网络表演(直播)分会拉入主播“黑名单”。

落实主体责任是直播平台的义务。

一方面,应当建立直播内容审核平台,并要求网络主播承诺遵守法律法规和平台公约;

另一方面,则需视情采取警示、暂停发布、关闭账号等处置措施,及时消除违法违规直播信息内容,保存记录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从这起案例看,无论上报劣迹主播信息及其违规证据,还是配合处理劣迹主播,无不说明相关直播平台提升了规则意识,敢于作为,善于作为。

近年来,我国的网络直播服务发展迅猛,年轻用户越来越多,社会影响越来越大。

即便有了“网络主播持证上岗”制度,也不是包治百病的万能药。

只有各类网络直播平台和网络主播切实履行管理主体责任、社会责任和法律责任,自觉抵制和防范低俗恶搞、暴力色情、赌博欺诈等违法违规行为,只有行业协会不断强化自律意识,才能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直播空间,才能让直播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