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明朝版网络喷子,文官最喜欢的弹劾,于国于民无利

秋高气爽,九月鹰飞。

自从去年的萨尔浒大战,大败明军之后,后金政权终于在辽东的站稳了脚跟,再加上努尔哈赤还乘机将唯一尚存的叶赫部剿灭,一统女真诸部。

稍有眼光的人都看得出来,如今辽东已经是后金独大的局面,已经有了足够的资本和大明王朝抗衡。

再加上这一年大明王朝连续驾崩了两任帝王,关外就开始沸沸扬扬的流传着“天命汗是天命所归”的各色流言。

得益于去年大战的胜利,后金缴获了大量的物资,武力进一步膨胀,这也助涨了努尔哈赤的野心。

乘着天气好,他只带着一个牛录的近卫,亲自赶到前线侦察。

努尔哈赤身量不高,不过极为壮硕,一双鹰隼般锐利的眼睛炯炯有神,他以手遮阳,眯缝着眼深深的看了一眼数里之外辽阳城,旋即打马离开:

“先回去,来年整备好再来取此城!”

……

京师。

乾清宫中,朱由校看着眼前分列清楚,一目了然的奏折,心中极为得意。

孙承宗原本还想等着小皇帝犯错之后再给他指点一番,没想到自己反而被这简单的“归纳”一法震的不轻。

如此条理清晰的分门别类,想要了解什么事情,都可以很快的将相关的奏疏找出来,从而进行具体分析和处置。

这无疑很容易就可以将错综复杂的事情理清脉络,有助于做出最终的决定。

不同于孙承宗的惊讶,朱由校的眉头却渐渐的皱了起来,心里对所谓的“正人君子”也更加厌烦,甚至一时间都有了一股将他们全部清出朝堂的冲动。

整整十一框奏折,加起来有七百多道奏疏,其中真正谈及实事的不到三十道,其他的全部都是弹章。

这些弹章里面,弹劾首辅方从哲的又占了一半,剩下的一小半则是和辽东经略熊廷弼有关。

朱由校越看越生气!

这些弹章往往没有事实根据,捕风捉影,甚至捏造事实,然后通过夸大其词,再加上人身攻击,想要从道德方面将一个人彻底否定,然后达到将人打倒搞臭的目的。

朱由校看着看着,莫名有种熟悉的感觉——这和后世那些网上的喷子何其相似?

然而悲剧的是,后世那些喷子只能在网上发泄自己的戾气,制造一些网络上的垃圾,最多也就是造成一些经济和名誉损失。

可是在大明就要命了,这些御史言官可以据此控制舆论,甚至左右朝政,放到后世简直就是“以键治国”,想想都觉得可怕。

孙承宗也发现了朱由校的脸色不好看,稍微翻了翻被他丢到一旁的奏折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虽然孙承宗也算是东林党一脉,不过他并没有那么迂腐,也不会像某些卑鄙文贼那么自私自利,为私利枉顾国事。

他想了一想,对着朱由校问道:

“陛下可知道,熊廷弼曾上过一道‘敬陈战守大略疏’?”

这个朱由校却不太清楚,他只是记得以前在网上看到有人说过,明末合格的辽东经略只有两个半,眼前的孙承宗是一个,熊廷弼则是另一个。

既然孙承宗特意提到这道熊廷弼的奏疏,想来是大体上比较认同的,朱由校坦然摇头说道:

“还请先生为朕解惑。”

孙承宗也有自己的抱负,有这样的机会向皇帝表明自己的能力和观点再好不过,他略做沉吟,开口说道:

“臣虽然未曾去过辽东,不过却曾经看过本朝历年与辽东有关的文书,对于熊廷弼的这道奏疏,大体上并无不妥之处,只是其中有些具体的部分,臣未曾亲见,还有待商榷。”

接下啦,孙承宗将熊廷弼的战守疏大略的向朱由校解释了一番,其中最核心的观点就是如今的辽东地区,后金已经是实际上的统治者,想要将之一举铲除已经不可能。

这也难怪那些蒙着眼睛瞎叫,嚷嚷着要“犁庭扫穴”的东林党会对这道奏疏深恶痛绝了,为此不惜派人去辽东拖后腿不说,还在朝中前仆后继的攻讦熊廷弼。

前世的朱由校是个踏实的人,这也是他毕业后可以很快调整心态去做保安,而他的那些同学各种高冷傲慢,却不得不离开京城的原因。

他最看不惯就是东林党这样平时夸夸其谈,有事就傻眼了的废物。

面前的人是自己的老师,朱由校也就不遮掩自己的心思:

“朕有些担心,熊廷弼固然是对的,但是朝中却无人认同,再加上如今的辽东巡抚袁应泰与他不和,迟早会是心腹大患。”

孙承宗缓缓点头,比较认同朱由校的想法,不过他有些迟疑,因为就算他提议将袁应泰换掉,恐怕一时间也没有合适的人选继任。

朱由校倒是有些心动,如果让孙承宗去辽东将袁应泰换下来,或许将来辽东的战事不会变得更糟。

只是一瞬间,朱由校就否定了这个想法,比起辽东,整个朝政更加重要。

君臣二人略过这个话题,又说了些别的政事,一时间很有些君臣相得的味道。

乾清宫里发生的这些事情,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就传遍了整个紫禁城,而后是整个京城。

司礼监不过和紫禁城隔了一个万岁山,里面的内侍更是多有这些老太监的眼线,朱由校的反应几乎是第一时间就被反馈到这边来了。

几个老太监全都面沉如水,一个个都气的厉害。

领头的是一个穿着斗牛袍的老太监,此人正是司礼监掌印卢受,在听到皇帝“准其归乡”的诏命之后,卢受苦笑着摇摇头叹道:

“这是何苦来哉?咱家一辈子对天家忠心耿耿,老了老了,竟然犯起了这样的糊涂,哎,小德子,你先回家去,咱们收拾收拾,就回乡去吧。否则的话,就没了下场咯。”

原本还希望卢受能出头的其他几人全都变了颜色,其中一个面色黝黑的高壮太监急了,扯着嗓子就叫了起来:

“老祖宗,你可不能不管大家伙啊,这,陛下他毕竟年轻,咱们也不过是让他知道知道大家伙的辛苦不是?”

卢受笑着摇头,并不接话。

不过坐在他身侧的王安却突然开口,冷笑着说道:

“陛下都说了,既然嫌辛苦,就该让那些不嫌辛苦的人上来做事,怎么,你觉得陛下在说着玩么?那十二个小猴儿崽子里面,可有几个咱家都眼热的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