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社会心理学》——社会世界的解释

第З章:社会信念和判断

这里将进入《社会心理学》第三章的学习分享——社会信念和判断。社会信念和判断直接影响我们的个人和社会评价和选择。本章分为5个章节:社会世界的感知、社会世界的判断、社会世界的解释、社会期望的影响和社会信念和判断的结论。下面将开始第三节的学习。

读《社会心理学》——社会世界的解释

经典之作《社会心理学》

社会世界的解释

我们对他人的评价基于我们如何解释他人的行为。基于我们的解释,我们会把杀人行为判定为谋杀、过失杀人、正当防卫甚至是英雄行为。这一机制的解释需从归因理论来谈。

归因因果:归于各人还是情景

一、归因理论

●关于个人阐释他人或自己行为原因的社会认知理论。旨在通过分析和推测行为的因果关系,以控制人们的环境及其影响下的行为。知觉者如何判断和解释他人和自己行为的原因,是归因理论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搜狗百科)。归因分为性格归因和情境性归因。

●强奸的来源:安东尼奥·阿比研究发现,男性比女性更喜欢将女性的亲密行为归结于温柔的性挑逗,而这种将热情等同于性诱惑的错误理解视为错误归因,这往往导致性骚扰或者强奸。当男性位高权重时,这种错误归因尤其容易发生。

读《社会心理学》——社会世界的解释

有时,约会强暴始于男人将女人的温柔误解为性诱惑

二、推断特质

心理学家指出,我们常常可以通过别人的行为来判断他们的目的和意图.

三、常识性归因

●看看归因是如何利用以下三种信息的:

一致性:个体在这种情景下出现类似行为的一致性如何?

区别性:个体的这种行为是否具体对应于该特定情景?

共同反应:其他人在这种情境下出现类似行为的可能性如何?

●我们常识性心理学通常可以理性地解释行为。心理学家凯利还发现,在对日常行为的解释中,如果出现了其他可能原因,我们就会对自己已经做出的归因大打折扣。

读《社会心理学》——社会世界的解释

著名的凯利归因理论——三种因素

基本归因错误

●当我们解释他人的行为时,我们会低估环境的影响,而高估个人的特质和态度所造成的影响。这种个体在归因时低估情境因素作用的倾向,被李·罗斯称为基本归因错误。

●我们通常认为他人的行为就是其内在特点的直接反应。仔细分析一下可以得出,当灰姑娘畏缩在那个令她难以忍受的家里时,人们(忽视了环境)会认为她非常温顺;而在舞台上和王子跳舞时,则认为她是自信而又有魅力的。

●在日常生活中,那些拥有社会权利的人通常发起并控制着谈话,而这常常会导致人们高估他们的知识和智力水平。

我们为什么会犯归因错误

一、视角和情景意识

●归因理论学家指出,当观察他人和我们自己的亲身经历时,我们的额观点会有所不同。当我们作为行动者时,环境会支配我们的注意;当我们是旁观者时,作为行为载体的人则会成为我们注意的中心,而环境变得相对模糊。

●一旦曾经可见的行动者在记忆中变得模糊,观察者通常会分配给情景更多的权重。

●当我们回忆自己的过去时,我们就变得和旁观者一样。对于我们中的大多人来说,“过去的你”并不是今天“现实找中的你”。我们几乎将过去的自己看成占了我们身体的其他人。

二、文化差异

文化同样会影响归因错误。不同文化观下的归因方式不同。在西方,用内部原因解释人们的行为更加受到赞许,东亚文化下的人通常对环境的作用格外敏感。大家来分析一下“对不起,我迟到了”和“对不起,今天太堵车”分别食欲哪一种文化

读《社会心理学》——社会世界的解释

小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