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是罗曼罗兰给《许三观卖血记》写的序

文|一迪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是罗曼罗兰给《许三观卖血记》写的序

罗曼罗兰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这是“用音乐写小说”的诺贝尔奖得主——罗曼罗兰——在自己的著作《米开朗基罗传》中对英雄的解读。他的这句话其实是在告诉读者:在这个平凡的世界里的平凡的人们,都有机会活成自己生命中的英雄。

而在看过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之后,我的心理便始终有个声音在跟我说:这句话是罗曼罗兰隔了将近一个世纪为《许三观卖血记》写好的序。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是罗曼罗兰给《许三观卖血记》写的序

《许三观卖血记》

成为“英雄”的前提:要做打不死的小强

余华先生笔下的许三观和我们一样,都是普通人。或许比起绝大多数普通人,他有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他幼年便失去双亲,只有一个四叔对他好。这样的童年遭遇,按照原生家庭的说法,他应该是个缺爱的孩子,缺爱的孩子大多都会成为问题少年,但许三观没有。

许三观孤儿的身份却没有孤儿的脾性,在书中的字里行间,他身上反而透出一种特别的随遇而安感。通过人物的对白,甚至会让人觉得他有些木讷和呆板,而正是这样的木讷和呆板,让他在面对人生路上的艰难坎坷时,能够做到“不痛不痒”。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这或许是作者通过对许三观人物塑造想要向读者表达的一种思想——度过人生的难关,需要培养一种钝感力,先做一只打不死的小强。

换句话说,就是要提高自己的抗击打能力,先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是罗曼罗兰给《许三观卖血记》写的序

《许三观卖血记》

成为“英雄”的条件:积极主动

书中前面部分的描写,许三观跟爷爷的对话,跟村里人的对话,跟李血头的对话,道听途说,别人说什么他就信什么。似乎会让人觉得许三观是一个没有主见的人,

当作为一个读者去看一本书的时候,我们是客观的,却忘了其实作者描写许三观的“随波逐流”,是绝大多数人的人生常态。我们都被问过这样一个问题:你读书是为了什么?每个人都能说出个一二三,但年幼的时候,答案基本都是照搬照抄来的。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因为别人都在读书。——这才是问题的答案。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是罗曼罗兰给《许三观卖血记》写的序

《许三观卖血记》

伴随着故事的发展,许三观到了该结婚的年纪。当许三观拎着一瓶黄酒提着一条香烟来到许玉兰家,跟许玉兰他爹侃侃而谈,特别是说到“你只有一个女儿,嫁给何小勇就相当于绝后了,但我姓许啊......”的时候,许三观突然间的思维敏捷和伶牙俐齿,惊艳到了我。

以往的日子都是随波逐流、得过且过,但每个人的人生至少应该勇敢地主动出击一次,为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对许三观而言,他这次是为了爱情。

我不知道余华先生有没有这个意思,但我从许三观的身上看到了这层道理:随波逐流是人生的常态,但我们永远都可以选择主动出击。

而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积极主动这个习惯也赫然在列。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是罗曼罗兰给《许三观卖血记》写的序

《许三观卖血记》

成为”英雄”的核心:认真对待生活

后来的生活不一定是一地鸡毛,但人生终将平凡,却是每个人的宿命。如果今天和明天毫无差别,我们该如何度过?许三观给了我们答案。

当许三观知道自己确确实实被绿了之后,他没有自欺欺人,他感到异常愤怒,但愤怒过后,他正视了这个现实,并且明确地告诉一乐和许玉兰自己的态度——他并没有选择委屈自己,而是真实的表现了自己,做了一个正常人会做的事情,但是却适可而止,哀而不伤。

特殊时期,有一次许三观用嘴给一家子人做菜。作者精湛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许三观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即使生活艰难,他也依然会想方设法地使自己和家人开心。黑色幽默的内容,无疑是作者借人物之口对苦难生活的调侃。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是罗曼罗兰给《许三观卖血记》写的序

《许三观卖血记》

余华先生也说过,他笔下的许三观,一生都在追求平等。从他第一次卖血开始便喊上的“猪肝黄酒温一温”,到他知道自己被绿后,跟一乐再三强调自己只负责养育他,再到他多次跟许玉兰讲道理,都是许三观追求平等的体现。追求平等是许三观的人生信仰,这是他人生意义的一部分。

无论经历了什么,许三观都在面对生活的时候,做了自己当时应该做的事情。痛了哭,乐了笑,在生活中坚持自己的信仰,在该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就做什么事情,就是认真对待生活的真谛

总结

每个人的人生经历都不一样,却都有着相似底色,生老病死,喜怒哀乐。《许三观卖血记》告诉我们:用最强的顿感去面对苦难,用积极的姿态去迎接生活,哀而不伤,悲而不悯,活在当下。



END.

感谢阅读!我是一迪,欢迎交流和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