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銀幣——鷹洋,收藏潛力股!

墨西哥鷹洋,指的是墨西哥銀元,又叫做“墨銀”或“鷹洋”,後訛為“英洋”。

它是1821年墨西哥獨立後使用的新鑄幣,自1823年開始鑄造。

墨西哥銀幣——鷹洋,收藏潛力股!

▲1898年墨西哥“鷹洋”壹圓銀幣


幣面為墨西哥國徽,一隻鷹嘴中叼著一條蛇站在仙人掌上。幣徑、重量均與本洋相同,邊齒如圖,與本洋有差異,銀色為90.18%。


鷹洋的誕生


16世紀中期,墨西哥的白銀使用量,已佔全世界耗銀總量的三分之一,大部份鑄成銀幣,在西班牙的殖民地發行,用作國際貿易支付,或運回宗主國。

墨西哥銀幣——鷹洋,收藏潛力股!

▲墨西哥銀礦城


16世紀末,墨西哥境內已經有幾十家造幣廠,在不到3個世紀的時間裡,共鑄造了20億比索的金幣與銀幣。

墨西哥銀幣——鷹洋,收藏潛力股!



造幣工業,鞏固了新西班牙總督區的經濟,為西班牙注入了資本的原始積累

墨西哥獨立後,仍然鑄造、流通以里亞爾為單位的銀幣及金盾。直到1823年,獨立戰爭結束2年以後,墨西哥鑄造的8里亞爾金銀幣上,開始刻上雄鷹圖案。

墨西哥銀幣——鷹洋,收藏潛力股!

▲1829年墨西哥鷹洋金幣NGC XF45


1863年,墨西哥開始採用十進位制的硬幣,並開始流通。19世紀末,8里亞爾的銀幣被1比索代替,雄鷹的圖案被保留了下來

墨西哥銀幣——鷹洋,收藏潛力股!

▲1866年墨西哥1比索銀幣


進入中國市場成為流通貨幣的,就是這時期的墨西哥鷹洋。



進入中國市場


清朝中後期,外國銀幣逐漸流入中國。其中西班牙雙柱最早流入中國,舊時稱為本洋,尤其是卡洛斯四世銀元,在乾隆後期成為中國沿海地區的統治性銀元,道光咸豐年間人們只把本洋當作正統銀元,其他的都看作是荒洋。

墨西哥銀幣——鷹洋,收藏潛力股!

▲1805年卡洛斯像西班牙雙柱銀幣,舊時稱“本洋”或“雙柱銀幣”


本洋的興盛一直持續到十九世紀中期,隨著西屬美洲的獨立,本洋在十九世紀二十年代便陸續停止了鑄造,由於來源枯竭,加上鴉片貿易當中的本洋外流,使得本洋在華難以為繼,漸漸被鷹洋所取代。

當時,帶有雄鷹圖案的銀幣,由於成色極佳,流入中國後,成為市場通貨,民間稱之為“鷹洋”。但在一開始,由於中國人特別重視已經停鑄多年的本洋,以至於對包括鷹洋在內的其它銀元都持懷疑態度。鷹洋只能折價使用

“有時認其它銀幣皆系荒洋,拒絕接受,只能按分量計算。”

比如在廣州,19世紀四十年代,本洋往往超出鷹洋的兌價百分之十二,而重量和純度鷹洋都稍勝。

墨西哥銀幣——鷹洋,收藏潛力股!

▲墨西哥鷹洋4枚



太平天國爆發後,人們大量囤積硬通貨,使得市場上流通的銀元日益稀少,價格愈高。此時本洋嚴重短缺,鷹洋始有取代之勢。

1853年10月,兩廣總督葉名琛諭令在繳納關稅、鹽課和國家稅收的各種項目上,准許鷹洋和本洋按其含銀量等價流通。這時本洋因為錢莊主的炒作,不足值卻虛值高,非理性的價格終於動搖了人們對本洋的信念。11月,上海道臺用官方的力量推行鷹洋。從此,鷹洋在華東、華南地區被廣泛接受。

1890年(光緒十五年),隨著我國龍洋的開鑄,一舉打破了由本洋、鷹洋等外國銀元在我國一統天下的局面。

墨西哥銀幣——鷹洋,收藏潛力股!

▲光緒龍洋


孫中山、袁世凱像銀元(俗稱小頭、大頭),由於鑄工精良、標準統一、再加上我國勞動人民的民主經濟意識逐漸覺醒,很快就在市場的流通中佔據了主導地位。

墨西哥銀幣——鷹洋,收藏潛力股!

▲三年袁大頭


1914年(民國的五年),民國政府下令大量回收國外銀幣,以作為鑄造我國銀幣之原料,大量墨西哥鑄銀幣被溶毀和流出境外



收藏價值


墨西哥鷹洋鑄造精美,有濃濃的異域風情,深得藏友喜愛。

且民國初年,鷹洋被大量回收,熔鑄我國銀幣,因此,境內的鷹洋存世量不多,升值潛力不可小覷。目前,一枚普品鷹洋價格都在300元以上

另外,早期的鷹洋由於流通時間長,且大多有錢莊鑑定後的戳記,品相好的非常少見,因此價格很高。

墨西哥銀幣——鷹洋,收藏潛力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