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誌小說在徐嶴底:駐村、展覽,還有吉光片羽的故事碎片

方誌小說在徐岙底:駐村、展覽,還有吉光片羽的故事碎片

紅粬展館 攝影:朱銳

去年10月15至21日,“方誌小說”特邀嘉賓朱琺和作者王威、張藝影、豐斯陽、李魯博等5人來到徐岙底進行了一週的駐地。今年7月8日,在當地正值“禳神節”之時,由左靖老師策劃的“紅地起烏衣——紅粬主題展”在徐岙底的“紅粬展館”正式開幕。去年方誌小說駐地的部分成果參與了此次展覽。

方志小说在徐岙底:驻村、展览,还有吉光片羽的故事碎片

方誌小說駐徐岙底小組與村民吳建雲合影

方志小说在徐岙底:驻村、展览,还有吉光片羽的故事碎片方志小说在徐岙底:驻村、展览,还有吉光片羽的故事碎片
方志小说在徐岙底:驻村、展览,还有吉光片羽的故事碎片方志小说在徐岙底:驻村、展览,还有吉光片羽的故事碎片

朱琺

方誌小說寫作嘉賓

古典文獻學博士,小說家

這個空蕩村莊中遺留的文字:牆上盼望母親歸來的稚子塗鴉(留下文字的人想必早已在村外的新村裡長大成人)、集體化時代的粉筆工分、已經不對的往年對聯、不曾搬走的陰暗廂房角落裡竹碗櫥上的唐詩、村外石壁上紅漆斷斷續續若有若無的“南無阿彌陀”」……都是遺留下來的另一些吉光片羽的故事碎片,不為人知,“豎立”著,默然在那裡等待與人對視,我侷促而匆忙地將它們攝入鏡頭,帶著輕微的不安,低個頭表示鞠躬,轉身而走。

……更豐富的文字信息藏在未經修繕的木樓裡。因為住戶搬走,我得以登堂入戶,進入已經廢棄的私人空間裡……反覆遊蕩在各間很難下腳的房間裡……竟發現有乾隆、道光以降直至二十世紀中葉的抄本及各種印刷物、單據:包括土地買賣契約、葬禮檔案、祭神禱文、近代耶教傳教材料、郵政電報、藥方、合作社收據,以及數十種數十年前的時事政治文獻等……這批材料的部分現在展示在紅粬展館裡,與古村同在——有意思的是,其中一個古鈔本封面上就寫有此書曾於某年自家紙簍中撿出雲雲,因此,這是它第二次從廢墟和棄物中被找回了。

方志小说在徐岙底:驻村、展览,还有吉光片羽的故事碎片方志小说在徐岙底:驻村、展览,还有吉光片羽的故事碎片
方志小说在徐岙底:驻村、展览,还有吉光片羽的故事碎片方志小说在徐岙底:驻村、展览,还有吉光片羽的故事碎片

徐岙底村中的文字和撿拾的抄本及印刷物,攝影:朱琺

方志小说在徐岙底:驻村、展览,还有吉光片羽的故事碎片

王威

寫作者,影像創作者,空間研究員

挪威建築與設計大學在讀城鎮研究博士

穿過玉溪旁的現代公路,斑馬線另一端就是村莊入口,十幾米遠就跨越了幾百年,令人印象頗深。遂然,溪水叮咚,古樹陰翳,相機光圈猝然張大4檔,村子像個扎口布袋,越往裡走越寬,不遠的高處就是一座歷史人物化身神的徐三翁忠訓廟,香火繚繞。徐岙底因徐震三翁得名,徐公在“此境”是高頻詞,這位宋代名將直至今日在本地人和外來客心中都很有威望。石階深巷後有未完的工地,建築垃圾、工業產品和指示牌的顏色過於明豔,很不入畫,但這就是隨處可見的21世紀的真實。

入夜,博物館窗口,紅粬作坊門口橙黃的光,是眾人目光焦點。祠堂裡響起童謠和五條人,射燈晃動,木偶慢走,人頭攢,啤酒、紅粬、百香果香,後殿白髮猿人倚著祖先牌位淺笑。最喜歡藥發木偶,夜空中明亮的長調,堅持製作賞玩這件十多米高的不忌年齡大玩具的周師傅,也是傳奇人物,玩得認真。昨日酒好,雨好,古人今人各路神仙遊俠好, 今晨請香告徐公:您的控雨能力不減當年。

我的作品是受以上過去的一切和預知未預知一切的啟發製成。依文字記載和口頭得到的歷史故事、傳說、節日祭典、民藝等,創作了一個因洪水氾濫,徐公下界考察所轄境域的小故事。由一箇中間凹陷邊緣凸起的圓形白米堆和散落在其上的實物組合而成,逆時針依次呈現九個章節。糧食是村莊最基礎也最神聖的物產,日常物品在白米中長出或被埋沒,模擬出待挖掘考古遺蹟的樣貌。圓形帶來儀式感,東方人內心世界無始無終的歸屬和認同。裝置這個形式雖然是西方當代舶來品,我還是去看了些枯山水的書籍,選用村民日常物品比喻和引述,想要儘量減小陌生感和距離感,並留下一個空白空間邀請觀眾參與創作。

方志小说在徐岙底:驻村、展览,还有吉光片羽的故事碎片
方志小说在徐岙底:驻村、展览,还有吉光片羽的故事碎片

王威《徐公考境》,“紅地起烏衣”展覽,攝影:張鑫

方志小说在徐岙底:驻村、展览,还有吉光片羽的故事碎片

藥發木偶,攝影:鍾鵬

方志小说在徐岙底:驻村、展览,还有吉光片羽的故事碎片

李魯博

曾經的媒體人

今天買酒祭奠浪蕩半生的閱讀者

在沒有重返徐岙底之前,關於這個地方,我還是保留著天真的關於酒的情誼的想法。而在重返之後,以及又過了一個月,我發現這個原本的故事裡一個重大的細節紕漏,是在原版的故事裡,許生和王六郎的情誼可能根本就不止於酒,兩人親狎既久,不復恐怖。

也許是我想歪了,但是這個故事沒有想象中的那麼有情有義有酒香。它其實是活生生的兩具肉體。

徐岙底也是如此,它不能被劃歸為一個簡單的村落、建築、炊煙、墟里,它是其中的每一株植物,當地的kuma菜,柳杉,水稻,每一縱向的山泉和橫躺的玉溪,它會還原成為每一寸土地上的具體的原子顆粒,以及經過在上面,本地的生活者,搬遷出去的老鄉,生活一年以上的外來人員。他們每踏上一步,連同自己的明天,也踏在這個石子上了。

不變的是徐岙底的陰氣和溼氣,卻從第一天開始,都沒有給人陰森不爽的感覺,而純粹是地理方位天氣造就的氛圍變化,是每晚的看不見,和每天早上的隱現。山不在高,有仙則靈。這裡的山一點都不高,沒有什麼帝王之氣,就如同這裡的酒,幾百年的酒粬也沒有出來一個廠牌,但這有什麼關係呢?有湯夫人,有玄武帝,有徐三公,這些不被遺忘的人和物,讓這片宋朝開始聚集人氣的地方,到今天還是一樣可以聚集人氣。

故事要從新寫了,但我希望這裡的溼氣不變,陰氣不變,其他的隨變。

方志小说在徐岙底:驻村、展览,还有吉光片羽的故事碎片

李魯博和村裡制粬的建雲師傅的母親,攝影:張鑫

方志小说在徐岙底:驻村、展览,还有吉光片羽的故事碎片
方志小说在徐岙底:驻村、展览,还有吉光片羽的故事碎片

展覽開幕當晚的童謠和五條人演出,攝影:張鑫

方志小说在徐岙底:驻村、展览,还有吉光片羽的故事碎片

張藝影

廣州美術學院實驗藝術碩士

關注村鎮的自我生長

我每天都在村子裡遊走,裡面所有異於日常所見的事物都讓我們這些外來者興致勃勃得去探尋,但是當我追蹤一些痕跡,然後企圖去尋找一個可以解答的人卻尋找不到時,村子就突然變得寂寥了起來。

也許是因為可以解答的人太少,我視頻裡大體的四個故事場景,雖然來源於不同的人,但都很零碎。

井的用途來源於第一天來到徐岙底時胡珊的介紹,三合土的故事來源於一位嫁出去的村民的童年回憶,75歲婆婆的故事是有一次我們與她的閒聊時獲得的。還有三岔路的故事,則是觀看村民的採訪時獲知的。

我採集了這些不同的故事,將它們重現在視頻之中,是想要讓觀看的人可以看到這些場景以前承載過的生活。

一個擁有歷史的地方,到處都充滿著故事,它們也不應該就這樣被遺忘。

方志小说在徐岙底:驻村、展览,还有吉光片羽的故事碎片方志小说在徐岙底:驻村、展览,还有吉光片羽的故事碎片
方志小说在徐岙底:驻村、展览,还有吉光片羽的故事碎片

展覽現場和張藝影的影像《歸去來兮?》,攝影:張鑫

方志小说在徐岙底:驻村、展览,还有吉光片羽的故事碎片

豐斯陽

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新聞專業

關注離鄉者的回憶和本地資源的使用

我們一行人住在村口邊上的“墟里”項目部,回憶起那一段生活,我們每天都會集合或分頭“進村”。我所理解的“進村”是指一種限定地點不限定動作的晃悠類活動,從身體行走的進入,到一種思維狀態進入。進村的路就那兩條,可是進村實踐卻是無窮多種。

我喜歡跟著包工頭老朱一圈一圈地監工,同墟里的朋友去鋤地,與朱琺老師和三金“尋寶”,和四面八方的雞鴨一起等天明……我在短暫的駐村期間,儘可能少“駐”多“進”,去和當地的人、動物、房子互動,每次回來“七點半”(墟里的金毛犬)都會熱情地和我們握手,以資鼓勵。

記得快走的前一天,我才好像有種進入當地生活的感受,但是現在回想,我進去了嗎?其實我沒有,我一直處於“進”的過程,我必須不斷地行走,發現,聯繫,和大家討論,才能多少拼湊一點“徐岙底”,但是這種“秋收前夜”的悸動真的很美好。

方志小说在徐岙底:驻村、展览,还有吉光片羽的故事碎片方志小说在徐岙底:驻村、展览,还有吉光片羽的故事碎片
方志小说在徐岙底:驻村、展览,还有吉光片羽的故事碎片方志小说在徐岙底:驻村、展览,还有吉光片羽的故事碎片
方志小说在徐岙底:驻村、展览,还有吉光片羽的故事碎片

交通貼士

飛機

由各地搭乘航班至溫州龍灣機場

打車前往徐岙底(約2.5小時)

高鐵

由各地搭乘高鐵至蒼南站

打車前往徐岙底(約1.1小時)

汽車

由各地搭乘大巴前往溫州牛山客運站

轉乘到筱村鎮客運站(約2.5小時)

接待聯絡人:carrie 1896115510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