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過了遠方,才發現離不開的是故鄉

引言

在家過完冬至,我便收拾行囊,再次踏上旅途。從小在城鎮長大的我,對農村生活多少抱著點好奇心,在我的想象中,農村應該有古樸的院落,嫋嫋的炊煙,蒼翠的竹林,雅緻的涼亭......對,還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雖然見過農村,也去過農村,但畢竟沒有真正長時間住在農村,更沒有幹過農活,所以真實的農村會是什麼樣子呢?我還不知道,或許此行將會打破我美好的幻想,把農村真實的那一面展現在我眼前。

之前還在海南的時候,我便已經確定了下一個目的地--昌公書局。它原本是一座廢棄多年的小學,村裡一位名叫陳英昌的老人用自己半生的積蓄,把它改建成了一座鄉村公益圖書館,為村裡的孩子提供精神食糧。它是一個公益項目,沒有太多的運營收入來源,書局裡有一部分書來自社會愛心人士的無償捐贈。為了收支平衡,書局常年招聘義工,輔助管理並維持書局的正常運作。

書局所在的村落叫足榮村,位於廣東省湛江市龍門鎮。說實話,對於農村的幻想在去的路上已經被打破了。我先是坐了六個小時高鐵到達湛江西高鐵站,又轉了兩趟大巴車才到鎮上。鎮上離村裡還有大概半個小時的車程,好在書局這邊有車來接,人生地不熟的,拎著偌大一個行李箱,這樣的折騰確實夠嗆。

鑑於一路上所有的見聞,我已經慢慢在心裡降低預期,告訴自己把所有美好的幻想都拋諸腦後,以便接受即將到來的殘酷現實。畢竟我不是來這裡一日遊的,接下來至少一個月,我要在這裡生活,必須調整自己,儘快適應。腳剛從車上落地,眼前呈現的一切,不是如詩如畫的世外桃源,也不是理想中的烏托邦,是與幻想有著天壤之別的、真真實實的農村。

書局初印象

車停在書局門口的古榕樹下,腳下踩的不再是平坦的水泥路,而是坑坑窪窪的沙石路。榕樹下有一群散養的雞和羊,在落葉中搜尋食物,不時發出幾聲鳴叫,我且當做對我的歡迎吧。順著一旁的小道走進去,便到了書局的大門口,門樑上留有幾個殘缺不全的字,後來才知道是“知足小院”。門底下的石階已經佈滿苔痕,雜草野花從石縫中亂竄出來,斑駁的圍牆,蝕化的磚瓦泛著歲月的痕跡。

到過了遠方,才發現離不開的是故鄉

書局大門口

拾級而上,進了門,繞過照壁,便是知足小院。院內同樣栽種了一棵老榕樹,伸出來的枝椏比一旁的屋頂還高出許多,風一吹,落葉帶著沙沙的響聲散落在紅磚和沙石鋪成的地上。樹下陰涼之處,安放著兩個以榕樹幹作為支撐底座的圓形玻璃桌臺,四周還有同是樹幹製作而成的矮凳子,可供遊客歇息。

到過了遠方,才發現離不開的是故鄉

知足小院

書局整體格局是坐東朝西,東西向、南北向各有一排平房圍著院子,正對著大門的平房則是書局的主體,門框上“昌公書局”的牌匾格外顯眼。推開吱吱作響的木門,跨過門檻,便是書局的小天井,四周共有5個房間,可以看得出經過精心的佈置,書架上除了各種書籍,還陳列著一些手工小物件,牆上掛有書法、水墨畫和老照片,給書局增添了許多古樸的氣息。

到過了遠方,才發現離不開的是故鄉

昌公書局

到過了遠方,才發現離不開的是故鄉

小天井

到過了遠方,才發現離不開的是故鄉

到過了遠方,才發現離不開的是故鄉

到過了遠方,才發現離不開的是故鄉

書香四溢

旅途奔波,我暫時還沒有太多精力去關注周圍的一切。我跟著同在這裡做義工的一個小夥伴,用最短的時間熟悉了書局的整體格局與工作內容。院中每天都會落滿榕樹葉,每天早上起床需要清掃落葉,維持書局乾淨整潔,基本就沒其他事了。週末或節假日,義工需要負責給來書局的小孩子上課。至於上什麼課,全憑自己發揮。這樣看來,這裡的義工輕鬆許多,每天會有足夠多屬於自己的時間。

書局這邊有兩個常駐老師協助維持書局的正常運營,他們是本地人,白天過來書局,晚上則回自己家,不在書局過夜。此外便是包括我在內的四個義工。負責為我講解的義工小夥伴則第二天就走了,他已經做滿一個月,我便是來接替他的。另外兩名義工是一對母子,他們還會陪伴我度過一個多星期的時光,這也是我在這邊覺得較有趣的一段時光。

哆啦:天貓精靈,我要聽趙雷的《成都》

哆啦還是個小孩子,我問他幾歲,他說我現在四歲半啦!

到過了遠方,才發現離不開的是故鄉

小小義工哆啦

儘管年紀小,但他走過的路,到過的城市可不少。在來書局之前,哆啦已經跟著他媽媽走過大半個中國了。哆啦媽也是90後,她一畢業便與愛人結婚,很快生下哆啦。現在是自由職業者,有足夠多的閒暇時間,便帶著哆啦一路隨心而行,見證彼此的成長。

我一個成年人聽了既羨慕,又汗顏。想想自己,都快奔三的人了,才剛走出廣東省,眼界還比不上一個小毛孩。對於哆啦來說,這是一筆多麼寶貴的精神財富呀。儘管他還小,不太記事,但這已經足夠改變他,讓他更加與眾不同。跟同齡人相比,他更加地懂事,也不是一個熊孩紙。

每天早上掃落葉,他都非常積極。小小的身板,拿著比他高出頭的掃帚,推著裝垃圾的拖車,一點都不含糊。小孩子總得有點事做以打發無聊的時光,勞動在他的眼裡,也是玩樂的一部分。當然,再怎麼懂事,他也只是個孩子,有時也會調皮搗蛋。比如拿著掃帚,把好不容易掃成一堆的落葉打散了。

到過了遠方,才發現離不開的是故鄉

到過了遠方,才發現離不開的是故鄉

掃地時攥著我的手不放

他很喜歡聽歌,除了兒歌之外,最喜歡的是趙雷的《成都》。他經常對著天貓精靈喊要聽《成都》,他還沒去過成都,卻對成都有一股執著的迷戀。我相信他有一天會去的,而且不會等太久。

到過了遠方,才發現離不開的是故鄉

聖誕節那天,哆啦在拆聖誕禮物,他說是平安夜聖誕老人在睡夢中送給他的。我當然知道,他說的“聖誕老人”就是他媽媽。看他這麼開心,我自然不會去戳穿這個美麗的謊言。

願你一直保有一顆童心,遠離成長的煩惱。

村裡的熊孩紙

村子裡的孩子都很樸實,自來熟。一到放學,孩子們便湧到書局看書玩耍,剛開始看到我還因陌生有點膽怯,聊了兩句便對我很是親切,一直纏著我讓我陪他們玩。孩子們的表現欲特別強,他們大部分是留守兒童,跟爺爺奶奶住一起,或許在家裡很少得到肯定吧,渴望能在我這裡得到認同。跳繩、踢毽子、單雙手翻跟頭、一字馬、下腰......恨不得把一身的技能展現給我看,讓我給他們拍照拍視頻。

到過了遠方,才發現離不開的是故鄉

到過了遠方,才發現離不開的是故鄉

陳老師,你看我會一字馬!

陳老師,你陪我玩好不好?

陳老師,你吃完飯陪我看書好不好?

......

雖然挺鬧騰,但能得到小孩子的肯定與“寵溺”,心裡還是挺開心,我也可以暫時忘掉自己已經是一個成年人的事實,共享這份久違的歡樂。

村裡很多女孩子都留短頭髮,有些孩子第一眼真的不太好辨別性別,只能從名字與衣著去發現一些線索。這個小毛孩給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又萌又機靈。小小年紀就懂得“套路”別人,她問我:左邊一個女,右邊一個馬,是什麼字?呵!可真是個小機靈鬼,想要佔我的便宜,壞的很。我不答她,她還特地在紙上把字寫出來,叫我念。哼!陳慧媛,我記住妳了!

到過了遠方,才發現離不開的是故鄉

陳慧媛

到過了遠方,才發現離不開的是故鄉

這個女孩子叫陳柳菲,她問我夢想成為什麼,我說我想成為小孩子。跟你們在一起,我又何嘗不是個小孩子呢?!

孩子們,上課啦!

日子過得很快,轉眼小孩子期待的週末到了。於我而言,最大的考驗來了,給一群熊孩紙上課,我不太確定自己能否hold得住。因為也沒掌握什麼特殊小技能,只能臨時抱佛腳,在網上搜各種教程,學習製作一些簡單的手工摺紙。我想自己能學得會,對孩子們來說應該也不會有什麼難度吧。

或許是因為來了新的老師,孩子們都覺得很期待,早早地湧進教室佔座位,見到我便把我團團圍住,問我上什麼課,得知是上手工課,又問做什麼手工......本來還擔心會不會怯場,孩子們會不會不感興趣不捧場,看來我是多慮了,大家的熱情吸引了我的全部注意力,我已無暇緊張。

到過了遠方,才發現離不開的是故鄉

到過了遠方,才發現離不開的是故鄉

到過了遠方,才發現離不開的是故鄉

我只是一個幼兒園剛畢業20年的熊孩紙

到過了遠方,才發現離不開的是故鄉

我可真是心靈手巧

不過我似乎高估了小孩子的動手能力,年紀大點的多少還能獨自完成一些步驟,小一點的孩子就完全跟不上節奏了。不過好在大家都有耐心,最後還是順利完成作品。或許做得並不那麼好看,但大家都爭搶著到我面前“炫耀”自己的傑作,他們這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對我作出肯定。這麼丁點付出就能讓孩子們度過一個充實歡樂的週末,我挺欣慰。

到過了遠方,才發現離不開的是故鄉

到過了遠方,才發現離不開的是故鄉

女孩子對手工課都還挺期待的,可男孩子就不同了,於是有了以下讓人忍俊不禁的對話:

“你們要上課嗎?”

“什麼課?”

“手工課和音樂課。”

“不要。” “可以上勞動課嗎?”

“勞動課?......那你們把院子裡的落葉掃了吧!”

這麼奇怪的要求我怎麼能不滿足你們呢?

到過了遠方,才發現離不開的是故鄉

到過了遠方,才發現離不開的是故鄉

到過了遠方,才發現離不開的是故鄉

午後頂著熾熱的陽光掃落葉

尋找心中的河流

2019年的最後一天,哆啦和她媽媽結束了一個月的義工生活,離開書局。他們的目的地是中國最北端的城市——漠河。自此之後,便再沒有新的義工來書局,將近一個月,我獨自一人呆在昌公書局這方老舊的宅院之中。雖說書局是雷州的一張文化名片,怎奈地理位置過於偏僻,與外界聯通不便,鮮有外人光臨。倒是村中的小孩子會經常光顧書局,嬉戲也好,看書也罷,多少給書局增添些許人氣。

到過了遠方,才發現離不開的是故鄉

白天倒無所謂,可晚上卻是另一番景象。農村沒有什麼夜生活,太陽一落山,便意味著一天的結束。書局裡只有幾盞光線十分微弱的白熾燈,在如墨的夜色裡,這點燈光無異於杯水車薪。似乎月光都不屑於光顧這個偏僻的村落,整個院子幾乎看不到一絲光線,如同一顆黑色鈕釦嵌入一堆煤灰之中,漆黑一片。

晚上特別的安靜,安靜得能清晰聽到房樑上蟲子啃咬腐木的聲音,磚縫中蛐蛐“吱吱吱~”的鳴叫聲,還有院子裡樹葉掉落下來與地板磚觸碰的聲音。當然,也安靜得陰深,安靜得令人心裡發慌,除了專心做自己的事情,不允許人瞎想。一旦胡思亂想,背後便是一陣涼意。因為足夠安靜,晚上睡眠質量也出奇的好,往往一夜無夢,閉眼是深夜,睜眼是清晨。

同樣是夜晚,不同的心境下,會產生不一樣的情感。以前的我挺享受夜晚的,因為只有夜晚的時間才能由自己支配。走在城市的街道中,黑色就是我的保護色,只要再戴上耳機,我便可與周遭的一切劃清界限,內心也多了幾分安全感。

而在這裡,我似乎又害怕黑夜的降臨。偌大的院子裡,與我做伴的,是那遙不可及的暗淡星辰,是那了無生機的枯枝殘葉,是那噬人心骨的瑟瑟陰風。我只能通過早睡早起的方法來儘可能地縮短這種痛苦的體驗。從沒想過,喜歡安靜,享受孤獨的我,竟然對抗不了農村夜晚的死寂。

這樣的慢生活讓我有一種離開以前的生活很久的錯覺,可事實上,我離開深圳,也才不過兩個月。這段日子,有得有失,失的是身外之物,得的是精神財富,或許無法衡量孰多孰少,但這一點都不重要。起碼我給了自己一個緩衝期,讓自己從以前凌亂的生活狀態中跳脫出來,更加理性地規劃未來的人生。

有所思考,才能有所沉澱。逃避終究不是辦法,衝動過後總得收拾心情,繼續負重前行。年輕不應該是任性的資本,何況我,早已不再年輕。我不能只為自己而活,肩上有需要我去揹負的責任。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我不想有這樣不可挽回的遺憾,留給我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試想,這匆匆年歲,可曾繞過誰?

過年本不打算回家,來書局就是想找個安靜的地方,麻木地度過這個“不太好過”的年。可我發現,還是欺騙不了自己的內心。過年,說是不想回家,可但凡有個家,誰真心不想回呢?好好的年,非得因為我一個人,讓家裡人都不好過?我不能這麼自私!

《平凡的世界》裡,孫玉厚問女兒孫蘭香:“寫信沒說回,你咋回了?”蘭香答:“過年嘛,咋都要回。”二人便相視一笑。

《人在囧途》中,回鄉的大巴車上,王寶強唱道:“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樸實又飽含真情的歌詞感染了車上每一個人,心中本已火熱的歸鄉團圓之心瞬間被點燃,所有人都跟著哼唱起來。家,越來越近了……

我,是不是也該回家了呢?

這麼多年我竟然一直在尋找

找那條流淌在心中的河流

我知道也許它不在任何地方

或是就在我心底最疼痛的故鄉

莫醒

2019年12月23日-2020年01月26日於昌公書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