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生鮮配送(6)延邊琿春創業者自述如今服務有多難?

搶佔了客戶後,更好的維護好客戶才能形成連續的復購

,同時在市場上形成良好的口碑,就算不能讓客戶幫你推廣至少有人提起時你不會被罵。生鮮的重點在於一個“鮮”字,客戶之所以親自在菜攤挑選就是為了買到更新鮮的,因此我們市場挑菜人員經過了嚴格的培訓,失去一個客戶極其容易,獲得一個客戶卻極其困難。

疫情下的生鮮配送(6)延邊琿春創業者自述如今服務有多難?


其實道理大家都會明白但真正的實施起來非常困難,我們前期做的並不是很完善,前期平臺的運作時都是男性所以大家很少會為客戶精挑細選,雖然支持驗貨後付款,但貨品的退換也會給客戶帶來了困擾。

在“鮮”的基礎上同時還要保證配送的時效,客戶的訂餐高峰在上午10點~12:00,下午3:00~5:00,可以明顯的知道上午的高峰是客戶午飯要吃的,儘量要在11:30前送到避免客戶耽誤午飯時間,像12:00左右的訂單更著急,加上客戶可能已經餓了30分鐘送達,客戶都會覺得自己已經等到了“天荒地老”(從催單頻率就可以看出)下午的單量非常集中,幾乎都是同一時間下單,前期我們的配送人員數量不足根本極難應付這種高峰,往往下午配送員個個連跑帶顛的在市場上取貨(單量總數養不了更多的配送員,高峰又人手不足,問題幾乎無解

疫情下的生鮮配送(6)延邊琿春創業者自述如今服務有多難?


服務業本身就是極其困難的,你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種種要求,“幫忙把門口的垃圾給捎下去唄”給我帶點別的唄(平臺貨品裡沒有的)我們一個大號面板就給客戶買過3次,客戶電話要求買個60元的菜板,市場最便宜的70元於是配送員給客戶打電話說明情況,又把電話給店主兩人一番討價還價,配送員送去後客戶認為小了,要配送員換大一號的,配送員又去換了大一號的,回來後客戶還是覺得還小了要再去換更大一號的,最終配送員買了店內最大的送了去(真實案例)還有50斤的大米、白麵等等因為平臺滿50免配送費這類物品幾乎沒有利潤,配送員真的是壓力山大,當然這些客戶是極少數的,作為想創業的必須要考慮到這些問題,提前最好預案。

疫情下的生鮮配送(6)延邊琿春創業者自述如今服務有多難?


臨近過年又是北方寒冬單量有了明顯的提高,目前才可以說平臺已經算是平穩運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