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評分從8.2跌至5.6,《歡樂喜劇人》變悲劇人,喜劇將何去何從

2020年初,《歡樂喜劇人》第六季如約而至。然而,與前兩季的收視與口碑雙豐收相比較,第六季的《喜劇人》明顯後勁不足,豆瓣評分從第一季的8.2跌至現在的5.6。

豆瓣評分從8.2跌至5.6,《歡樂喜劇人》變悲劇人,喜劇將何去何從

作為東方衛視的一檔喜劇節目大IP,《喜劇人》為什麼一直在走下坡路?這可能與喜劇大環境下的人才斷層和缺乏創新有關。

豆瓣評分從8.2跌至5.6,《歡樂喜劇人》變悲劇人,喜劇將何去何從

人才斷層-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1、小環境-入選選手人氣不對等

什麼是喜劇?凡是能夠製造出喜劇效果、帶給觀眾快樂的節目形態都可劃歸到“喜劇”的範疇裡來。除了大家熟悉的相聲、小品,還有啞劇默劇、二人轉、脫口秀等等都是喜劇。

而《喜劇人》作為一個囊括所有喜劇形式的明星競賽類綜藝,按理說可供選擇的選手應該有很多才是。

豆瓣評分從8.2跌至5.6,《歡樂喜劇人》變悲劇人,喜劇將何去何從

但是,走到第六季,本該作為最大看點之一的明星選手之間的競爭卻絲毫不起波瀾。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選手自帶的熱度差距大,碾壓式的人氣差距使節目少了看點。

就從《喜劇人》在優酷上的喜劇人安利榜的數據來說,來自德雲社的孟鶴堂周九良、燒餅曹鶴陽包攬冠亞軍,而且兩人的票數之和比其他所有選手的票數總和還多,而且人氣前三的孟周、餅四、金曦都是一水的相聲演員。

豆瓣評分從8.2跌至5.6,《歡樂喜劇人》變悲劇人,喜劇將何去何從

選手個人和喜劇形式的熱度的極度不平衡,讓節目少了一點必要的火藥味。不是說選手之間一定要劍拔弩張,但是過於平和的環境確實限制了良性的競爭循環。

但這並不是《喜劇人》一檔節目的問題,走過六年,可供節目組選擇的喜劇人越來越少。這就涉及到喜劇這個行業的人才培養機制上來了。

2、大環境-喜劇市場人才凋敝

為什麼喜劇人的人才後備力量不足?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喜劇沒有專業又面向普通人的學習平臺。著名喜劇小品表演家陳佩斯就曾經說過:“喜劇缺乏理論基礎。”沒有理論基礎,就沒有普遍性的教學內容,就更談不上人才的培養和儲備了。

以相聲為例,相聲講究師承和派別,這可能與舊時相聲藝人的社會地位比較低有關係。當時,相聲是不入流的,他們只有抱團才能生存。而沒有師承的就被稱為海青,是來搶飯碗的。

雖然現在也逐漸出現了一些可以學習相聲戲曲的曲藝學校,但尚未形成規模,缺乏影響力。以目前最火的德雲社為例,其大部分演員就是班主郭德綱的徒弟。但作為當下民間影響力最大的相聲團體的掌門人,郭德綱在早年還沒有發跡的時候,也曾因為師承關係,遭到同行排擠。

豆瓣評分從8.2跌至5.6,《歡樂喜劇人》變悲劇人,喜劇將何去何從

所以相聲的師承和輩分問題,到底算不算糟粕,也一直備受爭議。師徒口口相傳的教學方式無疑限制了人才選拔和行業發展,派別對立加劇了行業內鬥,畢竟“說相聲的盼著同行死”可不是一句玩笑話。

專門學相聲的人少,而專門學小品的人卻根本就沒有。

作為喜劇界的後起之秀,我國喜劇小品誕生至今只有三十幾年的歷史。在此之前,小品僅僅作為戲劇教育和考核的一種教學手段而存在。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演員自我修養》裡就有一種叫“教學小品”的教學方法,他的表演體系傳入中國後,“教學小品”就逐漸成為我國戲劇院校的教學手段。

喜劇小品的發展是隨著春節聯歡晚會的誕生而誕生的。

1983年的首屆春節聯歡晚會,就誕生了《逛廠甸》、《吃雞》、《彈鋼琴》、《阿Q的獨白》四個小品,這確立了喜劇小品在中國的藝術地位。

豆瓣評分從8.2跌至5.6,《歡樂喜劇人》變悲劇人,喜劇將何去何從

而後,小品就成了春晚的標配。

春晚裡精彩的小品節目捧出了一大批包括陳佩斯、朱時茂、趙麗蓉、宋丹丹、趙本山等等在內的優秀的喜劇人才。

豆瓣評分從8.2跌至5.6,《歡樂喜劇人》變悲劇人,喜劇將何去何從

可是,春晚培育的人才畢竟數量極少,尤其是近幾年,

不是誰上春晚誰火,而是誰火誰上春晚,就更難誕生新的小品接班人了。

作為受眾最廣的相聲和小品尚且沒有穩定的人才選拔機制,就更別提其他更加小眾的喜劇形式了。

豆瓣評分從8.2跌至5.6,《歡樂喜劇人》變悲劇人,喜劇將何去何從

缺乏創新-年年月月花相似

1、內容枯燥,抄襲成風

從《喜劇人》第六季已經播出的幾期節目來看,幾乎沒有出圈的真正的好作品,歸根結底是喜劇人的創新能力不夠

喜劇行業內的多數演員,都是同時兼任演員和編劇兩個職業的,這就對喜劇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他們既要有惟妙惟肖的表演能力,還要有天馬行空的創新能力

可是表演能力尚能通過練習來提高,但是創新卻需要源源不斷的靈感,一旦靈感枯竭,喜劇人所展現的節目就會枯燥乏味,毫無亮點。

好的內容價值珍貴且稀缺,於是在缺失創新能力以後,有人就選擇了不勞而獲,直接抄襲別人的節目。

比如白凱南抄襲脫口秀演員張博洋的節目,白鴿抄襲網友天才小熊貓的段子,都讓《喜劇人》選手的創新能力備受質疑。

豆瓣評分從8.2跌至5.6,《歡樂喜劇人》變悲劇人,喜劇將何去何從

而且抄襲是對喜劇表演者尊嚴的直接踐踏,更是對喜劇生產環境的直接破壞。如果節目組對這種抄襲之風不加以打壓,那麼喜劇環境則會陷入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循環。

2、強行煽情-笑點不夠淚點湊

除了抄襲這種原則性的問題,《喜劇人》的舞臺似乎還陷入了一種笑點不夠淚點湊的怪圈。

一個喜劇作品,靠喜劇內容撐不住,只能靠往裡放悲劇來綁架觀眾,還挺諷刺。雖然說喜劇的內核都是悲劇,但每次都強行煽情就不免讓人產生審美疲勞。

不是說不可以煽情,但它正確的打開方式應該是像賈玲的《你好,李煥英》一樣,笑中帶淚,以真情打動觀眾。

豆瓣評分從8.2跌至5.6,《歡樂喜劇人》變悲劇人,喜劇將何去何從

《你好,李煥英》就講述了賈玲穿越到母親年輕時生活的年代,並與年輕的母親成了朋友,幫她打跑了地痞流氓,追她喜歡的男孩子,而後變成幻影,看著母親年輕時生活的點點滴滴。

“——媽,我給你買了一個冰箱,雙開門的。

——媽知道。

——媽,那件皮大衣,我也給你買了。

——媽知道。

——媽,你怎麼那麼愛笑啊。

——因為媽生了你啊”


豆瓣評分從8.2跌至5.6,《歡樂喜劇人》變悲劇人,喜劇將何去何從

賈玲與過世的母親的簡單對話,就讓觀眾在不知不覺中淚流滿面。這才是不招人煩的煽情。

豆瓣評分從8.2跌至5.6,《歡樂喜劇人》變悲劇人,喜劇將何去何從

總結

東方衛視作為電視喜劇市場的開拓者,在喜劇模式上作了很多嘗試。有主打素人的《笑傲江湖》,有主打明星的《歡樂喜劇人》,有素人+明星的《今夜百樂門》。

但是如果喜劇這朵花缺乏充足的喜劇人才做土壤,沒有紮實的創新能力做支撐,不管如何創新模式都只是在做無用功,種不出真正驚豔世人的喜劇之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