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机数控业绩变脸的背后:我转型,你买单

上机数控2018年12月28日上市交易,上市交易首日即打开涨停,是少数上市交易没有连板涨停的股票之一。上市半年多时间就实现了业绩大变脸,股价也是从发行价跌去四分之一左右。8月20日,公司公布2019年半年报,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93亿元,同比下降24.78%,实现净利润9,556.58万元,同比下降20.67%。要知道,公司IPO申报材料里面,报告期内的收入可是三位数的增长。

上机数控业绩变脸的背后:我转型,你买单

上机数控业绩变脸终于引来交易所的注意,上交所8月28日对公司下发了问询函,问询函主要内容有两方面,一是公司业绩变脸,二是募投项目变更。

经队长仔细研究一番,发现上机数控业绩变脸和募投项目变更都没那么简单,我们慢慢道来。

一、 业绩变脸堪比川剧变脸

根据公司招股书,2016年度及2017年度,发行人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07.71%和112.77%,净利润同比增幅更是高达351.52%和270.10%。而上市交易半年后,公司披露2019年半年报,业绩彻底变脸,公司2019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4.78%,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20.67%。这变脸速度和幅度,堪比川剧变脸呀。

有个细节,读者可以仔细体会一下。报告期最后一期,即2018年1-9月,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长幅度有所放缓,但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仍高达69.39%,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高达90.97%。在最后一版招股书中,公司预计2018年全年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28.44%、30.44%。请注意最后一版的招股书签署日在2018年12月18日,距离2018年年度结束也就短短13天时间,此时预测全年数据应该比较准确了吧,但2018年年度审计报告出来,结果却是2018年营业收入实际增幅仅8.07%,归母净利润实际增幅6.04%。队长给公司算了一笔账,站在2018年12月18日这个时点,公司估计18年第四季度公司会有2.40亿的收入,而实际公司只有1.12亿的收入,这只能说,不是公司有意为之便是公司的财务基础实在太薄弱。

上机数控业绩变脸的背后:我转型,你买单

而上面分析的仅仅是收入的确认,如果看现金流,这种变脸就太不要脸了。单个季度来看,每季度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从最多的1.26亿降到最低0.20亿元。我们知道现金流调节的难度要比收入调节难度大,如果公司的现金流能代表真实收入情况的话,那恐怕公司的真实收入情况可能更糟。

上机数控业绩变脸的背后:我转型,你买单

二、 变脸表演尚未结束?

IPO冲刺阶段,为了保证申报期业绩好看,多少透支一点体力,上市后,利用资金和平台优势,高举高打,完全可以迅速恢复体力,弥补亏空,这样的公司不在少数,但上机数控可能无法短时间恢复体力了。原因除了前期业绩冲的太猛,还有就是行业遇上下游光伏产业调整。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2019年上半年我国新增光伏发电装机总量为1140万千瓦,而2018年同期为2431万千瓦,公司主打产品光伏专用设备自然受影响。

然而,2019年半年报的业绩变脸恐怕并没有一步回调到位,这一点从公司上半年的收入质量即可看出。

公司2018年6月30日的应收账款账面价值2.88亿元,到2019年6月30日时,这一数字变为5.48亿元,要知道应收账款的这一上升过程是伴随着销售量的下滑。如果单看2019年以来,公司实现收入2.93亿元,但应收账款却增加了2.11亿元,再看现金流量表,上半年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只有区区的6000多万(与收入及应收账款变化的差异应该是计提坏账准备或票据流转导致的),再看看净利润现金覆盖率(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净利润)情况,更是惨不忍睹。

上机数控业绩变脸的背后:我转型,你买单

也就是说,即使这变脸后仅存的业绩也是有可能注了水的,真为公司全年业绩捏一把汗呀!

三、 募投项目变更背后有猫腻儿?

公司上市后半年即发布公告,变更募投项目,停止原定的精密数控机床生产线扩建项目,新增了5GW单晶硅拉晶生产项目,变更用途的资金占公司IPO募集资金的比例为49.62%。公司的5GW单晶硅拉晶生产项目由全资子公司弘元包头实施,项目投资约为30亿,其中拟投入募集资金36,782.21万元及相应孳息,剩余部分由公司自行筹集资金。

该项目主营为光伏发电用单晶硅棒的生产,虽与公司原主营业务光伏发电专用设备具有一定的协同效应,但毕竟属于不同的两个行业,面临的风险特征、投资回报周期等都具有显著差异,公司可能是在IPO申报期考虑到过会难度选择了容易过会的扩建项目。这种操作相当于在IPO的时候说“投我吧,我在原有领域深耕”,拿到钱之后,又说“情况变了,我要转型”,队长就想问问上机数控,这样操作真的合适吗?

上机数控业绩变脸的背后:我转型,你买单

然而,事情还没有完,有个细节不由的让队长产生联想。根据公司IPO招股书显示,公司2017年12月20日分别与无锡京运通科技有限公司和乌海市京运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光伏专用设备销售合同,合计向京运通(601908)销售4.77亿元(截至目前销售合同完成多少未见披露)。

而公司上市后,马上投桃报李,又以这个5GW单晶硅拉晶生产项目名义与京运通签订了4.41亿元的采购合同,采购标的为软轴单晶炉及单晶炉控制系统。

这个销售和采购金额在两边的财务报表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4.77亿元占上机数控2017年全年收入的76%,4.41亿元占京运通2018年全年收入的20%。

这套互为重要客户和供应商的操作,很难不让人怀疑两者是否有某种勾连,甚至于直接质疑公司IPO申报材料中收入的成色。真是“你成就了我IPO,我支持了你漂亮业绩”,借助资本市场实现企业转型,操作套路有很多,但这种操作队长表示服气。

上市公司玩的正嗨,但转型失败的风险可能就得韭菜们承担了,至少公司已经先跌为敬了,剩下的韭菜们看着办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