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水就能跑的神車,破產了!是不是一場“龐”式騙局?

因“水氫發動機”而出名的青年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龐青年,其一手打造的杭州青年汽車有限公司在上個月正式完成破產程序,近日宣告破產。

加水就能跑的神車,破產了!是不是一場“龐”式騙局?

據人民法院公告網近日發佈的消息,因青年汽車的破產財產已經分配完結,按規定,已於2019年10月21日裁定終結青年汽車破產程序。


“汽車加水就能跑”的鬧劇收場

今年,5月22日,一篇名為《水氫發動機在南陽下線,市委書記點贊!》的文章在網絡引發熱議,報道稱:河南南陽氫能源汽車項目取得最新成果,車輛只需加水即可行駛。而河南南陽市委書記在體驗後,表示非常好,並用英文稱讚“very good ”。而這背後,用到的正是青年汽車的“水氫發動機”動力技術。

加水就能跑的神車,破產了!是不是一場“龐”式騙局?

當時,消息一出,引發大量專家和網友的質疑,水氫發動機研製成功了? 汽車只要加水就能自由上路行駛?這到底靠譜嗎?

半年過去了,據人民法院公告網顯示,杭州市蕭山區人民法院於2019年10月21日裁定終結杭州青年汽車有限公司破產程序。

至此,“汽車加水就能跑”的鬧劇收場。

水氫發動機,技術突破還是“龐”式騙局?

河南南陽高新區的官網信息顯示,2018年12月28日,青年汽車氫能源整車項目落戶南陽高新區,項目首期投資81.63億元,預計2020年建成投產。

加水就能跑的神車,破產了!是不是一場“龐”式騙局?

一些專家認為水氫發動機這一技術僅在理論上可行,實際應用卻存在較大問題,這個項目或存在譁眾取寵的嫌疑。

對此,河南省南陽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工作人員當時的回覆是:是記者報道的時候用詞不當,它現在應該是驗證的階段,不是正式生產,工信部尚未對水氫發動機進行認證驗收。

加水就能跑的神車,破產了!是不是一場“龐”式騙局?

加水就能跑的神車,破產了!是不是一場“龐”式騙局?

2001年1月,龐青年註冊成立青年汽車集團。據公開信息,青年汽車集團至今有34次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龐青年先後有20次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並被採取限制消費措施,其失信行為包括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違反財產報告制度等。

“水氫發動機”意味著車載水可以實時製取氫氣,車輛只需加水即可行駛。“水氫發動機”究竟來源何處?是何工作原理?央視財經記者就目前披露的情況和信息,採訪了新能源汽車專家。

專家表示,氫氣的製取是當前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的基礎,也是面臨的一大難點。雖然不能直接斷定是騙局,但至少存在兩大疑點:一是如何實現低成本電解水制氫;二是如何將制氫過程車載完成。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汽車市場研究分會秘書長 崔東樹:如果簡單地用催化劑制氫的話,應該是目前科學沒有完成攻克的課題。

“水變氫”生產成本高昂 比燃油貴3到5倍

其實,經記者調查,所謂的水氫汽車,除了加水,關鍵還要加一種神秘材料製成的催化劑。

加水就能跑的神車,破產了!是不是一場“龐”式騙局?

加水就能跑的神車,破產了!是不是一場“龐”式騙局?

加水就能跑的神車,破產了!是不是一場“龐”式騙局?

青年汽車集團水氫項目技術負責人 杜雲友:雖然成分不能公開,但成本目前為止肯定比油高。目前為止比油要貴3-5倍。

加水就能跑的神車,破產了!是不是一場“龐”式騙局?

一個用水比用油還貴的項目,怎樣實現量產呢?對此,龐青年稱,不用購買者擔憂,這是企業的事情,“如果賠錢,企業會做嗎?”而對於鋁粉加水包括神秘納米材料,到底需要多大成本才能生產一公斤氫氣,龐青年始終沒有回答。他還稱,水氫汽車的反應物提純後,主要是氧化鋁等產品。如果提高反應物的回收效率,就可以實現盈利。

青年汽車 敗走八城

除了與南陽政府正在進行的83.16億元的合作外,十餘年間,青年汽車集團還與濟南、連雲港、六盤水、鄂爾多斯、杭州蕭山、石嘴山、海寧、泰安等8個地方政府合作,但很多合作項目都陷入中斷,一些還捲入糾紛。

項目疑點重重 為何暢行無阻?

水解制氫汽車,在專家那裡認為技術還沒過關,在技術成熟的發達國家還沒進入實用階段,涉事企業問題多多,公司創始人多次被列入失信人執行名單,這一個個讓人瞠目結舌的前提條件,都不能阻止以水氫燃料為名目的項目在一些地方縱橫馳騁。

當前,隨著氫能產業的加速發展,全國各地爭相計劃建設氫能產業園,這無可厚非,但部分新能源車企業騙補的事猶在昨天,我們有必要睜大眼睛,看看是不是有人故伎重演。

這裡面的種種不可思議之處,希望有關部門能夠查清楚,還大眾一個明白,還市場一個清白。

群嘲無意義 自省更重要

加水就能跑的神車,破產了!是不是一場“龐”式騙局?

央廣財經評論員 王冠:青年汽車跟南陽方面的合作在去年12月就正式落地了,政府給了地,大概率來說應該還有相應的稅收補貼、貸款,以及新能源方面的補貼,同時我們看到青年汽車有一個說法,說希望量產達到每年10萬臺,現在來看是無法實現了。顯然,政府在引進產業項目的時候,也要做到“天天315”,這也是切實維護一方水土一方公眾的權益。

這次事件,如果始於嘲諷終於嘲諷,可能並沒有什麼太大價值。我認為地方政府發展產業的初心還是要肯定的,我們總說不能亂為,但不作為也不行。如何找到一個很好的平衡點,實實在在把項目做出來,應該是地方真正需要努力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