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強大的封建王朝,最終都要走向死亡?揭開“治亂輪迴”的祕密

《三國演義》開篇寫道:“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翻譯成白話文:封建王朝,總是在大一統中走向死亡,在分裂中孕育統一的洪流。其實王朝的壽命跟人的壽命是一樣的,都是有限制的,再怎麼養生保養,頂多比一般情況下多活幾年或者看起來青春靚麗。壽命,總是有天花板的,這個是突破不了的。這,對個人而言是命運,對於國家而言是國運衰竭,最終都是走向死亡,而新生的後來者踩著前人的屍體,一路前行。

過去講“六十古來稀”,可見古代甚至是近代,中國人壽命能活60歲的,都是高壽,都是一件引以自豪的事情。公元1713年,清朝康熙皇帝高壽,一時興起,下詔舉辦“千叟宴”:“ 天下耆老,年65歲以上者,官民不論,均可按時趕到京城參加暢春園的聚宴。”全國參加的滿漢老者六七千人,但也沒有過萬,說明“能活”確實是一件值得稱讚的本事。

再強大的封建王朝,最終都要走向死亡?揭開“治亂輪迴”的秘密

千叟宴

現代人醫療條件這麼好,活個八十問題不大,九十很難,當然也有很多意外情況發生,中途夭折的不少,尤其癌症大行其道,身邊的人因此罹難的不少。癌症,說起來是人體的自毀裝置,癌細胞無限制繁殖分裂,這其中需要大量的能量,而人體根本承擔不起,於是人會因此死亡。說起死亡,印象中有不少老人是“老死的”,但其實很多是死於心臟病、腦梗。平時看起來一個很健康的人,體檢一下,也有不少的毛病,年紀越大,堆積的毛病越多,不知不覺中要了人的性命。

前面講了人的死亡的事,好像講了很多廢話,其實我想表達的是:封建王朝,之所以走向死亡,真的不是人力可違,是有命數的。正如秦皇漢武追求“長生不老”不可得,王朝的“萬世長存”同樣也是逆天不可為。

封建王朝的末期,為什麼農民總是要造反?比如秦末陳勝吳廣起義,新莽綠林、赤眉起義,東漢末年黃巾起義……難道是老百姓喜歡造反嗎?顯然不是,中國的老百姓最辛勤、最耐苦勞的群體,如果不是過不下去,肯定不會揭竿而起,從鋤地的農民轉變為亂民劫匪,根本上原因還是“ 活不下去了”。

再強大的封建王朝,最終都要走向死亡?揭開“治亂輪迴”的秘密

土地,財富之母

土地是財富之母。中國人致富之後,首先乾的事是“買房置地”,千百年來一向如此。和平年間,人口繁衍是指數級增長的,但是土地資源是有限的,即使濫砍濫伐瘋狂地開墾荒地,總歸趕不上人口增長的速度。土地在過去產出效率低下,養不活更多的人,這就出現了矛盾,一個封建王朝無法解決的問題——人地矛盾,正如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一樣。如果土地平均分配,民怨尚可壓制一二,可惜現實情況是“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大富之家、官宦之家,憑藉手中的財富、權勢,瘋狂的鯨吞自耕農的土地。喪地農民只有兩種出路:一是淪落流民,飢腸轆轆,打家劫舍;二是賣身為奴,尋求世家權貴庇護,苟延殘喘。現代人有第三條路——外出打工,可惜封建王朝沒有資本家、沒有工廠,第三條路隱藏在未來的時間分岔路口。

再強大的封建王朝,最終都要走向死亡?揭開“治亂輪迴”的秘密

天災人禍。流民逃難

人地矛盾如何解決呢?西方社會學家馬爾薩斯曾提過一個瘋狂的人口理論,試圖通過戰爭、瘟疫、饑荒、貧困解決無限制增長的人口與有限的自然資源的矛盾。雖然很瘋狂,但是著實有效,之前的“計劃生育”也是其中的變體。

新莽王朝為什麼會那麼快滅亡呢?還不是因為禪讓得位,西漢末年累計的人地矛盾由王莽“背鍋”,即使一系列新政改革,和平手段無效,最終引發士族叛亂、農民起義,最終還是通過戰爭消滅了大量的人口,再次出現了荒地、無主地,讓倖存的百姓有了可以維持生存的生產資料。

再強大的封建王朝,最終都要走向死亡?揭開“治亂輪迴”的秘密

西漢民變的“背鍋俠”

除了土地問題,封建王朝的肌體還有其他的疾病,比如外族入侵、皇帝昏聵、吏治腐敗、階級固化、權貴之間的內訌爭奪等等,其實封建王朝的生命也是很脆弱的,新生的政權如同兒童、青年,新陳代謝旺盛,有時間、有精力去糾錯,追日逐月,一旦步入暮年,沉痾在身,難有新的變革,實在是力不從心,掣肘過多。

人地矛盾,是封建王朝、農耕文明無法解決的根本性問題,也決定了封建王朝的壽命是有限制的。封建王朝的治亂輪迴,週而復始,只不過是人口、土地重新洗牌的一次又一次重演。每一次洗牌開始,代表著新的封建王朝新生,同時也開始了死亡的倒計時,當矛盾尖銳化時,王朝覆滅,僅此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