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庶民制度,被贵族压榨全城暴动事件,卿大夫借机夺取政权

周朝庶民制度,被贵族压榨全城暴动事件,卿大夫借机夺取政权

前言

商末周初,武王伐纣后立周朝,与此同时开始有了史上第一个封建制度王朝,制度中最为低微的是战争俘获的奴隶,奴隶之上就是本文要阐述的庶民了。古语言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诸王室贵族终年受庶民供养,为何放着大好河山和至高无上的王位不顾,而去欺负听话的庶民?安分老实的庶民在受到天子的迫害后又是如何揭竿而起的呢?在领教到庶民的力量后,王室中处理朝政的卿大夫居然找到了使民心归向的手段,轻而易举的从王上手中拿走王权。

周朝庶民制度,被贵族压榨全城暴动事件,卿大夫借机夺取政权

周朝建制,公私二田

周王朝开国之初,周人将军带着自己的子嗣来到旧商民的地盘,夺走原住民的土地,占领了原住民的城邑,叫原住民称自己为侯王大人。原来商民就此成为庶民,抢来的土地,诸侯留一小块属于王室,大多数土地,全部留给原来庶民,听起来还算仁义,可再了解这附加条件,就不会这么想了。

庶民的土地每年产的上等粮食和布匹都要交给大夫,农闲之时,还要上贵族家中参加"力役"。诸侯所留的土地,由王室所派的人直接耕种,所得的钱归王室所有。但王室又怎么肯让庶民这样人为的资源就此浪费呢?王室的田为公田,庶民的田为私田,名义上王室之田为王室亲自打理,但大部分情况都是"委派"庶民们义务耕种。

周朝庶民制度,被贵族压榨全城暴动事件,卿大夫借机夺取政权

庶民们有着大块的私田,这私田本是王室所有,庶民每朝每代只可将田传给子孙,继续为皇家农作,而无转让田土,出售田土的资格。公田与私田而言,地位更加重要。

据《孟子•滕文公上》中言:"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每每耕田,庶民需先将公田耕毕,方可耕私田,庶人每年收成要上交王室,除了每年上面征收的固定数额之外,逢贵族娶妻嫁女还得上交特殊供应。若有战事起,庶人需提供军需,必要时刻甚至付出生命,谈到庄稼歉收,饥荒之年,庶人生活毫无保障。

周朝庶民制度,被贵族压榨全城暴动事件,卿大夫借机夺取政权

《孟子二章》中言:"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

奴隶尚且有着王室大人赏口饭吃,庶人在封建制度中虽高于奴隶,可这等荒年只能东奔西跑或藏与深山。


七月农歌,力役之征

王室对庶人农耕之外的时间有着绝对的支配权,每当王室贵族新建宫殿,修建宗庙,起铸城墙,随时可以把庶人调配到王室之下行苦役,稍不留心,一道鞭痕就落在了背上,庶人有着无限的"力役之征"。西周时期流传过一首民歌《七月》,讲的是庶民们一整年的生活。

正月开始,庶民打磨农具,二月于农田中耕种,他的女儿和妻子也不得安然于家中,午时妻子为他送食物,女儿在田中采桑,一旁还有着王室所派田唆监视。直到八月,农成,庄稼得以收获,庶人与妻子收粮,女儿将蚕丝织为良布,染成红、黑、黄三色,红色要特别精细,它将是贵族公子穿的衣裳。

周朝庶民制度,被贵族压榨全城暴动事件,卿大夫借机夺取政权

十月把打磨好的稻子酿成美酒,预备为月酬神上寿礼。酒放入桶中后,庶人又被征调贵人家中作工,白日采茅,夜晚绞绳。月酬神那天是个黄道吉日,庶人烹羊宰牛,献上美酒,对贵人呼万岁。十一月已至,荒郊野外,庶人冒险打猎,要寻上好的狐狸,为贵人做皮袍。

十二月贵人抓壮丁,庶人受军事训练,月末几日,回到家中,成年的肥猪杀下献给贵人,又要出门凿下冰块,藏在地窖,给来年贵人入夏时消遣。庶人一年到头的时间几乎都归贵人所有,仍比奴隶强的一点是可以积攒财物,庶人中大多是农人,也有少数为工人和商人。

周朝庶民制度,被贵族压榨全城暴动事件,卿大夫借机夺取政权

无道乱世,全城暴动

庶人因封建制度,天生无法做自已的选择,只可以被动的为贵人所征调,知足常乐,一生本本分分劳作,生命和信念皆交给王室。但周朝后也许是生活太过安逸,有几位君主开始以民取乐,最终引发民怨,自食苦果。

周历王就是一个古怪的君主,称王之后的他开始横征暴敛,削爵欺民,庶民叫苦不迭,起兵造反,历王被逐出王位。无独有偶,齐国有一位君王名为莒君,是山东最强大的君主,他喜欢铸剑,每铸一把新剑,便叫来庶人,以命试剑利否。死了很多人之后,朝中一大夫于心不忍,与庶民同谋,将莒君驱逐齐国。

周朝庶民制度,被贵族压榨全城暴动事件,卿大夫借机夺取政权

六三四年卫国君主与晋国有冲突,二国不合,卫君欲亲楚保卫国安危。卫国离晋国较近,楚国较远,晋国伐卫,卫人遭难,稻田被毁,房梁倒塌,井口被堵死。卫国人民与晋国打仗,伤亡无数,卫民以为卫君不顾人民死活,与楚结交,人民先遭殃,于是卫君被推翻。

四八四年,陈国大夫嫁女,征收特税,税务极高,婚假之后还有余数。陈大夫将所收余税铸一钟鼎,刻录自己征税一事,洋洋自得。国人听闻大夫此举,同样将其驱逐与国外。历朝庶人虽然总受欺压,却民风淳朴,只是将君主驱逐城外,未赶尽杀绝。


卿抚庶民,推政继王

经过多次的庶人暴动,列国王室的卿大夫意识到庶人们的力量非同一般,不如安抚庶人,收入大夫门下,积攒力量。王室失德,大夫安抚,此消彼长之下或可以改朝换代

。六一九年就有一次成功的换政。宋昭君昏聩无道,此年植饥荒之年,宋君置之不顾,其庶弟鲍公子以将食物借给饥民。国中七十以上的老人尽得到鲍公子相助,鲍公子本人相貌又十分的英俊,他的祖母襄夫人喜欢他的美貌,出资助他施舍。不久后鲍公子受国人爱戴,继位成为宋君。

周朝庶民制度,被贵族压榨全城暴动事件,卿大夫借机夺取政权

五四七年的时候,齐景公当政,当时齐国田制不得人心;公田由庶人耕耘,而耕收所得,三分其二归王室所有,剩余其一为庶人的衣食。齐国粮食以豆为单位,一豆为四升,有一陈氏商人发现良机,推出一新量器,一豆五升。借粮给庶人时以五升为数,收粮归仓时以四升为数,其外陈氏贩卖木材与海鲜,运至市场与在所采之地同价,与其他商人相比,实惠之至。

后得庶人拥戴,不费吹灰之力夺取了政权。封建王朝中,国有制的土地日复一日的消磨着庶人的精力,即使闲暇之时,庶人的生活依然被王室支配,《七月》中所述的庶人生活其实相比奴隶而言,也所差不多。王室享受着奢华的生活,却不顾庶民的死活,被驱逐出城是他们的宿命。庶民归心与卿大夫,也是因为他们可以给庶民更好的生活,君主对人民的首要关怀,就是对人民自身的关怀。

周朝庶民制度,被贵族压榨全城暴动事件,卿大夫借机夺取政权


参考文献:

  • 《孟子二章》
  • 《孟子•滕文公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