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祭拜、獻花、掛絲帶……“零碳祭祀”成風尚

南充新聞網訊(記者 李然)清明節是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不少市民會在清明節期間祭奠祖先、追憶故人。4月4日,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隨著健康環保的低碳生活理念越來越為人們所重視,不少市民一改燒紙錢、放鞭炮等傳統祭掃方式,選擇網上祭拜、獻花、掛絲帶、植樹等“零碳祭祀”方式,祭奠逝去的親人。

4月4日上午,市民林震駕車帶著父母來到墓園,祭拜爺爺。與以往來不同的是,今年,林震一家只帶了一袋水果和一束鮮花。“今年掃墓就不燒紙錢、不放鞭炮了,以鮮花和果品代替,既表達了哀思,又保護了環境。”林震告訴記者,他發現,今年在墓園裡燒紙錢、放鞭炮的現象明顯減少,不少人都選擇文明祭掃。

“受疫情影響,今年清明節就沒有回家鄉實地祭拜爺爺,而是通過網上祭掃的方式,為爺爺點亮一支蠟燭、獻上一束鮮花。”在南充上班的重慶人張旭說,近年來,出現了不少既文明又環保的祭掃方式,如鮮花祭掃、網上祭掃等,既能表達悼念之情,又能避免對環境造成影響。

“從大家購買祭祀用品的種類就能看出,文明祭掃已經逐漸成為一種習慣。”售賣祭祀品的商家陳先生表示,今年清明節,在他店裡購買香、蠟、紙錢等祭祀用品的市民少了,更多人願意購買鮮花、絲帶、電子祭奠燈等更為環保安全的祭祀用品。

越來越多的市民選擇文明、綠色、環保、安全的方式祭拜掃墓,相關部門(單位)也出臺有關通知、發出有關倡議,讓文明祭掃成為風尚。

“日前,我們制定下發了《關於加強清明節期間安全防範和大氣汙染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縣(市、區)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結合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和要求,及時公示各城區禁止傳統祭掃活動區域。”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相關負責人說,同時,還將開展安全檢查,特別要對民間祭掃活動中損綠毀綠、可能引發火災等行為進行重點防範。

此外,為鞏固疫情防控成果,傳播文明新風,實現安全祭掃、文明祭掃,4月2日,市委宣傳部、市精神文明辦公室發出倡議,希望廣大市民安全祭掃錯峰行、簡約祭掃重寄情、綠色祭掃更清明,爭做文明祭掃的踐行者、綠色生活的推動者、移風易俗的參與者。

■ 相關新聞

一場跨越時空的“約會”

●本報記者 譙靈敏

4月1日,距清明還有兩天,69歲的衡三衛乘坐成都至南充的火車,再次如約而至。南充市烈士陵園內,松柏環抱、莊嚴肅穆,衡三衛亦如上次一樣,一身素服、懷抱菊花。

這裡安葬的是她的丈夫鄭永才,閬中市沙溪鎮人,因公犧牲已41年。每年,衡三衛都會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寄託哀思。

“老鄭啊,我又來看你了,我和女兒一切都好,你不要擔心……”凝望著墓碑,衡三衛一邊低聲訴說著近況,一邊拂了拂墓碑上的灰塵,將鮮花輕輕放上。

說起丈夫鄭永才,衡三衛滿是懷念與敬仰。衡三衛是閬中人,1969年,她在閬中沙溪鎮插隊時,遇見了當地小夥兒鄭永才。同年12月,鄭永才參軍入伍。1977年,經人說媒,時隔8年二人再度相遇,並結為夫妻。鄭永才所在的部隊在青海,衡三衛所在的單位在閬中,雖隔著千山萬水,但二人的感情並沒有受到影響,反而日益濃厚。

1979年,對衡三衛而言是一個充斥著大喜與大悲的年份。那年春天,身懷六甲的衡三衛滿心歡喜地乘車前往青海省祁連縣———鄭永才所在部隊的駐地,與丈夫一起迎接女兒的出生。同年5月,由於工作關係,衡三衛又帶著滿月的女兒返回閬中。短短數月,是二人一生中最長的一次團聚。再一次聽到丈夫的消息是在同年7月,卻是死訊。1979年7月4日下午,鄭永才在執行任務途中,所乘坐車輛發動機突然熄火,剎車制動失靈,車沿著二十度的斜坡迅速後滑。車的左側是石山峭壁,車的右側是40多米深的懸崖,車後10多米處是祁連縣扎麻什公社鴿子洞大隊的拖拉機。為保護車上11名戰士和拖拉機上5名社員,鄭永才跳下車,迅速抱起一塊石頭,墊在車子的右前輪。一場車毀人亡的事故避免了,車上戰士和社員脫險。但在這一過程中,鄭永才不幸墜崖犧牲,年僅30歲,被評為烈士。

得到這一消息時,衡三衛如遭晴天霹靂,感覺天塌了。她強忍淚水,將僅3個月的女兒託付給家人,再赴青海省祁連縣。由於特殊原因,鄭永才的遺體沒能被送回南充,而是安葬在部隊駐地附近。從那以後,閬中到青海成為衡三衛最熟悉的路程。

“每兩年,我都會帶著女兒去為他掃墓,風雨無阻。”就這樣,從閬中到青海,從汽車到火車,從丘陵到草原,這條路衡三衛走了38年,並且準備一直走下去,直到老得走不動為止。2017年,在南充市烈士陵園服務中心及相關部門的幫助下,鄭永才的遺骸遷葬南充市烈士陵園,魂歸故里。

“現在好了,我們一家終於‘團聚’了。”41年前那個青春靚麗的姑娘如今已滿頭白髮。沒有了空間的障礙,她跑動更勤了。“除了清明節,每年春節、中元節,衡阿姨都會如約而至,像是赴一場期待已久的約會。”南充市烈士陵園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