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絕弦,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

有一位老師因為“萬物皆化學”火了,讀書君還在努力成為教師的路上。雖然不如“萬物皆化學”有趣,但也希望讀者通過讀書君的講解,感受到文化、文學的魅力,要是能愛上語文就更好了。

伯牙絕弦,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

鍾子期 伯牙

在小學六年級,有一篇課文,名為《伯牙絕弦》(課文內容請自行背誦或搜索),“高山流水覓知音”就是由此而來。伯牙和鍾子期的相關記載最早見於《列子》,此書和《老子》《論語》等出自同時代。

說完背景,咱們再看看題目,這篇課文的題目裡不只有兩位主人公,還有一個重要物件—琴絃。

伯牙絕弦,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

琴,是中國古代文人引以為傲的四項技能之一。可是現在因為其很少在公開場合演奏,我們對它知之甚少。古琴的每一處設計,都有其獨特內涵,比如琴長約三尺六分五寸,象徵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琴頭寬六寸,象徵六合;琴尾四寸,象徵四時,其全身與鳳身相應,五根琴絃象徵五行,後來又增加兩弦為文武二絃……

伯牙絕弦,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

吧啦吧啦說了這麼多,相信已經有小夥伴對古琴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無奈讀書君不能在文章中插入視頻(不是不會插入,而是沒有版權),為大家制造一場視聽盛宴,但是有檔綜藝節目可以滿足大家,《國風美少年》中有一位選手演奏過很多古琴曲目,絕對的視聽盛宴。(推薦一檔已播完的綜藝,很任性了)

伯牙絕弦,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

古琴太美好,彈奏之人伯牙亦是“琴仙”,雖然有許多人讚美他的琴藝,但是他卻一直認為無人能真正聽懂他的琴聲,於是一直在苦苦尋覓知音。那一天,在一座景色迷人的小山下,伯牙面對著明月,琴興大發,打柴的樵夫鍾子期為他駐足,讓伯牙創作出了《水仙操》,由此開始了一段高山流水覓知音的友誼佳話。

無奈待伯牙登門拜訪子期時,子期已因病去世,伯牙聽聞悲痛欲絕,奔到子期墓前為他彈奏了最後一曲,古琴本身有“六忌七不彈”,但是伯牙作為一名琴師卻不顧這些,摔琴謝知音,可見兩人的友情。

伯牙絕弦,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僅僅是一篇小學課文,其中所蘊藏的內涵,就足夠讓我們花費時間去研究品味。當然了,讀書君自知才疏學淺,不講嚴肅認真的,只談論新奇有趣的,本文僅供消磨閒暇時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